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装模作样领着几个人去大寻河捞河泥,苏苔就在大寻河边替他们看守东西,沈逸负责捞,干活的村民负责运送。
苏苔就趁着他们离开的时候把自己从水时空挖上来的河泥装到桶里。
一连忙了两天,总算把二十亩荒地都浇上河泥。
接下来就是每天过来勤翻地。
苏苔也会时不时偷偷到地里浇灌一些水,半个月的时间,二十亩荒地养得跟良田似的,看起来就喜人。
苏苔见差不多了,立马把家里发好的麦芽、花生、大豆搬出来,同黄杏花等人说道:“今天开始就是播种了,辛苦了。”
众人看到那些种子,全都眼热得不行,有人忍不住问道:“苏苔,我们能不能找你买点种子?你放心,我们会付钱的。”
苏苔愣了一下便点头答应了,“也不用你们付钱,可以先赊欠,秋收后还粮食就行。”
“这.....真是太感谢你了!”黄杏花激动坏了,抱着手里的种子便冲向荒地。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全都卖力地给苏苔干活。
这二十亩荒地其中十亩种麦子,八亩种花生,剩下两亩才种大豆,其中也就麦子比较麻烦一些,大豆和花生还是很快的。
种大豆和花生的人忙完;立马过去帮种麦芽。
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
苏苔把最后一笔钱付了,再次给大家一人发了一个白菜糙面饼子表示感谢。
干活的村民领了最后一笔钱和饼子,还有他们从苏苔这里借到的粮种,全都感恩戴德地离开。
黄杏花拿着粮种脚下生风似的回到自家田地,把干活的沈木和几个孩子叫过来,压低声音道:“我今天从苏苔那边借到高产粮种了,快,把咱家种下的那些普通粮种换了,大不了多辛苦几天,咱秋天能多收好几百斤粮食呢!”
沈木抓着粮种的手都在颤抖,“孩子他娘,可真是多亏了你,你等着,我这就去把那些粮种给挖出来。”
之前他也是存了希望,所以普通麦种种的地方都做了记号,一挖一个准。
一家五口在地里忙到天黑才回去。
到家后黄杏花把怀里的饼子拿出来递给孩子们,眼里满是慈爱,“你们分着吃了。”
“爹娘也吃!”两个比较大的孩子将饼子掰成两半,香味瞬间弥漫整个屋子。
分成两半的饼子又分了三份,爹娘奶奶一人一份,剩下那些才是他们兄弟姐妹七人的份。
沈木瞎眼老娘陈婆子不肯吃,非要留给几个孙子孙女吃,“奶奶在家什么都没干,不饿,不用吃饼子。”
“奶奶,哪有人会不饿的,您吃。”黄杏花二女儿沈香懂事地劝道。
其他孩子纷纷表示不吃。
黄杏花见此,一脸欣慰,跟着劝道:“娘,你就吃吧,这段时间你帮忙照看孩子也很辛苦,苏苔慷慨,给的饼子下足了料,尝尝她的手艺。
这次我给沈逸干了十六天的活,攒了小半两银子,听苏苔的意思,他们秋收还要找人帮忙,接下来可能也得叫几个人帮着看顾地里的庄稼,若是运气好选中了我,这一年我们肯定能攒些钱。
就算没被选中也没事,咱地里全种了高产麦子,今年肯定大丰收。”陈婆子被黄杏花描绘的愿景触动,浑浊无神的眼里落下两行泪水。
沈木默默替她擦了擦,“娘,今年咱家肯定会越来越好,吃吧!”
陈婆子得了儿子儿媳这番话,终于肯吃饼子了。
苏苔和沈逸送走村民便开始检查那些农具,发现并无损伤,可是让沈逸高兴了好一会儿。
苏苔心下好笑,趁着沈逸收农具的时候去灶屋做饭,并让沈逸把沈庄一家喊过来吃晚饭。
三月下旬已是春意安然,大地披上了绿装,就是到了傍晚还会冷。
苏苔把饭菜摆在堂屋。
徐氏一家才姗姗来迟,一个个腿脚还裹着泥巴,显然刚从地里回来。
苏苔有些诧异,“二叔二婶还没忙完春耕?”
徐氏累得瘫在凳子上直摆手,“去年多买了一些地,就我们一家四口干活,实在要命!我家那口子说天气不对,今晚可能下雨,我们不得抢着把剩下的地都给种了!”
苏苔见此,赶忙替他们打水。
等他们一家四口洗完手脚才开放。
今晚这一桌苏苔准备了红烧鱼,煎蛋炖鲫鱼肉汤,红烧肉,野鸡炖鲜菇,还有一盆大肉包和一盆馒头。
吃得沈庄一家四口都顾不上说话。
尤其是沈良沈文,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两一人吃了两个大肉包,两个大馒头,一大碗鱼汤,还有其他菜,那食量连沈庄都比不上。
一行人吃饱了才缓过劲儿来。
沈逸拿了一小坛酒出来,跟沈庄父子三人小饮。
徐氏则跟苏苔坐在边上说话。
“二婶,我们家春耕算是圆满完成了,不过接下来我还需要长期雇六七个人帮我们照看地里的庄稼,我跟沈逸观察了一下,发现沈木家的黄杏花、阿铁叔家的两个儿媳妇都不错,剩下还有五个我也挺满意的,但我们用不了那么多人,您帮我参谋参谋。”
苏苔将剩下五人的名字都说出来,徐氏选的这些人干活都没问题,现在就看谁更合适了。
这种事情徐氏和沈庄都特别上心,两口子仔细分析那五人的情况,最终选了三人出来。
苏苔松了一口气,笑道:“好!那就是她们了,还要麻烦二婶帮我过去跟她们说一声。”
“多大点事,明天我就去!不过你们地里的活都雇人做,你们自己干啥?”这个疑问困扰徐氏很久了。
苏苔看了沈逸一眼,理所当然道:“沈逸自然是下船,继续做他的老本行。”
沈良嘴里的酒全喷了,震惊地瞪大双眼,“堂嫂,我堂哥拉人过河顶天一天就挣八十文,你这边一天就要付一百八十文工钱,可一点都不划算!”
“哪有那么多!春耕才要天天下地,之后过几天去一趟,浇水除草啥的就行了,也不用天天都忙,不过算下来一天也得几十文,确实不划算。”徐氏盘算道。
苏苔解释道:“所以我打算做些吃食放在船上,这样沈逸拉人渡河的时候也能顺便做点小买卖,肯定比困在地里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