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治国安邦,帝王权术
作者:回首山河   我在文道世界,开百家讲坛最新章节     
    文宫入口,各大晋级书院的学子如潮水般涌入,朝着文宫殿前赶去。
    这也是这些学子唯一能够在五品之前进入文宫的机会,因此每个学子都显得有些激动。
    江下刚走出庭院,诸葛先生和张先生也从不远处走来。
    让江下意外的是,胡生竟然也跟在二位先生身后。
    要知道文宫文试,每个晋级的书院也是有学子名额限制的,并不是所有学子都可参加。
    一般文试晋级的书院都会选择三品及以上的学子参加文宫文试!
    毕竟三品以下的学子,即便参加也很难取得什么成绩。
    当然,江下这个特例除外。
    胡生一见到江下,脸上便浮现出欣喜之色,他激动地说:“江下,这次我们兄弟二人可以一起参加文宫文试了!”
    诸葛先生也在一旁微笑着补充:“胡生已经晋升到文力三品了。”
    “三品?”江下不禁微微一惊,要知道胡生在此次文试前只是一个一品学子,还是在洛水书院晋升的二品。
    江下也没想到这么短时间,胡生就晋升到了三品。
    “恭喜”,江下由衷祝贺道。
    “说起来还得感谢你”,胡生直言道,“我的连载杂文引起了不小轰动,这才得以在这么短时间内晋升。”
    “那也是你写的好”,江下回应道。
    想起胡生写杂文时惯用手法——“欲扬先抑”,江下也不由莞尔一笑。
    然而,胡生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郑重其事地对江下说:“江下,有件事情我觉得需要告诉你。”
    江下看着胡生严肃的表情,又注意到诸葛先生和张先生同样凝重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怎么了?”江下问道。
    胡生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文安传来消息,楚城主为了调查自己儿子的死因,竟然将文安城外的那群难民不分老幼全部关进了文安牢狱。”
    “什么?”江下闻言,瞳孔猛然一缩。
    胡生看着江下脸色骤变,急忙劝诫道:“江下,我知道你与那些难民关系匪浅,但现在他们被牵扯进楚离之死这件事,你还是不要涉足其中为好。”
    江下三年以来的时间,一直在教导贫民窟那些孩子,这件事在文安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胡生这么说自然是出于好意,但江下内心清楚,这一切的根源其实就是自己——楚离正是他亲手所杀。
    “是我连累了他们……”江下在心中暗道,“可我又该如何救出他们?”
    如果几天前他能成功在册,这些问题或许能够迎刃而解。
    但现实却事与愿违,现在的他连自己都难以保全,更别提去解救贫民窟的那些人了。
    江下看向诸葛先生和张先生,正欲开口请求他们的帮助。
    诸葛先生却先一步说道:“江下,你对文安书院有功,我们自然清楚。但这件事,书院确实无法插手。”
    江下闻言,心中一沉,他没想到诸葛先生会如此直接地拒绝他。
    然而,江下并没有放弃,他仍想尝试争取一下:“如果我能在文宫文试中胜出,书院能否出面救出贫民窟的那些人?”
    张先生此时叹息着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江下,你还不了解大周的局势。大周统辖三千郡,包括文安城在内,书院的地位实际上远低于城主。”
    “简而言之,书院只是培养学子的地方,城郡的权力依旧掌握在城主手中,即便是大周皇城也不会过多干涉。”
    张先生说完,见江下沉默不语,便欲开解他几句。
    然而,江下却微微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地说道,“既然是这样,那就先去参加文试吧。”
    他知道,这整件事情的根源在自己,既然书院无法直接插手,那就只能依靠自己去解决。
    江下深知,将希望寄托于他人永远不是长久之计。
    张先生见江下神情平静,以为他已经想明白了,便点头赞同道:“好,那就先去文试。”
    于是,两位先生带着江下和胡生一同朝文试大殿前走去。
    唯独胡生却仍是一脸担忧地看着表面上显得平静的江下,心中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因为他了解江下,此事他断然不会坐视不管。
    文宫大殿前,此时已经聚集了数千学子,
    江下赶到后还看到了不少熟悉的身影,譬如洛水书院白千城、王惊寒,还有玉婵娟!
    随后,江下几人来到文安书院所属区域,沐云瑾、绮雯等一众三品学子也全部到场。
    很快,江下和其他参加文试的学子在文宫弟子的引导下进入对应座位。
    此时,一道浑厚而悠扬的钟声响起,如同天籁之音,回荡在文宫大殿的上空。
    原本嘈杂的现场,在这钟声的洗礼下,瞬间变得安静下来。
    文宫宫主立于大殿阶梯之上,他望着下方的一众学子,声音恢弘道:“此次文宫文试,由圣上亲自出题,选拔出的前十名将代表大周参与百国大比。
    “此次文试,依圣意,只考核一题——论治国安邦之策。”
    “现在开始作答!”
    随着文宫宫主话音落下,不少学子纷纷打开自己文案前的密卷。
    江下也解开封条,文案上方的宣纸上,一行文字映入眼帘:
    “论攘外安内之策”
    场中,不少学子看到此题之后纷纷露出错愕之色,随后便陷入苦思冥想之中。
    无它,这个话题对于这些学子来说,太大了!
    场外,诸葛先生等人看着策论题目,同样也陷入沉思。
    论攘外安内之策,乃国家之大事,关乎社稷之安危,百姓之福祉。
    “夫外患内忧,如两刃交攻,须得内外兼修,方能长治久安。”张先生低语道。
    诸葛先生也深知,圣上此次出题意在考验学子们对治国安邦的见解。
    “如何破题,你有何高见?”诸葛先生向张先生问道。
    张先生稍作沉吟,然后慢慢开口,“攘外者,御敌于国门之外,以保疆土之完整,百姓之安宁。欲攘外,必先强兵!”
    “安内者,治理国家,以固本培元,安定民心。治国安内之道,在于明政。”
    诸葛先生听后微微颔首,按照这个思路开篇,确实是一种破题之法。
    “论攘外安内之策”,江下面对题目,心神微动。
    他回想起张先生的话,大周三千郡,权柄皆在城主之手,皇城鲜有干预。
    然而,皇城真的甘于此等现状?
    帝心难测,权术深沉。
    “攘外安内”,一个念头在江下脑海闪现——
    或许,“攘外安内”之策,不仅限于御敌与治内,更暗含皇城对地方权力的重新考量与布局。
    此时,全场学子无不在苦思冥想,开篇破题尤为重要,万一一个不慎跑题,那就会满盘皆输!
    “嗯?”场外,一直在关注学子动态的诸葛先生突然一愣。
    “江下这么快就开始动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