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作坊从前只有陶家父女二人,陶父去世之后,便只有陶若筠一人支撑。
酿酒除了要技术,还要力气,动辄几十斤上百斤的粮食米饭需要搬动,半人高的酒瓮,搬进搬出的洗刷酿酒,往往会在一次大量的酿酒之后让陶若筠接连几天直不起腰来。
从前因为要供应陆离,非但不敢偷懒,还要增加酿酒的数量。
但是现在,她独自一人,存下的银钱也够使一阵子,因此并不急着大量的酿酒,毕竟小作坊再怎么大量,也比不过大作坊。
与其在同类商品上低价竞争,不如在其他方面动动脑子。
这一动就动到了水果上。
陶家有片桃林,是陶父在搬来云水村之后用几年时间慢慢积攒下来的,那桃林里的树是陶父牵着陶若筠的手一颗一颗种下去的。
原本就是打算酿造桃酒,酿造出来的酒分两种,一种要溜,一种不溜。
溜过的酒清澈透明,唯一的缺点是多出一道工序,价格也更贵。
不溜的酒,酒液橙红,桃香浓郁,微微带甜,因为少一道工序,会比溜过的稍便宜。
这已经是陶家作坊的特色,只是数量实在有限,每到酿酒季节,县里的几家酒楼便按照瓮的数量直接订走,只等发酵完毕来取。
县里有些富贵人家爱喝,加上量又少,价又贵,因此普通人极少饮到。
县里酒楼定了去,也多是供应这些贵客们。
至于大的作坊,则很少会酿制这类酒,毕竟成本高,价格贵,在长兴县里销量不大,还不如老老实实做烧酒白酒。
桃酒的成功让陶若筠见到了商机,既然桃子可以,那其他水果呢?
她用了各种水果做尝试,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因为这件事还被陆父陆母们指责过,水果昂贵,虽然用的小瓮,也有十几斤,万一失败了,不光水果,还有糖,全白费,太浪费钱了。
可是陶若筠不愿意,她喜欢尝试这些,从前陶父在的时候,总是支持她,还特意给她买了小瓮,就是为了让她尽情尝试。
而今年春天,她尝试的是枇杷酒,现下已经发酵三个月,可以开瓮了。
敲开瓮口封的黄泥,掀开纱布,往瓮里一看,一股浓郁的酒气混着枇杷香气扑面而来,熏的陶若筠睁不开眼,赶忙转过头去,等挥发一阵再过来看。
酒瓮里,碾碎发酵后的枇杷肉渣早就沉了底,表面厚厚一层金色的酒液,陶若筠按照习惯,轻轻的将表面的酒液用木勺舀出,得了两坛子酒。
眼下着底下便要触到果渣,陶若筠取了一个囊袋,把漏斗插进袋口,装了一小囊袋放着,剩下的索性搅浑了。
搅浑了的酒液是没办法直接喝的,得溜一遍。
地上放一个阔口的木盆,上面放一个中间凹陷的竹筛,搅浑的酒液舀进去过滤,酒液倒入锅中,酒渣混入谷壳。
锅上铺着竹筛,用一个去了底,两头通的木盆扣住,就像一道围墙一般,将混了酒渣的谷壳围在中间。上面用一个形状奇特的锅盖扣住。
那锅盖长得像个半球,下面一圈紧紧贴着一个竹子围成的凹槽,等下面烧起火来,锅里的酒液蒸发,经过混了酒渣的谷壳,慢慢变得清透,最后形成蒸汽沾到盖上。等盖上的蒸汽足够多了,就会往下滑落,一直落到竹槽中,竹槽一处开了口,用个坛子在下面接住,那便是溜过的酒了。
她看着那透明酒液从槽中滴滴答答的流下来,眼泪也跟着滴滴答答的落下来。
从前父亲在的时候,他俩总会在这个时候围住坛子,盯着那酒看。仿佛那滴下来的不是酒,而是两个人未来的希望。
这些工具都是父亲留下来的,父亲为她一生做足了打算,可是还是低估了人性,他没有想到饱读圣贤书的陆离会翻脸不认人。
但是这一切都不要紧,订婚四年,二人极少见面,这四年里陶若筠过的苦,过的累,但是不差,至少能赚钱。眼下不养人了,她没有理由过的更累更差。
从前都不怕,现在更没有理由怕。
她下定决心,要比从前过的更好。
端午节前几天的时候,郭掌柜的指挥店里小二来陶家取雄黄酒。
所谓雄黄酒,就是烧酒加上碾成末的雄黄泡制而成,端午一到,家家户户都有喝雄黄酒的习俗。
陶若筠酿的不多,毕竟家家酒坊这个时候都会卖,之所以自己也做一些,主要是供应天香楼,这是陶若筠和天香楼的约定。
陶若筠的果酒有特色,但是量少价贵,不可能全部改成酿果酒。于是陶若筠就想了个法子,既然想要好的果酒,那就要买一些便宜的白酒烧酒,价格与别家酒坊相同,也不存在吃亏。
所以在酿果酒之余,她就会酿一些其他酒。只是做烧酒,她一个人实在独木难支,暂时又没有帮手,所以做的就少了。
陶若筠帮着小二从马车上卸下坛子,又把已经装在坛子里的雄黄酒搬上马车,二人清点数量,写了字据,便算交割完毕。
等弄好这些,陶若筠让小二在院中等着,自己回屋取了装了枇杷酒的囊袋,倒一盅给小二尝尝。
“这是今年新酿的枇杷酒,往年没有试过,你先尝尝,要是没问题,你帮我把这个囊袋带回去给郭掌柜的,我这里合共三坛子酒,两坛子没溜,一坛子溜溜,价格偏贵些,看他可要。”
那小二用舌轻尝,咂摸着几下,又饮了一口,道:“不错,甜的很,香味足,肯定没问题。要我说你也别留了,马上就要端午了,今年热闹的很。我来的路上看见河里好几条龙舟,好多人围着看,估计端午那天人会更多。我节前大抵不会来了,你把酒全给我,到时候掌柜的跟那些人一推荐,没准都等不到端午了。”
说着那小二放下酒盅,帮着陶若筠去搬那三坛子酒。
“价格你跟我说一声,我带话给掌柜的,反正掌柜的信你。”
陶若筠应下,报了一个不低的价格给小二,又把那一囊袋的酒递给小二,叫他带回去喝,同时嘱咐他:“今年桑葚产的多,又便宜了,我前两个月去采买了不少,做了三大瓮,你帮我问问你家掌柜的,看他能要多少?价格同去年一样。”
那小二见了,忙收下了,高兴道:“筠姑娘放心,这酒啊就你一家有,我回去问了,指定还是全收的。”
陶若筠听了高兴:“好,那我先留着,等你掌柜的话。”
那小二应了,高高兴兴驾着马车走了。
只是陶若筠万万没想到,这三坛子酒给她引来不小的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