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董卓揽权
作者:舞墨天涯   重生三国:吕布称霸!最新章节     
    在洛阳城的东门,夕阳西下,吕布骑着赤兔马,准备出城联络高顺的部队。
    然而,城门守卫的态度突然变得强硬,他们手持长戟,拦住了吕布的去路。
    “吕布将军,董司空有令,未经允许,您不得擅自出城。”
    守卫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吕布心中一沉,他明白这是董卓的命令,昨晚的拒绝显然让董卓对他产生了怀疑。
    “你们这是何意?我有紧急军务需要处理。”
    吕布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愠怒。
    守卫们不为所动,坚持着董卓的命令。
    吕布知道,硬闯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好吧,我暂且回府。”
    吕布调转马头,赤兔马轻巧地转身,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回到洛阳城内的新府邸,吕布陷入沉思。
    府邸内,庭院深深,花香袭人,但他的心却无法平静。
    他知道自己已被董卓监视,必须小心行事。
    “来人。”
    吕布叫来一名亲信,递上一封密信,低声吩咐,“你出城去见高顺将军,把这封密信交给高顺将军,一定要保密。”
    亲信领命,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府邸。
    吕布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内,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利用当前的局势。
    既然已经投降了董卓,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狡黠:“说不定还能赶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前,杀了董卓。若能如此,我吕布便是拯救汉室的功臣,名声将传遍天下。”
    洛阳城东 高顺军营内
    月光透过薄雾,照耀在刻苦训练的士兵身上。
    高顺正亲自指导着六百骑射手,按照吕布传授的特殊训练方法,一遍又一遍地磨练着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艺。
    士兵们在高顺的指挥下,骑术与骑射三段击日益精湛,每一次拉弓放箭,都显得格外精准而有力。
    就在这时,吕布的亲信急匆匆地穿过营地,带来了吕布的密令。
    亲信气喘吁吁地来到高顺面前,递交了一封密封的信件。
    “高将军,这是吕将军的密令,十万火急。”
    高顺接过信件,迅速拆开阅读,他的眉头随着信中内容而紧锁。
    信中,吕布简洁明了地说明了自己被董卓监视的情况,并命令高顺带领骑射手前往北邙山隐蔽训练。
    高顺沉声对亲信说:“请回复吕将军,高顺定不负所托,将队伍安全带至北邙山。”
    亲信点头,立刻转身离去,消失在营地的尽头。
    高顺深吸一口气,振臂高呼:“全军听令,立即停止训练,休整半个时辰,之后将全军物资收拾好,准备负重急行军。”
    士兵们听到命令,迅速而有序地停止了训练,开始整理装备和物资。
    半个时辰后,高顺再次下令:“出发!目标北邙山!”
    骑射手们跨上战马,整装待发,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忠诚。
    随着高顺的一声令下,六百骑射手如同一条长龙,蜿蜒向北邙山进发。
    洛阳城内
    九月十二的朝会上,气氛庄严肃穆。
    朝廷的使者宣读了一项重大的人事任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敕封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司空董卓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加封郿侯。”
    董卓站在朝堂之上,身披紫袍,面容庄重地接过诏书。
    朝臣们纷纷上前道贺,董卓微微颔首,表示感谢。
    九月末的洛阳,秋风送爽,却也带来了朝堂上一股紧张的气息。
    董卓,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尉,携手司徒黄琬和司空杨彪,三人一同步伐沉重地迈入了金碧辉煌的朝堂。
    董卓站在朝堂中央,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穿透了朝堂上的每一个角落。
    “陛下,臣等今日上书,恳请为建宁元年政变中被诬陷的陈蕃、窦武,以及第二次党锢之祸中遇害的党人平反。”
    他的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打在朝臣们的心上。
