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白芷大人   甄嬛传:甄嬛重生了最新章节     
    17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次日清晨,浣碧即将嫁与果郡王为嫡福晋的喜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六宫,引起了轩然大波。
    整个皇城内的宫女们听闻此讯,无不投以羡慕的目光,私下里议论纷纷。
    自古以来,侍女能得亲王青睐者已是凤毛麟角,而能一跃成为嫡福晋的,更是前所未有之事。
    这份殊荣不仅让浣碧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也让人们再次感叹贵妃甄嬛的盛宠无双,连她身边的侍女都能得到皇帝与众人的特别关照。
    允礼多年孑然一身,他的婚事自然牵动着太后的心。
    得知爱子终于决定成家,太后龙颜大悦,即刻颁下懿旨,命内务府全力筹备,务求婚礼隆重而热闹,让果郡王的大婚成为京城中的一大盛事。
    然而,就在内务府上下紧锣密鼓地筹备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如同乌云蔽日,给这喜庆的氛围蒙上了一层阴影。
    数年前,太后曾有心为果郡王允礼安排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她尤为属意沛国公府的小姐孟静娴。
    这不仅仅是因为沛国公府与皇室门第相当,更在于该府并无过多实权,易于掌控。
    加之孟静娴自幼与允礼有过一面之缘,自此芳心暗许,情深意长。
    然而,当时允礼对这门婚事始终持保留态度,未曾应允。
    孟静娴虽知此情难成,却依旧痴心不改,拒绝了所有提亲,年复一年,竟成了京城中未嫁的“老女”。
    如今,允礼欲娶浣碧为嫡福晋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仅震惊了六宫,也传入了沛国公府的耳中。
    孟静娴闻讯,心如刀绞,情难自已,竟因此病倒,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沛国公看着自己的爱女受此折磨,心痛不已,最终决定放下颜面,连续三次上奏太后与皇帝胤禛,言辞恳切地请求他们体谅孟静娴的一片痴心。
    沛国公表示,只要能让女儿留在果郡王身边,哪怕是作为侍妾,他也心甘情愿,只求不让老来丧女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一连串的变故,使得原本喜庆的氛围变得复杂而微妙。
    沛国公作为两朝元老,对皇室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如今手中无实权,但其家族地位尊崇,影响力不可小觑。
    他如此低声下气地请求,不仅让太后心生恻隐,也让整个朝廷为之动容。
    一时间,如何处理孟静娴的问题,成了摆在皇帝和太后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
    (寿康宫)
    这一日,太后乌雅成璧在宫中召见了即将成为果郡王嫡福晋的浣碧,对她细细打量,言谈间不乏满意与欢喜。
    待甄嬛与胤禛前来请安时,太后自然而然地提起了孟静娴的事。
    她目光温和地转向浣碧,轻声道:“你与王爷情深意长,哀家本不该多言,但孟家小姐,乃是哀家一向看重之人,她因允礼之故,至今仍未婚配,实在是令人惋惜。”
    太后稍作停顿,似乎在斟酌言辞,“按孟家的身份地位,其女怎能屈居侍妾之位?想当年,哀家与皇上都曾有意让她成为果郡王府的嫡福晋。”
    言罢,她轻轻叹了口气。
    胤禛闻言,目光微转,与甄嬛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赔笑道:“此事儿子曾与十七弟商议过,也曾尽力为他寻找门第相当的婚配对象。”
    太后闻言,轻轻摇了摇头,叹息道:“哀家并非不通情理之人,只是沛国公府的面子总需顾及,人家已如此卑微地来求,咱们总要怜惜静娴的一片痴心,哀家思前想后,不如就让她做侧福晋吧,这样既不失沛国公府的颜面,也不算委屈了浣碧。”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甄嬛与胤禛对视一眼,心中虽有波澜,却也不敢轻易表态。
    而浣碧则是低眉顺眼,默不作声,似乎对太后的决定并无异议。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甄嬛,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她低头咬唇,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内心深处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挣扎。
