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武帝之名
作者:睡得早也起不来   圣人弟子,长生的我奉师命下凡最新章节     
    同年九月。
    大食圣城被破,这里是昔日拜火帝国的中心,如今再次易主。
    拜火圣子重回帝国。
    他摩拳擦掌,正准备干出一番大事业。
    不仅要将大食教的余孽斩尽,还要借助大明的力量,将拜火帝国的领土扩张到神罗帝国之内。
    然而——
    作为主帅的蓝冉,这次却没有再遵照盟友的意见。
    蓝冉不是那种无脑的战争狂热份子。
    大明这次西征之战。
    从熙宁二十年一直打到了建武五年,大明的军卒与民夫,合起来将近百万来到异国他乡。
    一切光鲜亮丽的背后,那都是“永宁之治”四十年积攒下来的国力正在被消耗。
    如今拜火教已经回到了他们原有的地盘。
    只要拜火圣子不做好大喜功的蠢事,接下来的一甲子之内。
    大食教根本不可能有恢复元气的机会。
    这对蓝冉而言,争取一甲子的外部稳定已经是人力的极限。
    同样,他也完成了对雨帝和国师的交代。
    当然不可能再漫无目的打下去。
    他以听候陛下为由,带着大军原地驻扎,不再前进。
    倒是增加了针对天竺方面的兵马。
    大食如今已经被打废,他们还有了拜火帝国这一层天然的屏障。
    接下来,只要再把天竺的武装给摧毁即可。
    天竺人心高气傲,可是嘴皮子的功夫远胜过实战水平。
    早先,大明扎进天竺的一支骑兵,已经将天竺内部搅得天翻地覆。
    蓝冉决定再给他们来一波大的。
    ……
    大明方面拒绝前进,这就像是一瓢冷水,浇灭了拜火教高层心头的火热。
    他们心知肚明。
    如果没有大明军队的支持,以及蓝冉这位西征主帅的调度,只靠拜火教自己的力量并不足以打败大食教。
    可也正是因此,拜火教的人尝到了甜头。
    当然不甘心这样让大明的人抽身。
    一时间,拜火教内部心思各异。
    有想着给大明皇帝写信,给大明皇帝画饼的,譬如尊奉大明皇帝为拜火教的一尊圣人,借着这个虚荣忽悠他继续出兵。
    还有的更实际些。
    既然大明想要抽身,那他们就制造条件,让大明有留下去的动力。
    这就需要使些不光彩的手段。
    但两国外交,这本来也就没有道德可言。
    一切的想法,最终传到了拜火圣子那里,由他进行最终裁定。
    拜火圣子当然也希望,大明可以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
    所以,他亲自找到了蓝冉。
    拜火圣子甚至提出,可以帮助蓝冉突破到“六品”,让他可以再延长寿数。
    这自然被蓝冉给拒绝了。
    “圣子与我,也算是同舟共济过的。我在五十年前,就曾协助过火国一统西域,蓝某是什么样的人,圣子应当有数才是。”
    闻言,拜火圣子两眼微眯:“梁国公当真要枉顾你与火国的交情。”
    “恕我难以从命。”
    蓝冉这一语落下,营帐外就有一阵风浪吹来。
    迎面走进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剑客。
    正是玉致。
    她今年也七十了,不过得益于仙剑的滋养,还有六品境界对容颜的固化。
    玉致仍然保持着三十出头的外表。
    她随大军在外征战,就是大明军方最有力的后盾。
    手中一红一蓝,两柄仙剑交替闪烁。
    她没有吭声,只是走到蓝冉的背后,这意思不言而喻。
    若是拜火圣子执意纠缠,那么两国的盟友关系未必能持续下去。
    拜火圣子叹了口气。
    他看向玉致,这位故人之徒,再次确认:“这事情你大明当真没有商量的余地?”
    “没有。”
    ……
    最终,拜火圣子选择体面的做法。
    直接传令到拜火教军中,着手恢复拜火帝国的旗帜。
    这也意味着这次西征的结束。
    他目前唯一争取到的,就是大明军队会一直留到拜火帝国复国为止,这也能避免中间再发生其他变数。
    建武帝的回应很快。
    他答应了蓝冉向天竺用兵的请求,余下的兵马,经由西域退回国内。
    如今拜火教已经复国,那么包括西域在内的地盘,就成了大明按照约定得到的战利品。
    这一趟,大明兵马西征数千里。
    除了弘扬了大明的国威,告诉希望西方王国,在东方仍有一个强大的古老帝国之外。
    更是完善了大明对西域以西的版图。
    未来,倘若人口真的到了一个饱和的程度。
    大明除了向东面的大海寻求开拓之外,还有西进这一条路。
    更多的耕地,资源。
    ……
    一直到了建武六年的春天。
    大军陆续班师回朝。
    建武帝对有功的将领进行过封赏。
    这是大明五十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作战。
    蓝冉这位大明第二代将领中的佼佼者,借着这个机会,也给了不少军中后辈冒头的机会。
    建武帝在封赏的问题上,显得也很爽快。
    因为,大明确实需要维持自己的常备武力,填补蓝冉这等老将离去之后的空白。
    他大手一挥,一口气册封了三位侯爵,九位伯爵。
    至于勋贵最高级别的公爵。
    建武帝没有册封。
    这既是为了保持公爵的特殊性,同样也是出于抑制勋贵集团的考虑。
    他皇祖在位二十多年。
    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将荣国公府的爵位给去掉。
    建武帝当然不可能再封回来。
    甚至,只要有机会。
    他对那些躺平的勋贵,并不会比对宗室多出多少的仁慈。
    ……
    等到声势浩大的册封结束。
    建武帝因为这次的对外胜利,在民间的威望达到了顶点,并且靠着他册封的那十一位勋贵,紧紧握住了国朝的军权。
    这个节骨眼上,建武帝当然也想做些与前面历任帝王不同的事情。
    譬如在自己对外的武功上着眼。
    借着这个机会,前往泰山走一遭,将自己得胜的消息告祭历代祖宗。
    他们大明立国之初,就定下了不祭天地的传统。
    所以,这一趟的祭拜,只是拜人。
    经此一事,朝臣们也算是明白了建武帝的心思。
    他这哪里是要告祭祖宗。
    这明摆着是昭告天下人,“武帝”的名头他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