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年轻的女子说道:“玉芳嫂,你也不用太着急,震云哥现在不是转行当作家了么,赚了稿费雇个工不就得了?何必这么辛苦?”
左玉芳抬头一甩滑下肩来的大辫子,麻利地抽去秧把中的几根稗草,说道:“各家有各家的难处,每家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呀……”
社会上的事情很复杂,知人知面不知心。
有同情左玉芳和梁震云的遭遇的人,也有幸灾乐祸的人。
她不想逢人就说自己的难处。
左玉芳干活麻利,边跟邻居唠家常边拔秧,不一会儿就拔了一大堆秧苗。
因为没有戴雨具,身上的衣服都被小雨淋湿了。
手里干着活,也不觉得冷。
身上还散发着丝丝热气。
小芳看着左玉芳羡慕的说道:“玉芳嫂,你真能干,你拔的秧苗比我们三个人拔的还多。”
左玉芳道:“能干什么呀?如果我能干你们三个人的活,家里的活也不会积压那么多。”
玉英大娘说道:“玉芳,你是真的能干。你一个人就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到吃午饭的时候了,邻居们陆续回去吃午饭。
别人回到家就可以吃现成的,但左玉芳家还没人做饭。
她的赶紧回去了。
她堆放好秧苗,向家里走去。
回到家里,却有了意外的惊喜。
只见梁震云坐在火塘边的椅子上,明明坐在火塘边专心致志的听梁震云给他讲怎么生火怎么做饭。
菜还没有做好,饭却煮好了。
左玉芳看到这一幕,喜极而泣。
她高兴的不是梁震云帮她做起了家务,而是梁震云能够从卧室来到了厨房。
无论梁震云是拄着拐棍走下来的,亦或是爬下来的,都说明梁震云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
连翻身都困难的病人,突然能够移动二十几米,这不是有力的证明么?左玉芳快步走到梁震云的面前,颤着声音问道:“你……你是怎么来到厨房的?是明明扶你下来的?”
梁震云的病情有所好转,心情也好了起来,微笑着说道:“明明能扶动我?”
明明抢着答道:“爸爸是爬下来的。下台阶的时候,我还帮他抬脚呢。”说着话,小脸上满是自豪的表情。
左玉芳抱起明明在他的小脸蛋上“啵”的亲了一口,激动不已。
吃饭的时候,左玉芳说道:“你突然能够下地,是震宇给你买来的血塞通起作用了吧?”
梁震云点了点头:“是的。前两天没什么感觉,今天早上竟然有了想动的欲望。试着动了动手脚,虽然很疼,却能够活动一点了。我试着穿好衣服,然后就慢慢的爬下了床。虽然还没办法站起来,但已经能趴在地上勉强挪动步子了。下台阶的时候明明扶着我的腿,就这样来到了厨房。”
左玉芳兴奋的说道:“有效果就继续吃,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梁震云点了点头:“嗯。”
那顿午饭,左玉芳吃得特别的香,居然多吃了两碗饭。
梁震云也多吃了一勺饭。
又服用了三天血塞通,梁震云已经能拄着双拐颤巍巍的站立起来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关心梁震云和左玉芳的亲人都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后来梁震云还发现普通的感冒药对缓解疼痛有很好的效果,虽然不能长时间的抑制疼痛,但能缓解几个小时。
在省城工作的大舅及弟弟震宇知道这一消息后,高兴坏了,打电话给梁震云,建议他上省城治疗,费用由他们承担。
左玉芳筹了一些钱,让梁震云去省城治疗。
几经周折,梁震云终于到达省城。
住进医院后,经医生确诊,梁震云患的是非常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部髌骨和膝盖增生变形,膝关节和踝关节大骨质坏死。
医院主治医师建议梁震云换关节。经询问,人造关节价格昂贵,且只能维持十五至二十年时间。
梁震云私下问姓徐的女医生:“医生,换了关节后类风湿因子能不能去除?”