    最终,她抬起头,脸上绽放出沉稳而坚定的笑容,缓缓说道:“孟小姐对王爷的一片痴心,与奴婢对王爷的心意并无二致,佛祖尚且慈悲为怀,怜悯世间万物,奴婢又怎能眼睁睁看着而不应允呢?太后赐奴婢为嫡福晋,已是天大的恩典,奴婢感激不尽,日后,奴婢定会与孟小姐和睦相处,共同侍奉十七爷,不让他为此事烦心。”
    太后闻言,仔细打量了浣碧两眼,见她言辞恳切,态度诚恳,不禁展露了笑颜。
    “妇德乃女子立身之本,你能有如此大度之心,哀家也就放心了。”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浣碧的表现给予了肯定。
    浣碧依言含笑,紧紧抿住双唇,心中虽有万般滋味,却都化作了这浅浅的微笑。
    她知道,此刻的自己,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代表着甄嬛和整个甄家的颜面,她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而这一切的变故,自然也传到了允礼的耳中。
    他得知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立刻赶往寿康宫,想要亲自向太后表达自己的意愿。
    “儿臣斗胆,恳请额娘宽恕儿臣此番难以遵从之意。”允礼一进门便双膝跪地,此举让胤禛及在场众人皆是一怔,气氛瞬间凝固。
    “孩子,你先起身再言不迟。”乌雅成璧柔声劝道,眼神中满是慈爱。
    “额娘若是不肯首肯,儿臣宁愿长跪不起。”允礼坚持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胤禛适时地笑着加入劝解:“皇额娘,您也知儿子早年已对十七弟有过承诺,君无戏言,若今日食言,恐有损儿子威望,外界更会讥讽儿子言而无信。”
    乌雅成璧望着眼前这对情深意重的兄弟,终是无奈叹息:“罢了,只望你能妥善安抚沛国公,莫让老臣心生寒意。”
    “皇额娘放心,此事朕自会妥善处理,定不让您忧心。”胤禛郑重承诺。
    “既如此,哀家便不再多言。”言罢,乌雅成璧转向竹息,吩咐道:“去取哀家那对赤金环珠九转玲珑镯来,今日便赐予浣碧,愿她与允礼和和美美,白头相守,并早日为果郡王府添丁进口,延续血脉。”
    浣碧闻言,感激涕零,连忙跪下:“奴婢感激太后娘娘的恩典,定当……”话未说完,已是哽咽。
    乌雅成璧满意地点点头,眼中满是赞许:“好孩子,快起来吧,哀家也累了,你们就都退下吧。”
    “是,儿子\/儿臣\/臣妾告退。”众人应声,依次退出寿康宫,步伐中各自带着不同的思绪与情感。
    -
    亲王迎娶侧妃之仪式繁复至极,尤其是嫡福晋的婚典,更是办得盛大非凡,遵循了古老的六礼传统:即采择、问名、合婚、纳征、请期、亲迎。
    甄嬛对浣碧的婚事事无巨细,皆安排得井井有条,唯独到了询问女方姓名的环节,她心中不免泛起了一丝踌躇。
    缘由在于,浣碧的生母虽为摆夷族女子,但依照严令,叛逆重臣之家眷不得纳入皇室为嫔妃或侧室,其母身份自然成了不能见光的秘密。
    因此,当需向内务府呈报玉牒,正式登记浣碧身份时,浣碧只得巧妙周旋,声称自己仅依稀记得母亲之名,其余因生母早逝,皆已模糊不清,如此这般,方得顺利过关。
    又因浣碧仅比甄嬛年幼一岁,且在玉娆之上,故在甄家女子排序中,她被列为次女,即甄氏二小姐。
    (永寿宫)
    “我已嘱咐父亲,先将你生母的牌位纳入宗祠之中,过两日,父亲与母亲会亲自进宫来庆贺。”甄嬛温柔言道。
    “长姐如此厚爱于我,我感激涕零,竟不知如何回应。”浣碧泪光闪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好了,今日乃是大喜之日,怎能愁眉不展呢?”甄嬛轻抚浣碧脸颊,为她拭去泪水。
    正此时,内务府总管梁多瑞步入殿内,禀报道:“贵妃娘娘,一切均已筹备妥当,唯余取名一事尚待定夺。”
    “既已入我甄家族谱,便是视为义女。我家中女子之名,皆从‘玉’从‘女’,浣碧既为二小姐,理当如此。”甄嬛解释道。
    梁多瑞随即呈上几个精心挑选的名字,包括玉隐、玉沁、玉乔。
    浣碧见状,好奇询问:“为何这些名字只从‘玉’而不从‘女’呢?听起来倒不似甄家亲生女儿。”
    “礼部有言,义女非血脉相承,故而在命名上有所区别……”梁多瑞解释道。
    “我倒有一想法,愿人长久,千里婵娟共赏,不如就叫‘玉婵’吧,你去回禀便是。”甄嬛提议道,语气中满含深意。
    “遵命,娘娘,至于陪嫁之物,除内务府所备,永寿宫将三倍于常例,为玉婵姑娘添置嫁妆,此外,敬妃娘娘将主婚,惠妃与柔妃二位娘娘则分别赠予水莲与花佩姑娘,作为玉婵姑娘入府后的得力助手,以表其深厚情谊。”梁多瑞细细禀报。
    “眉姐姐与安妹妹真是贴心,你稍后定要亲自去向她们致谢。”甄嬛嘱咐道。
    “奴婢遵命,感激不尽。”浣碧应声答道,心中满是温暖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