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养生汤也是不能少的,排骨加葱姜焯水,捞出洗净放入炖盅,加入带皮的雪梨,莲藕和红枣,这样炖煮出以来的莲藕雪梨猪骨汤清凉下火,补脾养肺。
其他的食材有老夫人在一旁帮忙指挥,纪知岁没有插手。
她还很贴心的为人准备了百合雪梨茶,临近夜晚,皇帝便从皇宫里来到了镇国公府。
因着是贵客,裴家人早早准备好在外面迎接这位贵客。
等新帝到来时,裴忆安带着家人问安后,几人便进入府中。
纪知岁在后面偷偷瞧着这位新帝,身穿白色常服,袖口处绣着金线祥云,腰间朱红白云腰带,气质逼人带上威严。
她只偷偷看了一眼后将目光移开,并不引人注意,原本这位便是新帝。
在新帝的应许下,裴家众人落座,在桌最主位的便是新帝,两边分别是裴忆安和裴老夫人,其他人则是依次落座。
而后就是婢女将那些个准备好的东西端上桌,饭菜的香味阵阵飘来,溢满整个房间。
独属于食物美味扑鼻的香味让人食指大动。
新帝好奇的看着摆放在桌上的美食,有些他是知晓的,可有些食材的搭配却是叫他都有些惊奇。
婢女先是在杯中倒好茶水,新帝和裴忆安喝茶之际,他才发觉这杯茶水中暗藏玄机。
茶水入口,口腔中那种燥意被抚平,梨子的香甜,百合的清香,浑然天成,感觉身体舒畅。
开始动筷后,桌面佳肴的美味也让他大为赞赏。
新帝内心不禁感叹,看来自己还真没白来,这胃口得到了极大满足。
入秋后,他的食欲并不高,可今在镇国公府,却是吃了不少,身体还没有多少负担。
他自然也不会吝啬夸赞,还给裴府,特别是纪知岁赏赐了不少东西。
就是有些可惜,身为皇帝没法子天天去臣子家蹭饭,听说裴家的这位娘子会在京城开食肆,他倒是开始期待起来。
也怪不得就连裴忆安也会栽了,这样厉害的厨艺抓住一个男人的胃,再抓住男人的心那不是妥妥的。
新帝的赏赐哗啦啦如流水般,纪知岁看着房间中的珠宝绸缎,眼睛弯弯如天天的弯月般,灿烂夺目。
裴家的管家权还落在纪知岁身上,只是裴府现在多了不少仆从,裴老夫人也会在一旁帮忙。
皇帝给的那些赏赐都被纪知岁放在了库房中,不开心的时候,光是看着这些宝物和赏赐,都让人心情舒畅。
裴忆安见纪知岁这副财迷的小模样,面上也不禁扬起浅笑,他将一本账本和地契放在了纪知岁面前。
纪知岁接过后,发现那些是裴家的各式铺子的庄子,数量还不少。
这些东西还没动她拒绝,裴忆安抢先一步开口道:“你且收着,何况,我给娘子钱财是应该的,到时候发的俸禄也要麻烦娘子帮我保管。”
这是自己的财产,本就应该是她的。
他很喜欢自己的东西放在岁娘手上,不分你我的感觉,好似这样两人的关系会更加亲密。
于是,纪知岁离自己是富婆的梦想更近了。
京城虽然大,可消息传播却是极快的。
很快,新帝亲自派人去迎接裴家人回京的消息,还有晚上去裴家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人都在这其中嗅到不少信息。
新帝如此看重裴家,还有个镇国公府的名头,以后这裴家只怕是前途不可限量。
如今这个风向,不少贵族世家开始朝裴家递送着要交好的橄榄枝,同人交好总是没有坏处的。
有些个想攀交情的,想到了镇国公的那位夫人,出自纪家,说不定能够从纪家入手。
可镇国公一家都回来好几天,一点去拜见纪家的意思都没有,又让不少人歇下了心思,对于之前换亲那件事,众人略有耳闻。
这交好没交上,反倒是平添厌恶可就不划算。
裴老夫人看着桌面上推着各种请帖和邀约,不禁捏了捏眉心,总不好一直都推拒,在这个圈子里,总是需要同夫人小姐们交际的,却却也不能够随意答应。
挑来选去,在裴老夫人和裴氏的商量下,选定了大理寺卿孙家的秋日宴。
这次的秋日宴,也是裴家人流放后在京中圈子的第一次露面,其重要程度可不容小嘘。
自是要打扮得光鲜亮丽的,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这一大早,裴家就热闹了起来,纪知岁也早早被丫鬟婆子拉起来梳妆打扮,只见铜镜中那明媚皓齿,娇艳欲滴的美人懒懒打了个哈欠。
纪知岁最近也没有闲着,每天都很忙,也怪顾不得其他事情,裴家人没有体现,她也忘记了自己进京城中还有一个“家”。
安哥给自己的那间铺子她正着手让人装修着,没多久,百味酒楼应该就能问世,希望这一切都能顺利。
铜镜中丫鬟正在帮自己挽发髻,裴氏则正在一旁帮自己挑选着珠宝首饰对比着,后面还有不少丫鬟候命。
如此这般慎重的打扮,倒是让纪知岁梦回新婚那天,很快她脸上的表情又严肃板了起来,她可是个很正经的人,怎么可能会想这些乱七八糟,有的没的呢。
在丫鬟婆子的巧手和裴氏在一旁的指导下,纪知岁也已经梳妆打扮完成。
只见她一身蓝色的翠烟衫罗裙,三千青丝绾起一个松松的云髻,腰间绑着墨色宫涤,斜斜插着一只白玉步摇,流苏随意的落下,多了几分艳丽,肩若削成腰若约素,兰身姿娉婷。
裴氏对着人连连点着头头,“岁娘真好看,你这样绝对能够艳压群芳!”
自己儿子还真有福气,娶了个媳妇能干又漂亮,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她可知道,背地里可有不少人嚼舌根,一个个的,就只知道胡说八道也不怕拦嘴巴,明明裴家有岁娘才是他们的幸运好么!
裴氏夸赞完,其他个丫鬟婆子的好话也和不要钱似的。
这些夸奖的话,纪知岁听了也不免有些耳热。
裴老夫人,裴氏,裴二嫂,纪知岁四人上了马车,开始去往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