徐医生告诉他:“不能。这种人造关节在二十年后还要再换一次。这样算下来,你这一辈子光是换关节的费用差不多要四十万。金关节银关节,不如自己的烂关节。你还年轻,有恢复的希望,我建议你还是去找中医治疗,或许会有效果。也省了你不少钱。年轻人,这话我本不能对你说,这是有违医院规定的,明白吗?”
梁震云点了点头:“明白,您什么都没有跟我说。”
在徐医生的劝导下,梁震云执意出了院,另寻中医治疗。
经多方打听,几个好心人都给他介绍了同一个中医,梁震云决定去找那个中医试试。
服了几天那个中医的药,觉得有点效果。
梁震云便决定长期服用那个中医的药。
四十多天后,梁震云已经能够扔掉拐棍勉强行走,便返回了家里。
他一直惦记着妻子左玉芳和儿子明明,也不知道他不在家的这段日子他们母子是怎么过来的?
走进通往寨子的路,老远就看到妻子左玉芳和明明从田里回来。
左玉芳背着一篮猪草,明明走在前面。
他看到了从田里回来的左玉芳母子,左玉芳和明明也看到了他。
左玉芳放下猪草篮子牵着明明的手向他迎来,近了,更近了,左玉芳和梁震云谁也不说话,明明也不说话,只是用惊奇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爸爸。
明明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爸爸会站起来走路了!
梁震云弯下腰抱起明明,在明明的小脸蛋上亲了亲,问道:“明明,想不想爸爸?”
明明点了点头,奶声奶气的道:“想啊!睡觉的时候我总是问妈妈您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妈妈说,等爸爸的病好了,爸爸就回来了。今天我真高兴。爸爸终于会自己走路了。”
左玉芳眼里噙着泪,脸上带着笑容,久久凝视着梁震云。
梁震云小声问左玉芳:“我不在家的这段日子,家里没出什么事吧?”
左玉芳轻轻的打了梁震云一下,红着脸说道:“除了想念你,还会有什么事?”
回到家里,梁震云给明明发放了从省城带回来的糖果。
梁震云内疚的对左玉芳说道:“对不起,什么也没有给你买。”
左玉芳看着梁震云,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的握着他的手。
过了片刻,梁震云又说道:“大舅给了我一台电脑,还有一些书,寄在车站,明天你去把它拿回来。”
左玉芳“嗯”了一声:“大舅是想让你写作?”
梁震云点了点头“嗯”。
左玉芳看着梁震云道:“写吧,我支持你!”
第二天,左玉芳跟邻居家借了匹骡子,驮回了梁震云寄存在车站的东西,梁震云开始埋头写作。
有一天,他写小说累了,便到田间小道上散步。翠绿的稻谷正在扬花,茁壮的玉米也长出了粗大的玉米棒子,看来今年丰收有望,梁震云很是高兴。
这时,小路的另一端走来两个人。
梁震云仔细一看,原来是本家阿连叔和阿顺叔(阿顺是村民小组长)。
梁震云和两个堂叔打招呼:“两位叔叔从哪里回来?”
阿连答道:“去卖苦力挣点钱,养家糊口。我们可没你清闲,整天可以四处逛逛看看风景。”
梁震云说道:“是啊,身体残疾了,想卖苦力活也没那本事,不想清闲也不行了。”
阿顺笑道:“你梁震云是大作家了,写作赚稿费,何必卖苦力活?”
