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饯行
作者:廿一鸭   搬空京城去流放,满朝文武都跪了最新章节     
    饯行宴没有邀请太多大臣,说是饯行宴,实际上就是颜老太师等几位老臣和云九倾这边的几位老臣。
    大家私底下的状态极为放松,云九倾有些犯懒地坐在那里听着几位老臣闲聊。
    听得颜老太师的话,她才笑着插了一句,“老太师打算如何判断何种教学模式更胜一筹?
    我的孩子们自幼学的是生活技能,只有活下来,才能有资格去学经史子集、琴棋书画以及更高的学问。
    若是让我的孩子们跟大楚的学子们去抢科举名额,那对我的孩子们可太不公平了。”
    云九倾一句“我的孩子们”惹得席间诸位老臣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她身上。
    于阁老拧眉道:“老臣去云京学院看过后就想问九爷了,您让那么多孩子读书,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也就不说了。
    还让人教他们耕田、木工、织布、女红之类的技术,这难道不是做无用功吗?
    那些东西在外面跟商铺、店里甚至是农夫们学就可以了,用得着专门进学院学吗?”
    其他几位老臣虽然没说什么,但看那表情,显然和于阁老想的一样的。
    云九倾微微一笑,“玄锦是我们的丞相,这个问题,就让她来给诸位解释吧。”
    玄锦笑着冲云九倾颔首,而后从容道:“诸位阁老都是当世大儒,论学识文化,本相远不及诸位,就不班门弄斧了。
    本相就是个俗人,承蒙九爷看重,当了个官也只是个俗官,别的不会,就想让穆国从上到下无人惹是生非,国富民强而已。
    本相在大楚时对大楚的情况也算是了解,除了每次朝代更迭时皇子们夺储、朝臣谋反带来的大型战乱之外,大楚所有的祸患几乎可以说都是由贫穷引起来的。
    但凡有天灾人祸,百姓们就吃不饱肚子,普通百姓也听不进去朝廷的大道理,吃不饱肚子就是个闹。
    出身世家的官员们有学识、有能力,就是没有穷苦百姓的生活经历,所以他们不能理解百姓的苦,出来赈灾,一靠银子,二靠武力。
    一旦银子不够用,那就是一个矛盾激化的结果,到最后,劳民伤财,江山动摇。”
    玄锦说着,面上微微展露一些笑容,“事实上,穆国尚未建立的时候,我们治下也出现过这种问题,几乎让九爷的大业毁于一旦。
    尤其是穆国百姓来源更是混乱不一,矛盾更是一触即发。
    可自九爷在各地开设学院,用短期快速的方式教那些从各地迁入穆国的百姓们学得一技之长,让他们有了赚钱的能力,有了收入来源,能生活下去,他们自然就不闹事了。
    甚至有人蓄意挑动百姓们与朝廷对抗,他们都会主动向朝堂上报。
    而且,从各地学院出去的工人的收入平摊下来,一个人的收入就能养活四到六个没有收入的人。
    敢问于阁老,那些没有上过学院,跟着自己的师傅学的工人们能有这样的能力吗?
    或者说,他们就算学有所成,又能随时都找到工作吗?”
    于阁老被玄锦笑盈盈地怼得哑口无言,毕竟穆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他们都看在眼里,实在没办法自欺欺人地去指控玄锦说她的这些数据和陈述没有依据。
    不过玄锦的最后一句话还是引得于阁老质问出声,“别的不说,工人们自己能不能找到工作这种事情除了他们自己努力,朝廷能有什么办法?”
    “怎么会没有?”
    玄锦底气十足的开口,“就比如说种地的农夫,每年秋收后朝廷都会要求各地上报当地各项作物的收成情况。
    除了大米和小麦这两种需求量大,且多多益善的主食之外,其他那些用来做生意的作物完全可以合理分配啊!
    比如说今年花生种多了,用来榨油和买卖的花生够了,明年就通知各地少种一些花生,改种其他的农作物。
    宫人们也是一样,每个季度向朝廷上报各地的市场情况,比如说,有一段时间穆国需要大量的泥瓦匠,朝廷提前三个月下令,各地在当地招揽愿意学泥瓦工的人,等学出来,朝廷的活就下来了。
    还有木工、铁匠……各行各业,朝廷的消息走在前面,百姓们就算有一时的技艺缺失也能很快学好并学以致用。
    如此,朝廷的活儿干完了,百姓们也有钱赚。
    只要不是自己懒得生根的人,怎么也能生活下去。
    这也是朝廷存在的意义,否则,什么都让百姓们自己扛,那人家要朝廷有什么用呢?”
    于阁老都愣住了,反应了半晌才呆呆地回头问云九倾,“九爷当真愿意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只为百姓们行方便?”
    “这怎么能是为百姓们行方便呢?”
    云九倾微微一笑,“若非如此,我怎么能知道自己有几分力量,来年又能行什么计划呢?”
    云九倾做的的确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看上去好像她付出了很多,可实际上她落实的每一件事最终都正面回馈到了穆国。
    ……
    一场饯行宴让几位阁老感慨不已,直到离开时都还在恋恋不舍。
    而颜老太师也向云九倾提出了请求,“老夫想去穆国各地看看,若是真的各地都似云京一般,老夫就让族中小辈也来领略一下穆国的全新力量。”
    “去看看没问题,但是您的身体能撑得住吗?
    您若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无法向颜恕交代啊!”
    颜老大师今年六十有三,虽然身体不错,但古代交通毕竟不便,车马劳顿的,连年轻人们都撑不住。
    颜老太师笑呵呵地抚摸着胡须,“老夫身体不错,我们也不赶时间,走慢一些就好了。”
    颜老太师自从致仕后就一门心思地扑在了搜寻古籍孤本上,如今在穆国看到了全新的教育模式,便又生出了研究文化的心思。
    穆国初建,文化领域本就缺一些有威望的领头人,颜老太师既然拿定了主意,云九倾自然也会坚决反对。
    “也罢,您老既然心意已决,我便不拦着您。
    我让人给您安排一些随行和车驾,既保证您和老夫人的安全,也能照拂一些。
    毕竟人生地不熟的,有几个人照应,我和颜恕都放心一些。
    另外我给您拿个证件,您不管到哪里,身体不舒服千万不要耗,直接去当地医院看病。
    北地不比中原,您初来乍到,容易水土不服,即便是小风寒也可能拖成大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