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追封为"襄愍"
作者:a李明   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最新章节     
    洪武二十四年,岁在辛未。距李善长之死,已逾一年。京城之中,气氛依旧凝重,似有阴云笼罩。
    虞部郎中王国用,其人相貌堂堂,面容坚毅,双目炯炯有神,透露出睿智与果敢。国用心怀正义,对李善长之死深感不平。每念及善长之结局,心中便有愤懑之意。
    国用独坐书房,面色凝重,心中思绪万千。暗忖曰:“李善长,开国元勋也。竟落得如此下场,实乃不公。吾当为其辩白,以正其名。”
    国用起身踱步,心中反复斟酌言辞。忆起善长一生功绩,国用愈发坚定自己之决心。
    经过深思熟虑,国用决定上奏朱元璋。他伏案挥笔,言辞恳切,字字珠玑。
    写毕,国用反复审阅奏折,确认无误后,小心翼翼地封好。他心中忐忑不安,不知朱元璋会作何反应。
    国用手捧奏折,缓缓走向朝堂。一路上,他心中紧张不已,脑海中不断浮现各种可能的结果。
    他暗忖曰:“吾此举,或能为善长洗清冤屈,或引火烧身,然吾不惧。”
    朝堂之上,群臣肃立。国用深吸一口气,迈出坚定的步伐,上前呈上奏折。他跪地拜曰:“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面容威严,目光深邃。他看着国用,微微皱眉,曰:“何事?”
    国用曰:“陛下,臣为李善长之事而来。善长乃开国元勋,为陛下立下汗马功劳。然却被指谋逆,遭诛三族。臣以为此事不公,善长绝无谋逆之动机。”
    朱元璋沉默不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
    国用心中紧张,继续说道:“陛下,善长为臣数十年,深知天下之大业来之不易。其位极人臣,子孙亦蒙受恩德。晚年之时,何需谋逆?且即便权柄易主,李氏家族也不过重复当日之地位,身份不会更加显赫。善长断无谋反之理。”
    朱元璋依旧未语,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至极。国用心中忐忑,但他毫不退缩,继续说道:“陛下,臣恳请陛下明察,还善长一个公道。若善长蒙冤而死,百姓恐对朝廷失望,国家亦可能因此而分崩离析。”
    朱元璋坐于龙椅之上,面容威严,目光深邃。当他收到王国用之奏折,沉默不语。
    朝堂之上,众臣皆紧张地等待着皇帝之回应。空气仿佛凝固一般,紧张之气氛弥漫开来。
    朱元璋手抚奏折,微微皱眉,心中思绪万千。他忆起李善长之过往,其功劳不可谓不大。然胡惟庸一案,牵连甚广,李善长亦难脱干系。
    众臣见皇帝沉默,皆不敢言语,心中忐忑不安。有人暗自揣测皇帝之意,有人则为王国用担忧。而王国用本人,心中亦是疑惑重重。
    王国用跪地不起,偷眼观瞧朱元璋之神色,却无法猜透皇帝之心思。
    他心中暗忖:“陛下究竟作何打算?吾之奏折,陛下是否会采纳?”然他亦不敢再追问,只能默默等待。
    京城之中,关于李善长之死的议论仍在继续。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人为李善长惋惜,认为其功高震主,落得如此下场实乃可悲。
    有人则认为李善长与胡惟庸有牵连,罪有应得。而士大夫们则在茶余饭后,谈论着此事,各抒己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多年过去,京城之景象已发生许多变化。宫殿依旧巍峨,然人事已非。朱元璋早已逝去,大明王朝历经风雨,兴衰更替。
    直至南明弘光帝之时,追谥明初功臣。弘光帝坐于朝堂之上,面容凝重。
    他思及明初之功臣们,心中感慨万千。弘光帝曰:“明初之功臣,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今当追谥,以彰其德。”
    于是,李善长被追谥为“襄愍”。
    【后世评价】:
    -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李善长的能力甚至在萧何之上。
    -《明史》评价李善长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却爱嫉妒,待人苛刻。他从平民起步,选择明主并合力成就大业,作为开国功臣,位列上公,富贵显赫到了极致,可惜却在暮年自取灭亡。
    - 明朝大臣王国用认为李善长与朱元璋同心,出生入死取得天下,其功绩在勋臣中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儿子娶公主,亲戚拜官,可谓位极人臣。
    - 明朝大臣杨宪评价李善长无宰相的才能。
    功绩方面:
    - 足智多谋:年少时喜爱读书,有智谋,研习法家学说。他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提出效仿汉高祖刘邦的策略,助其平定天下。
    - 协调将领关系:朱元璋名气渐大后,前来投靠的将领众多,李善长会考察将领们的才干并进行举荐,还善于调解军中矛盾。
    - 保障后勤供给:在朱元璋南征北战期间,负责筹划粮饷、调度粮草等后勤工作,从未出过差错。例如在战争开始前严肃军纪,使义军攻占城池后秩序井然。他还对比元朝制度,劝谏朱元璋设置相关经济制度,使得朱元璋政权的资财日益富足。
    - 参与军国大事: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他参与决策军国大事,定追封祖、父及册立后妃、太子、诸王等相关事宜;制定六部官制、祭祀制度、宗庙建立的次序和等级;奉旨监修《元史》《祖训录》《大明集礼》等。
    称号:朱元璋称帝大封功臣时,认为李善长供给粮草的功劳很大,将他比作汉朝名臣萧何,封其为韩国公,位居开国六公之首,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死两次。南明弘光帝追谥明初功臣时,李善长获追谥“襄愍”。
    过错及影响:
    - 李善长外表宽厚温和,但嫉妒心强,曾多次刁难和加害同是开国功臣的御史中丞刘基,还上奏罢黜了稍有冒犯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的官职。其权势渐高后愈发傲慢,朱元璋开始对其有所反感。
    - 李善长与胡惟庸有姻亲关系且来往密切,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后,李善长虽一开始未被牵连,但后来被发现曾包庇胡惟庸余党,对胡惟庸私通外国使者之事知情不报,最终被朱元璋诏命诛杀,夷灭三族。
    这一事件也牵连甚广,引发了诸多争议。一种说法认为李善长被诛一案是蒙冤,其被害的原因归罪于朱元璋本性嗜杀;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李善长一案部分原因是他咎由自取,也是多方面因素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