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我等一个人太久了
作者:王尔尧   女扮男装的她桃花有点多最新章节     
    「算账」
    陆文秉当真找了木匠泥匠仔仔细细修起了被他砸坏的铺子。
    却一边指挥着人干活,一边对院子里忙着制香的杨烟傻笑。
    游允明第二日早上过来时,只觉一阵后怕,先看了看杨烟有没有伤着,又去瞧甘姐儿:“你没事吧?”
    甘姐儿摇了摇头,指了指坏掉的铺面。
    他也是后知后觉甘姐儿竟不会说话,再想到这永远安安静静的姑娘总会心中一软。
    “阿嫣,这事你得报官才行。”游允明仔细勘验了铺面的破烂样子,觉得杨烟亏了。
    “寻衅滋事、毁坏私人财物,赔偿之外,至少杖刑。”
    他指着正盯着人用泥灰砌墙的陆文秉,轻声问:“你就这么放过他们了?”
    杨烟拍了拍手中檀香粉末,解释:“游大哥只算金钱账,却不算人情账。金钱账好结,人情账却难了,以后还要做长远打算,不得叫刘万里欠着我点儿?”
    她向陆文秉努努嘴:“要陆大官人来修几天屋子,街坊邻居也都看着,知道了刘家铺子的态度,以后行当里就没人再来找麻烦了。”
    “是一举两得!”她抿出个微笑。
    陆文秉远远地却盯着她发了呆。
    游允明连忙提醒:“阿嫣要当心,这人修铺子明显‘醉翁之意不在酒’。”
    “没事儿,我打得过他。”杨烟也不在意,“又不是没打过。”
    边冲陆文秉叫了声:“陆大饼,劳烦干仔细点。”
    “小娘子,在下叫陆文秉。”男人丢下手中的活,油腻着笑着过来作了一揖。
    “你脸大脑袋空,不如改名叫大饼。”
    “大饼就大饼吧,只要娘子喜欢。”
    杨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呸呸,谁是你娘子?”
    游允明却不干了:“不行,我得搬过来住,这家里没个男人可不行。”
    杨烟却道:“我有甘姑娘就成,你又不会武功,遇着事了她回头还得救两个。”
    “再则,胡九带他新媳妇儿快到了,我得给他们留间屋子。”
    游允明笑得有些意味深长:“你跟人家新婚小夫妻住一起做什么?还拉着甘姑娘这只能听不能说的,对你们是折磨,对人家也是折磨。”
    “什么意思?”
    “你不明白?”
    杨烟摇了摇头,想到那些春宫图,脸上一臊,忙道:“我又不趴人窗户瞧。”
    游允明也不管她同不同意,自作主张把另一间屋子占了,逼的杨烟不得不再去找穆闻潇赁房子。
    ——
    胡九进京的那天,一辆传信的驿马飞奔入城,带来了吴王北上途中剿匪的消息。
    只用不过三日便清剿了盘踞灵丘山数年的土匪,并揪出和土匪存了利益输送的当地州官。
    剿匪连上肃贪,这一行的粮草补给便都有了,士兵的军功也有了,甚至收编了上百匪兵一道去修筑城墙。
    再没几日,载着几名官员囚犯和半车土匪人头以及缴获物资的马车也入了京,这是后话。
    ——
    回到数天前,冷玉笙正坐在山寨子里和面前人盘算人员处置的事情。
    面前的人脸上比第一次见到时多了道刀疤,却跪在他的脚下。
    是那日从枢密府南园出来遭遇行刺时放走的杀手刺头儿。
    遇匪那晚,精于工事的士兵们四处张网布了陷阱,只等匪徒入瓮。
    匪剿得倒是顺利,山寨里众人本都是亡命之徒和失了家人和生计的农民,势在勇猛彪悍,但一旦擒到贼王,便通通缴械。
    而贼王又和将军有些渊源。
    被冷玉笙直接拎到月光下,四目相对时,他便跪了下来。
    “杀手不干了改行当土匪?再一再二可不再三了。”冷玉笙转了转手上扳指,瞧着这个土匪大当家。
    “做山贼是因无处容身,又没有可追随之人。我于此处落草为寇,是在等我的严仲子。”刺头儿说得一板一眼。
    “还有,我叫黄兵,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他自比义士聂政,还是满身铁骨。
    刺杀失败死里逃生后,他记住了吴王说的东西,但苦于不认字,便用冷玉笙给的银两去茶馆蹲了几个昼夜,听说书人讲了春秋战国时的刺客故事以及三国时的英雄事迹。
    这一听不打紧,黄兵被震住了,也恍惚了,听得流了一脸的泪。
    从不知道眼泪是何物的人竟也会哭,就为了故事里的一个个“义”字。
    他囫囵擦了擦,打了自己一巴掌:“二十多年,都白活了。”
    黄兵觉得自己全身似都洗了一遍,开始学着侠客行侠仗义。
    却在救一名被权贵欺辱的民女时,反被陷害进了大牢。
    他认识到人心险恶,又开始怀疑,“义”是否错了?
    但在狱中结识的土匪却告诉他,“义”是存在的。
    在不遥远的灵丘山上,有一片乐土,在那里兄弟齐心,权贵都能被踩在脚下,日日有酒有肉有美女作陪,乐得自在逍遥。
    山匪同伙贿赂牢头后他被一同放了出来,便也上了灵丘山,因彪悍又极讲兄弟义气,很快有了自己的帮派。
    在不久前刚结束的内斗中,他砍死了原来的大当家,顶着一张刀疤脸成了新头头。
    “我是在等我的严仲子。但,人人都道土匪好汉义薄云天,为何还有无数纷争内斗?即便我赢了又能如何?能保证这些兄弟永远忠诚于我吗?”
