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分之差
作者:搬砖的混   再次重生后,依旧体验了一地鸡毛最新章节     
    35一分之差
    敢肆无忌惮的随时麻烦老师,不仅说明胆大皮厚,非同一般的努力,也说明除了知识,并没把老师放在眼里,更别说是同学了。
    这傲娇的个性,严重降低了银梅几个的存在感,这就是欺负小苇的理由。
    这种个性被冤枉受委屈几乎不可能,但出乎意料,小苇主动承认错误并道歉,甚至阻止别人为她伸冤,让银梅几个像用铁拳打在棉花上,那种对手不屑跟自己玩的失落和无奈,让自信心严重受损。
    海涛几个专门来小镇绝非偶然,名义上是来找石明松同游,实际上是受银梅几个的指使,来打听小苇的底细,想知道小苇为啥成了这样的一个特殊存在。
    等知晓小苇苦痛经历,男孩子同情心瞬间爆棚,极力鼓动小苇同行,是想让银梅几个和小苇和好。刚开始,她们三个是赞同并准备实施的。可在饭店见了,小苇并没表现出和解的意思,依旧是那种“你们就是个屁”的冷傲。
    对小苇的不识抬举,三个女孩怎么可能放下身段,非要打掉小苇的傲气不可。
    接连串的伎俩更加事与愿违,反而让三个人的对象反感,加上石明松和钱秀文的维护,仇越筑越大。
    小苇的表现又越来越出色,几乎让所有男孩欣赏信服,三人便对小苇恨之入骨,终于发生了海边那种不可原谅的事。
    张真兰家里是后妈做主,是个被欺负凌辱的对象,就以欺负同学找寻一点心理平衡,怨气日积月累,连人唾弃,高考又名落孙山,由此走了极端。
    关于这些,小苇其实早就推算了七不离八。可小苇不是圣母,也有不服输的基因,以致和银梅她们搞成了死结。
    海涛他们已经查到了各自的分数,和录取分数线。海涛会录在省大,钱秀文会录在锡城师范,石明松会录在鄂省农校,银梅的另一个死党春晓,以及她的对象,都堪堪超过最低分数线,会被录在本地的通市师范。
    银梅差两分,小苇差一分,希望渺茫。
    渺茫不等于没有,政审清白,思想表现好和平时成绩优异等因素,可以适当降低一点点录取门槛。
    “小苇跳级两次,学习刻苦,文字功底深厚,我已经请班主任做了报告交上去了,估计问题不大。”
    海涛这话并未安慰到小苇:“无所谓。录取了我也不会好好学,我只想赚钱,赚大钱。”
    “现在是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你要那么多钱干嘛?做地主资本家是要被正法的。”
    小苇说:“我要赚学费,还要买好多好多好吃的。”
    “我去。你是饭桶啊。”
    “嗯。我就想做个饭桶,你们有赚钱的路子,可以告诉我。”
    “这哪有啊。倒卖也是犯法的。听说上学免费,还有各种照顾,实在需要,我们给你凑。”
    小苇当然不会说赚钱是为了度饥荒。
    这次来的还有那个热心女孩,名叫晨霞,比小苇大两岁,即将上高二。另外就是那两个小屁孩,都念小学二年级,死缠着要来看小苇。
    在石明松带领下,找到宣传办时,小苇正带三四个人练舞,刀剑翻飞,飒爽英姿,看得一群小年轻呆若木鸡。
    小苇和他们交流信息,晨霞已带着两个小屁孩学了起来,又缠着偶像姜英英讨教。小苇心里一动:“要学的话,我来教,每人两块钱一堂课。”
    连姜英英都没料到小苇会要钱,看到小苇的示意,便没有接话。
    一群年轻人再次愣住,看陌生人似的匪夷所思。
    小苇一脸的严肃:“我是认真的。不给钱不教,任他是谁。”
    海涛确认了小苇的意思,首先表态:“行。这样吧,你跟我们去城里教,要学的人肯定多。”
    钱秀文赞同:“小苇这歌舞,比县宣传部的演员都好,值得花两块钱学一堂课。但我觉得薄利多销更好。”
    普通月薪二十的当下,两块一堂课确实高到离谱,小苇像错过了暴富机会,咬牙说:“超过十个人的话,只收五毛,不能再少了。”
    海涛说:“就这么说定了,午饭后就回县城。我们帮你找教室,拉学生。”
    姜英英担心:“这样做会不会不合规,可不能犯法。”
    一群人都不能确定:“这样应该不算倒卖吧。”
    “上面鼓励半工半读,勤工俭学,肯定没问题。”
    “就怕钱赚多了,有人眼红,故意找茬。”
    海涛最终决定:“我觉得没问题。反正小苇跟我们去就是。学校不让搞,就在我们自己家里教。”
    毫不夸张地说,海涛这群算得上全县年轻人里的精英,和大部分官方资源有联系。
    重关系的环境,关系就是最大资本。毫不费力就租到中学的一间教室,最新落成的,尚未交付使用。一天一租,每天一块钱租金。
    学生自带板凳上课,唱歌跳舞任选,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教师是门技术活,小苇没正式做过,但参加过十年后的贫宣队,教导过老师和学生,对上课并不陌生。
    为此,小苇还糊了个封闭的纸盒子做投币箱,让学生自行投币,主要防止钱财过分外露,让人嫉妒引发麻烦。
    由于小城青年精英们的造势,第一堂课就满员,难得的是,那些跟着出游学得七不离八的都投了钱。
    嗯。小苇的六亲不认,可是出了名的。
    第一课教那首童谣,这个比较难唱,混几天没问题,先让大家默写歌词,以加深印象。
    第二堂课教依照童谣编的舞,动作比较轻柔,适合孩子们蹦跳。
    上下午各教两堂课,学不学全凭自愿。
    没想到第二天学生爆棚,连走廊窗户都站满了,还有不少老师,更有不少社会上的青年来学的。不过,都自觉地交了费。
    后来小苇才知道,那些免费的宣传员将小苇描绘得苦不堪言,为了能读书不知受了多少打。上学父母没出过一分钱,都靠自己打零工维持。
    不信就去看看,挺漂亮的小姑娘,一件好看的衣服。从来舍不得花钱理发,都是自己揪着胡乱剪的。
    简直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