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钦承宝命,绍缵鸿图。咨尔苏氏有女,仪态万方,风姿绰约,品性温婉,慧心巧思。朕甚嘉之,着即册封为潇妃,钦此!”
第二天,陈泽一连发了数道圣旨,苏妲己被册封为潇妃,胡喜媚被册封为熹妃,宁远公主被册封为宁妃,范夏烟被册封为夏妃,就连李香君都被册封为了香妃。
不过,这几道圣旨并没有引起朝堂上文武百官的注意,因为今天的长阳城发生了一件大事。
秦国、郑国、卫国、应国,四国的使者队伍浩浩荡荡地驶入京城,车马如龙,绵延数里,其壮观景象吸引了无数百姓的围观与议论。
辛宜作为秦国使者,当他得知郑、卫、应三国使者也前来乾国的消息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惊涛骇浪。
难道,他们的计划已经被泄露了?
秦国此次打算用汉东二郡为筹码置换武关,下一步自然是东出攻打关东诸国。
郑、卫、应三国,作为关东的邻国,自然是首当其冲。
然而,这消息是如何走漏的呢?
秦国打算用汉东二郡置换武关的计划,在秦国国内也是绝密,仅有皇帝和几位重臣知晓。
难道,在这核心之中,竟有内鬼存在?
辛宜想到这里,不禁冷汗直流。
他扭头看向混在使团中的蒙阿,只见蒙阿也是面色凝重,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
蒙阿作为黑冰台的都指挥使,深受秦皇信任,亦是秦国的核心人物。
此时,他心中的忧虑远比辛宜更为深重。
竟然让敌国的间谍悄无声息地混入了秦国的权力核心,这简直是对他黑冰台的极大讽刺。
若此事为真,那他作为都指挥使,真是百死莫赎。
而郑、卫、应三国的使者,在发现秦国使团也在排队入城时,无一不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深知,若真让秦国与乾国达成了协议,占据了武关,那他们三国便如同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如今总算是赶上了!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拿下武关。
就算拿不下也要搅黄乾国与秦国的和谈,阻止秦国拿下武关!
……
奉天殿。
群臣们久违地看见皇帝坐在御座之上,莫名百感交集。
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未曾举办过朝会了。
自从上次皇帝给太上皇祈福回来之后,就找各种理由不上朝,不是头疼就是脑热。
然而,大家心知肚明,最近后宫的动静可并不小。
丞相汪敏博出列,率先奏道:“启奏陛下,四国使者已于昨日抵达长阳城。请问陛下,您打算先召见哪国的使者?”
陈泽毫不犹豫地开口道:“那就先见见秦国使者吧。”
他的心中早已有了盘算,先见见这个秦国使者,然后再用秦国去吓唬郑卫应三国,争取在这场交易中取得最大的利益。
当然,他并未完全排除与秦国交易的可能性。若秦国的出价足够诱人,他亦会考虑将武关交给秦国。
毕竟,在北边,乾国还可以退守云昆关,这同样是座易守难攻的险关。
“宣秦国使者觐见!”
随着传令声响起,一名使者被引领着走进了奉天殿。此人正是秦国的使者辛宜。
原本,辛宜作为战胜国的使臣,是打算摆出高傲的姿态,试图在这次和谈中狠狠地拿捏乾国,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然而,他未曾料到郑、卫、应三国的使者会意外出现在长阳城,这一变数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局势,谨慎行事。
辛宜行礼后,便直截了当地进入了正题。
他开口道:“贵国太上皇,趁我大秦皇位交替之际,不顾两国世代交好之友谊,悍然率兵入侵我国。
幸天佑我国,我大秦将士勇猛,竟一战大获全胜,还俘虏了你们的太上皇。
然而,我大秦皇帝宅心仁厚,不愿两国长久交战,使百姓饱受战火之苦,故特地派遣我来前来和谈。”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闻听此言,无不面露喜色。
他们自从得知秦国白启从上庸关撤军后,心中的重压便稍稍减轻了些。
然而,一直没有正式的和谈,使得他们始终无法完全放下心来。
此刻,听到秦国主动提出和谈,群臣们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且还是秦国主动遣使和谈,只有舆论引导一番,那就是我大乾天威,逼得秦国不得不低头求和。
只要这事办成了,那这其中的功劳,参与的群臣自然都有份。
你好我好大家好啊!
在场的群臣都相互间投以会心的微笑。
一群老狐狸,只要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能互相明白对方的意思。
当然这个秦国使者的话也不是让他们全都满意。
比如什么叫做“俘虏了你们的太上皇”?
俘虏?什么卤煮?
好好的和谈,提这些不相干的干什么?
会不会说话?
就有大臣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秦国使者,你休要妄言!我大乾太上皇只是西狩,做客秦国,岂有俘虏之说!”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众多大臣的附和。
“只是做客而已,太上皇与秦国太后是一母同胞,太上皇只是去看看胞姐而已。”
“对对对!”
他们都知道,要是真官方承认太上皇被俘虏了,那还谈个屁!
这件事情只能硬着头皮不认,哪怕铁证如山,证据都甩在了脸上,也不能承认,必须一口咬定太上皇只是做客秦国。
他们这些读书人讲究的是一个“主辱臣死”的气节,皇帝受辱,他们这些作臣子的就应当效忠而死。
所以,为了同时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气节,太上皇绝对不能是被俘虏的。
况且群臣也清楚,太上皇本人也不会承认自己是兵败被俘的。
他老人家上了年纪,若真的背上兵败被俘的名声,说不定哪天一个抑郁,就直接噶了。
太上皇也要为自己的身后名考虑,不愿留下这样的耻辱。
如果他承认自己兵败被俘,那以后的大臣会怎么给自己定庙号?
徽宗?钦宗?
能有个“英宗”的庙号就一已经谢天谢地了。
总不能直接叫“堡宗”吧。
所以,打死不承认,俘虏什么的,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