    经历了一次次心理坍塌和重建,黄兵仍是不解。
    他跪在月下,渐渐痛哭流涕起来。
    “黄兵,我问你,本将军说的话你会信吗?”冷玉笙突然扯了他起身,叫他端正站好。
    带他指着看一众被俘的匪徒。
    黄兵瞅了瞅冷玉笙,是几个月前在马车上见着的那张脸,那时他浑身失血,硬撑着数落他。
    现在,他虽未着甲,却精壮干练,黑衣戎装上流泻着月光。
    仿佛被某种气势慑住,黄兵点了点头。
    “天下熙攘,不过利来利往。你们内斗皆为私利,且不可调和。为了那点利不惜戕伤无辜百姓,又残害同伴,所以来来去去,无外是你死他亡。”
    “利字当先,义便是小义。成也一时,败亦不远矣。”
    冷玉笙忽然又从腰间拔出了刀,抵到了他的脖子上,眸中也寒光一闪。
    -
    一众匪徒被押过来看行刑,士兵们也皆围了过来。
    明亮如银的月光下,篝火“噼啪”炸响,红光烧灼着每个人的脸。
    黄兵被缚着双手,跪在一片白莹莹空地上。
    刀疤脸此刻也蒙上柔光,有了些行至末路的坦然。
    “之前饶你一命,叫你改过自新。你竟又落草成匪,不知悔改,这回还能饶得了你么?那便叫你的兄弟们看看,你的下场!”
    冷玉笙的长刀又向黄兵的脖子抵了几分。
    “大哥!”有人向着黄兵叫喊,又被士兵踢着趴到地上。
    那人啐了一口:“先砍我好了!”
    数人便争抢着要替黄兵被砍。
    “弟兄们,黄兵无父无母,无妻无儿,赤条条无牵无挂。还没带你们享受荣华富贵就要为刀下亡魂,我愿赌服输。”
    他又转向冷玉笙,语气终于软了:“他们当中有不少只是种地百姓,确实是活不下去,逼不得已才上山,还望将军明察!”
    说毕便引颈就戮。
    然后手起,刀落。
    却是砍断了黄兵手上绑着的绳子。
    “黄兵,‘义’字你见到了。生死之际还能想着别人,为别人死,才觉死得其所对么?这回——你懂了吗?”冷玉笙才问。
    黄兵只怔愣着看着他手中垂落的长刀。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所以,你自由了。”
    冷玉笙又拽起了他,淡然道:“既放过你一回,又何妨再放你一回?下回再被我逮到,就决不再恕了。”
    黄兵仰头望了他一眼,月光下贵族年轻人的脸也是清白刚毅的,只有眼眸深如幽潭。
    他扭头就走,穿进了深夜的密林。
    只听一阵窸窣声响渐渐远去。
    冷玉笙命人一个个连夜审了山匪,将人员分成几拨。
    一拨是有奸淫、盗杀之罪的,一拨无家无落的,一拨是还拖家带口的平民。
    黎明将至时,还未想清楚处置法子,清晨的浓雾中又穿回来一个人。
    黄兵捧了个箱子又回来了,送上了山寨数年来和官员勾连的罪证。
    “王爷,将军,我等一个人太久了,我不是聂政,没有老母要守,你这会儿让我走,我也不走了。”黄兵跪下“咣咣”磕了几个头。
    “你既已饶我两回,从今只愿追随王爷,黄兵把命交给你了!”
    冷玉笙又扶起他笑了笑:“刚巧,身边还缺个大将。”
    黄兵一听这话,顿时又眼泪汪汪。
    他想起说书人讲,屠夫聂政埋葬母亲后感叹:“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
    士为知己者死,从来不只存在于故事里。
    流离多年,他像一只羽毛不光鲜的秃头鸟,终于找着自己可栖的枝头。
    ——
    此刻在山寨子里,冷玉笙又询问黄兵关于山寨匪徒处置的意见。
    “有奸淫行为的,容不得。屠杀过老幼的,容不得。”冷玉笙道,言下之意,必得杀一些人,以儆效尤。
    “收了几个官吏的田做军田,愿意携老幼耕种的,可派去屯田。其他的,随我去边境筑城。”
    “将军安排得周到,让我去送送要上路的兄弟们吧。”
    黄兵叹了口气,提了壶酒便出去了。
    瞧着夕阳下男人怅然而去的背影,冷玉笙也莫名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儿。
    但,这就是代价。
    他站上山寨的岗哨,在正午的阳光下俯视密密山林。
    这片林子地处三个州府夹缝,属于三不管地界,多年来匪患一直未绝。
    土匪善于密林游击,又和官员长期勾兑,即使上边派军来剿匪,一茬扫过很快死灰复燃。
    手段到底过于粗暴,离了田的人,无生路可谋,只能再上山为寇。
    铲了毒瘤,后续“除根”的事情还得跟上才行。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能只算金钱账,还得算人情账、政治账和民生账……
    刚巧摘下几个官吏,或能借新官上任之机施些新策,改善周边三州的百姓生活,未尝不可。
    而此处丘陵低矮起伏,山间多花椒核桃树,山脚似也能耕成良田……
    畅想着将来山果满树,良田百亩,也辟出山路,有了村庄人烟,他渐渐想入神了去。
    连忙又往京城里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