过了明路之后,诸事都变得顺遂起来。墨兰身着一袭鲜艳夺目的红衣,身披锃亮坚固的战甲,英姿飒爽。
她正仔细地叮嘱着赵允川关于后方的诸多事宜,所有的事情皆准备妥当之后,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拔。
而在二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地方,齐衡悄然化身成一个小小的兵卒,混在军队之中一同出征。
平宁郡主得知齐衡失踪后,心急如焚,派人四处寻找,几乎都快找疯了。
府中的下人被打杀了一批又一批,却始终不知道齐衡的踪迹,平宁郡主只能在焦虑与担忧中苦苦等待消息。
墨兰骑在高大的战马上,眼神坚毅地望着前方。
此时,她的心中只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壮志豪情。
然而,她却不知,在这庞大的军队中,有一个人正默默地关注着她。
齐衡远远地看着墨兰,心中满是复杂的情感。
他曾经看不起墨兰,可后来却被墨兰吸引。
他知道自己不该来,可他无法控制自己对墨兰的牵挂。
他只想在她身边,哪怕只是远远地看着她,也能让他安心。
齐衡总是这样,只顾着自己,完全不顾其他。
如今是家国大事,他心中却只有儿女情长,还是单相思。
大军行至离大宋最近的瀛洲,城墙上的辽兵望见大宋军队的那一刻,惊慌之色瞬间弥漫开来。
墨兰与诸位将领仔细商议过后,毅然决定使用攻城云梯。
守城的辽兵见状,急忙射出火箭。然而,火箭对云梯的伤害并不大。
可城墙上还有巨弩,巨箭如流星般射下,云梯瞬间被射穿,兵卒们只得仓皇躲避。
但即便如此,仍有部分云梯成功登上城楼。
可迎接他们的,却是石头、滚油如暴雨般一一泼下,无数登楼的人发出凄厉的哀嚎,而后坠落。
战争,从来都是惨烈的,无论进攻还是防守。
而防守的人,似乎心里压力更大一些。
墨兰身为太子妃,毫无畏惧地冲在最前面。
她的身影,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给了己方将士兵卒们巨大的心理安慰。
他们心中怀着对辽兵的恨,以及收复国土的坚定决心。
这些人完全不怕死,哪怕同伴一个接一个倒下,他们依旧视若无睹地继续奋勇往上冲。
这样的勇猛无畏,自然让守城的辽兵心慌意乱。
这些宋兵还是人吗?怎么会如此悍不畏死?
就是因为这片刻的迟疑,墨兰率先登顶,手起刀落,斩了守城辽兵的头颅。
一时之间,宋兵士气大振,纷纷登顶。
而守城的辽兵忍不住连连后退,下一刻却被身边的将军狠狠打了一巴掌。
“谁敢撤退,斩无赦!”
辽兵的主将萧挞凛威风凛凛地来了,守城的辽兵顿时有了底气,可萧挞凛脸色依旧紧绷。
他刚才看见了什么?就一个人,还是个女子,竟然能把他们吓成那个怂样。
很快,萧挞凛就与墨兰对上了。
墨兰手上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每一刀都斩向致命之处。
萧挞凛费力抵抗,却渐渐招架不住,墨兰眼神凌厉,动作果敢,刀光闪烁间,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萧挞凛节节败退,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墨兰瞅准时机,猛地挥刀一斩,萧挞凛终究是被斩了头颅。
“守城将领已死,缴械不杀!”
墨兰高举着萧挞凛的头颅,声音高昂而坚定。
周边的辽兵都停止了抵抗。
将军都死了,他们还抵抗有什么用呢?
接下来就是开城门,大宋的将士们个个眼眶含泪,这是他们的国土,他们有生之年居然收回来了国土!
此次收复瀛洲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回大宋。
一时间,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全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
在汴京的大街小巷,百姓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茶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兴奋地谈论着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一位老者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泪光。
“咱大宋的国土,终于回来了一块。想当年,燕云十六州被割让出去,那可是咱百姓心中的痛啊。如今,太子妃带领将士们收复了瀛洲,这真是天大的喜事。”
旁边的年轻人也激动地不行。
“是啊,听说太子妃在战场上英勇无比,杀得辽兵丢盔卸甲。咱们大宋有这样的巾帼英雄,真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集市上,商贩们纷纷挂起了红色的灯笼,以示庆祝。
一位卖糕点的大娘免费给过往的行人分发着糕点,笑着说,“这是咱大宋的喜事,大家都沾沾喜气。”
行人接过糕点,连连道谢,脸上满是笑容。
还有一些小孩子在街道上奔跑嬉戏,嘴里喊着,“我们收复瀛洲啦!我们收复瀛洲啦!”
达官贵族们也在府中设宴庆祝。
他们互相道贺,谈论着这场胜利对大宋的重大意义。
一位官员感慨地说,“太子妃此举,大振我大宋国威。从今往后,那些辽兵再也不敢小瞧我们大宋了。”
另一位官员点头赞同:“此次胜利,必将激励更多的将士们为保卫国家而奋勇杀敌。”
在乡村,农民们放下手中的农活,聚集在村口。
他们敲锣打鼓,欢庆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一位老农激动地说,“我们这些种地的老百姓,就盼着国家太平,国土完整。如今瀛洲收复了,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大家纷纷点头,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整个大宋,都沉浸在收复瀛洲的喜悦之中。
人们仿佛看到了国家繁荣昌盛的未来,心中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而在宫中那昏暗潮湿的洗衣房里,孔嬷嬷正用力地揉搓着手中的衣服,粗糙的双手因长久劳作而布满裂痕。
当收复瀛洲的消息传来,如同一道惊雷在她耳边炸响,她整个人愣在了原地,久久不能动弹。
“墨兰收复了瀛洲?”
她喃喃自语,心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当初墨兰恭恭敬敬交给她指点的那首诗:
社稷多鼠辈,苦鸣愁多年,
兴亡岂在天?酒肉池林边。
将士百州血,佳丽哭烽烟,
何日共筹谋,朱颜半边天?
孔嬷嬷的手微微颤抖起来,悔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她想起自己当初对墨兰的百般刁难,尖刻的言语、挑剔的目光。
这样一位心怀天下、英勇无畏的人物,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去为难她呢?
孔嬷嬷深知,因为墨兰,以后女子的地位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低下。
墨兰用她的勇气和智慧,为女子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向世人证明了不论是科举还是战场,女子绝对不输男子。
孔嬷嬷低下头,泪水滴落在洗衣盆中。
墨兰终究是龙困浅滩 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