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谡和宁秋露二人是开科举的代表,他们十分赞成开科举这个措施。
“乾国太老?”
乾皇眉头紧锁心中有些困惑。
“乾国怎么就太老了?”
何谡沉稳地回应道。
“陛下,乾国历史悠久不是齐国能够比较的。”
“可现在来看,齐国就像一颗燃起的新星,一颗充满无限力量的朝阳。”
“他们现在就表现出异常强大的国力,如此下去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据多方消息,齐国除了国家新还有许多新东西。”
“无论是制度,生活以及各方面的事情都是新颖。”
“他们有着跟其他国家不同的东西,一言半语解释不清楚。”
“臣觉得这是他们变强的原因,也是我们难以渗透的原因。”
“现在是不是齐国人一到齐国就一眼被认出来。”
“先贤有云,变法革新。”
“祖宗之法是不可变,可不能一成不变!”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我们多少得做出些变化才是。”
“陛下您好好看看,朝中大臣有几人是青壮力量?”
“上到朝廷,下到地方都得来一次换血变革。”
“齐国富强,我们可以学着他们富强。”
“所以...请陛下开科举!”
“请陛下开科举!”
一众大臣朝乾皇行礼,希望对方可以开科举富国革新。
“那...朕同意开科考试,选拔人才!”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乾皇下定决心准备开科举考试。
“科举就分为两卷,一卷给诸位世家氏族,一卷面向百姓。”
“人命不相同,所学的知识也不相同,难度也得不相同。”
“不仅要开科举,你们这些人也得考核!”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众人面面相觑想不通怎么就搞到自己的头上来了?
乾皇对于这个开科考试有些向往,既然要做那就得做绝!
他按照何谡的话仔细看了看朝廷,满朝文武没几个年轻的面孔全是老家伙!
最为年轻的几人如宁秋露等也过了花样年华,年老色衰。
反观齐国...据说甘龙年纪最大有四十左右,其他的都在二三十之间算是非常年轻的存在。
另外...万人敌的李云和司羿据说仅仅十来岁,可谓英雄出少年!
两位十来岁的少年就能在万军之中斩杀万人,要是继续成长起来后果可想而知?
乾国这些人都老了,有能耐的吴云和易杰可以说算入土的状态......
军国大事都由他们担着,没有合适的接班人搞不好哪天突然嗝屁了连人都没有......
改革,必须改革换血!
除此之外朝中那些只知吃饭的废物一并扫地出门!
见乾皇下定决心,吴云等人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除了乾国,周围各国乃至更远的四大帝国都纷纷仿制齐国开科选人。
周国开了点将台挑选名将,靖国开启英雄楼挑选天下能人。
秦武紧随其后也开创了名士院培养人才。
至于秦坤...他开创了铜雀台挑选天下美人为妃,开创了无双楼挑选天下英雄豪杰......
其实...开科考早就存在,如东辽国和周围国家算是开创开科考核的先举。
只不过他们的考核保守,范围小,考核难度一般。
接受科考的主要人员都是朝中大臣族人,世家世族族人。
剩下的一些人才会放开给平民百姓。
可后来东辽国觉得每一次开科考试太过麻烦,鱼龙混杂不好筛选。
于是东辽国创办各种书院,文府,允许先生大贤传授圣学知识。
要拜入先生圣贤门下就得先过他们的考核,等培养成才后再经过考核或是圣贤举荐直接获得人才。
一来可以传道授业,二来人才得到培养,三人获取方便快捷。
而且,他们的科考内容多是经典古籍,治国方策。
齐国范围极大,上到天文地理,下到人文历史全都囊括其中,甚至匠人,工人也能参加科考。
齐国的科考采用封闭式批卷,改卷人只知试卷内容不知道考生是谁。
这一次,他们借鉴齐国科考的部分东西如封名改卷,平民参考,开启了自己的科考内容。
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东辽国在这方面做的更加完善!
不仅分为文武考,还分为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为了鼓励众人参与,东辽国还给每一个考生分发路费,提供衣食住行。
一瞬间,整个世界仿佛掀起了一股读书考试的热潮,文人地位再次提高!
士农工商演变为了农工商,士...它单独拎出来成为了一个名耀。
有些国家甚至宣布士人不受罪,获罪减免惩罚。
一个乡,一个族中出了一个士,他们的地位也将跟着水涨船高。
原先许多平民向往,甚至等待着齐国下一次的科考考试。
现在...他们有了出路后选择了留下来。
可这样的情况在秦风和洛云卿看来不是什么大损失,因为...他们齐国有自己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
孩童出生后有幼稚园培养识物,伦理等常识,适龄年纪进入低级学府开始学习识字算术历史思政,少年时期进入中级学府学习更加深入的数理化等知识,到了成年时期,他们将会进入高级学府中学习更加深奥的专业知识。
至于大学和几大学院...那得参加科考才能进入。
那里,必须拥有强大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才能继续深造,最后通过筛选进入几大学院内研究。
也就是说在齐国所有人都可以上高校,上大学,而且朝廷出钱全部免费!
研究生以及进入学院内工作那得经过科考才行......
秦风多次强调过学习,学习,继续学习!
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无论什么人,什么身份都得经过学习。
齐国正在建立图书馆,将收揽天下经典名着开放给齐国人免费借阅学习。
哪怕是成为官吏和军官后还得不断学习并参与考核,他们还有专属的官吏学校和军官学校。
现在在齐国,攀比的不是金银财富而是文化学识还有勋章战功。
谁会的多,懂得多,为齐国流的汗流的血多,谁的地位自然是最高的。
金银钱财...不愁吃喝,按需分配按劳分配按功分配的情况下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