    黄琬也跪地附和:“陛下,陈蕃、窦武等人当年为国捐躯,却背负了不白之冤。今日,臣等恳请陛下圣明,为他们昭雪。”
    司空杨彪也跪地,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陛下,党锢之祸牵连无辜,许多忠良被诬为叛贼。臣等恳请陛下,为这些忠魂平反,以安天下人心。”
    朝堂上的气氛一时凝重,众臣的目光都集中在小皇帝刘协身上。
    刘协年幼,在太傅袁隗的授意下,他的面容沉着,声音平静。
    “朕准奏,陈蕃、窦武等人忠心为国,却遭诬陷,实为可惜。今日,朕决定恢复他们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以正视听。”
    此言一出,朝堂上响起了一片低低的议论声。
    有的朝臣面露喜色,认为这是公正之举,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讨论着这一决策的影响。
    有的大臣则眉头紧锁,担忧此举可能会引起新的政治风波。
    在朝堂的一角,一名中年文官目光冷冽,正是太仆王允,他看着董卓等人的表演,心中暗自思忖:“董卓此举,究竟是真心为国,还是另有所图?看来,我必须更加小心应对。”
    董卓听后,微微颔首,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这是李儒给他出的主意,替那些党人平反,可以得到党人们的支持。
    他知道,这一决策将会在朝中引起不小的波澜,但他也明白,这是他巩固权力,赢得人心的绝佳机会。
    黄琬和杨彪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那些忠良的名声终于得以昭雪。
    朝会结束后,董卓、黄琬和杨彪一同步出了朝堂。
    殿外,一名星眉剑目的中年男子已在等候,他便是剑术大豪王越。
    阳光照耀下,他的身影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气势逼人。
    王越恭敬的走到董卓身旁,他的眼神警惕,扫视着四周,确保董卓的安全。
    董卓见王越如此尽责,微微颔首,表示赞许:“王越将军,董某的安危就拜托你了。”
    王越抱拳行礼,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恭敬:“董太尉,越誓死护卫太尉周全。”
    翌日,洛阳城的金銮殿上
    在众臣的注视下,董卓朗声上奏道:“陛下,为了大汉的繁荣与稳定,臣建议选拔一批贤能之士,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
    他顿了顿,环视四周,继续说道:“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张邈等名士,皆有治国理政之才,臣推荐他们担任各地太守,以安靖地方,乐业百姓。”
    他的话语如同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朝堂上的议论声四起,朝臣们的表情各异,有的面露喜色,有的眉头紧锁。
    一位中年的朝臣,方正的脸型,一身正气,正是右车骑将军朱?,他点头称赞道。
    “董太尉此举,乃是选拔贤能、稳固地方的明智之举。这些名士皆有治国理政之才,定能造福一方百姓。”
    一位面容俊朗双眼睿智的朝臣出列,正是典军校尉曹操,他眼中却流露出一丝忧虑:“虽然这些名士有才,但太守一职责任重大,关乎百姓福祉,不知他们是否能胜任此重责。”
    王允沉吟道:“董太尉所言甚是,但选拔太守,还需考虑其品行与经验。不知这些名士在这些方面表现如何?”
    此时一位彪悍的武将站了出来,乃是董卓麾下大将华雄,他的声音洪亮,如雷贯耳:“董太尉的眼光,我等向来信服。这些名士若能得到重用,定能展现其才华,为大汉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在朝堂的一角,一位温文尔雅的文官轻声对旁边的同僚说:“董太尉此举,或许是想借此机会,拉拢人心,巩固自己的权力。”
    他的同僚微微点头,低声回应:“公达此言有理,但只要能为百姓带来福祉,董太尉的用心又有何妨?”
    皇帝刘协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在董卓和众臣之间徘徊。
    在太傅袁隗的轻声建议下,刘协缓缓点头,沉着地说道:“董太尉所言甚是,朕准奏。望诸位大人不负重托,为大汉的江山社稷尽忠职守。”
    王允等人闻言,心中虽有疑虑,但也出列谢恩:“臣等谢主隆恩,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董卓见状,微微一笑,他转向王允等人,语气和善道:“诸位,过往的误会就此揭过,从今往后,我们共同为大汉的繁荣而努力。”
    王允等人对视一眼,虽然心中仍有保留,但也不敢得罪董卓。
    他们齐声回应:“愿与董太尉同心协力,共谋大汉的未来。”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