梁震云道:“如果稿费那么好赚,我家也就不会那么穷。这是没办法了。”
阿连嘲讽他:“是啊,如果你有那份本事,天下的作家也太多。如果我们这穷山沟能出个作家,除非铁树会开花,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说完,得意的笑了起来,阿顺也跟着“呵呵”的笑。
梁震云的自尊心受到莫大的打击,但他保持了沉默。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落水凤凰不如鸡。”,何况自己只是病猫。嘲笑就让他们嘲笑吧,自己也的确一事无成。
这两个堂叔这么怨恨梁震云是有原因的,这事得从两年前说起。
那时梁震云虽然觉得腿脚时常疼痛,但还能勉强做活,夫妻俩种植着几亩烤烟。
种好的烤烟还没有采摘烘烤,乡村两级政府要开通村社公路,一经决定,公路如期动工。好多长势良好的烤烟就这样被推土机推出的土给毁灭了。虽然推路的钱大部分是政府出资,农户还是要集资一部分。其中的青苗赔偿和所损包产田地由各小组协商解决。
由于阿连和阿顺提出的赔偿方案有失公平公正,梁震云与他们据理力争。
好多人都同意梁震云提的这个方案。
私下里串通好的阿顺和阿连见众人都同意了梁震云提出来的这个方案,他们也只能少数依从多数。
但阿顺却在抓阄的时候玩了手脚,他先让阿连抓那个做了明显标志的纸团,那个纸团里标明的是最肥沃的地块。
然后就按次序抓了下去。
打开纸团,阿连得到的依旧是阿顺原先指定的那块地。
梁震云看出其中有猫腻,提议重新抓阄。但阿连和阿顺坚决不同意。部分农户也抓到了自己心仪的地块,他们也就默不作声。
最后只能遂了阿顺和阿连的愿。
按理说遂愿后的阿连和阿顺应该知足才对,可心胸狭隘的阿顺和阿连却对梁震云怀恨在心。
丈量地块的时候,他们故意把梁震云的地块面积缩小了。
梁震云知道实际面积后,大怒,找他们理论,坚决要重新核实丈量地块面积。
被梁震云抓到了把柄,阿连和阿顺只好暂时忍气吞声,心里对梁震云的恨意更深了。
经过两次摩擦,一到开会,阿连和阿顺就一唱一和的羞辱梁震云。
梁震云毕竟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三言两语就把这两个土老帽给怼的哑口无言。
阿连和阿顺暗中勾结族人孤立梁震云和左玉芳。
左玉芳本就聪明能干,加之性格比较随和,人缘比较好。
很多正义的族人并没有受阿连和阿顺的蛊惑,还是愿意跟梁震云和左玉芳交往,还时不时的帮助他们。
阿连和阿顺见这一招也不管用,只能在嘴上泄泄愤,图个口舌之快。
田间小道上发生的便是其中的一幕。
梁震云在写作之余到田间小道上散心,却被阿连和阿顺的一番嘲笑挖苦弄得满肚子的火。
他返回家里,坐在电脑前准备继续写作,脑中却是一片空白。使劲甩了甩头,想摒弃那些无谓的不愉快,可思路还是很模糊。
在电脑前呆坐了四个小时,才打了三百多个字。
苦熬了一年多,梁震云写出了四十多万字的长篇武侠小说。
梁震云满怀希望的托人让出版社的编辑老师看,但编辑老师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他们给梁震云的答复是现在武侠小说走入低谷,建议他写别的题材。
其实,他们主要认为梁震云是个新手,各方面达不到出版的条件。如果销量不好,出版社会亏本。
现在是经济社会,如果没有利润,出版社是不会出版的。
现在的读者只认作家不认作品,除非作品确实有独到的见解、有出类拔萃的地方。
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把作品出成书。
作品没有出版销售,读者又怎么会知道有这么一本好书?苦熬一年多的作品再次成为一堆废品,梁震云差点崩溃,接连几天茶饭不思。漫长的等待换来的是失望,有谁心里会好受?
失败的痛苦紧紧的攥着梁震云的心,他失落、痛苦,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但这些,他表面上没有流露出来。左玉芳也知道他痛苦,想着法子逗梁震云开心,但梁震云的心情怎么也好不起来。
梁震云心情烦躁,时常对左玉芳发无名火。
左玉芳理解梁震云,默默的承受着。
梁震云心里也很内疚,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这段日子梁震云很迷茫,浑浑噩噩的,也不知自己该做些什么,自己能做什么?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茫茫人海,我就像一叶浮荡在海上的孤舟,风起而驶,风停而泊;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打转,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挣扎。经受狂风巨浪的日子,我该怎么办?方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