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出国前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最新章节     
    《大河揽胜图》虽已被揭出,但仍需重新裱褙与精心保养。因此,王朗决定将其托付给经验丰富的老古爷。
    时光匆匆,转眼已是四月芳菲。
    这日,王朗正在自家田地里起垄。幸亏有王建军、王建平、李志刚、张和平以及王明诚、王明博几位帮忙,否则即便累死他,他自己也完成不了这繁重的农活。
    就在王朗直起腰来喘息之际,远方一个身影飞奔而来。他定睛一看,那跑来的孩童竟是隔壁王二叔家年仅六岁的儿子顺子!
    “朗哥!”顺子气喘吁吁地跑到近前,“邮递员来你家找你了,队长大爷让我赶紧叫你回去。”
    王朗闻言心头一动,猜测可能是京城那边有了音信。于是,他迅速扔下手中锄头,紧随顺子匆匆赶回队里。
    王朗一路飞奔回到了队部,在办公室里见到邮递员崔鹏。
    “王朗,有你的电报。”崔鹏边说边从包里递出了电报单。
    “崔哥,太感谢了。”王朗接过电报,急忙浏览其内容。
    电报内容简洁明了,仅由一串数字和16个汉字组成:“4月8日至28日,友谊宾馆507”。
    这封电报明确通知王朗,面试日期定于4月8日至28日之间,地点则位于友谊宾馆的507房间。
    王朗注意到,今天是4月7日,面试日期就在眼前。
    此时,王春来走了过来,递给王朗一张已开好的介绍信,“王朗,介绍信都准备好了,你明天就可以动身了。家里的农活,乡亲们会帮你照应的。”
    虽然面试时间颇为宽裕,王朗完全可以在完成农活后再出发,但连日来的农忙已让他疲惫不堪。此刻的他,只想尽快逃离这无尽的农活,哪怕只是暂时的逃避。
    三日后,王朗再次踏入了熙熙攘攘的首都。
    教育部这次体贴地为远道而来的考生们预备了住宿,地点位于玉泉路科大留守处的宿舍。
    王朗当然不会去住几人间的宿舍,他在中关村南大街,紧邻友谊宾馆的地方,找了一家旅社住了下来。
    翌日,即4月11日,王朗准时出现在友谊宾馆的507房间,参加面试。
    面试他的两位教授分别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出乎意料的是,教授们并未提问物理学的专业问题,反而对他的个人经历表现出浓厚兴趣,整个面试过程都以英语进行。
    面试圆满结束后,考生们便获得了向美利坚各大学府提出申请的资格。
    每位考生最多可申请三所参与该项目的大学,各校申请费用不尽相同,大致在二十美元左右。
    在198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1.5303,三所学校的申请费用加总起来,折合成人民币竟高达92元,这几乎相当于许多人近两个月的工资所得。
    由于王朗仅申请了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他的申请费用相较其他考生少了许多。
    据王朗了解,cuspea项目并非国家级项目,因此,大多数学生难以独自承担昂贵的学费及在美生活开支。
    正因如此,众多考生在挑选大学时,必须慎重考虑哪些学府能提供全额或部分资助。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李政道先生主导的cuspea招生项目在美利坚属于非政府性质的活动,而在华夏,则完全由政府负责组织与安排。
    尽管通过美利坚各大学研究生院录取的考生并不属于国家公派,但根据当时的规定,所以通过的考生仍需像所有公派出国人员一样,接受集中的培训。
    这次针对cuspea学生的集训定于1981年5月7日,地点位于京城外语学院。
    由于距离集训还有大半个月,王朗在第二天就坐上了返回的火车。
    当五月的初,王朗再次踏入京城,京城的树木已经披上了绿装。
    刚下火车,他便搭上了前往京城外语学院的公交车。
    然而,在这趟公交车上,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闯入了他的视线——胡悦。
    自春城一别,已近一年,王朗万万没想到会在京城的公交车上与她重逢。
    胡悦也注意到了王朗,她轻轻地挪动了一下,空出一个座位,示意他过来坐下。
    王朗拎着行李箱走了过去坐下,笑着说道:“真是太巧了!在这里遇见你。”
    “是啊,确实很巧。你这是要去哪里呢?”胡悦笑着询问。
    “京城外语学院。”王朗回答道。
    “那真是太巧了,我也是去京城外语学院。你不会是要去参加这次集训吧?”胡悦带着笑意继续问道。
    “难道你也是?”王朗好奇地反问。
    胡悦轻轻一笑,“我虽然被选派出国留学了,不过这次集训,我是去担任老师哦。”
    听到这里,王朗笑着问道:“那胡老师被选派到哪所大学留学啊?”
    “牛津大学。”胡悦笑着说道。
    “厉害!”王朗竖起了大拇指,牛津大学可是被誉为“金三角名校”。
    “小花还好吧?你既然要出国她怎么办?”胡悦接着问道。
    “小花挺好的,我出国后会有人照顾她,等到我在那边安慰了,会想办法把她接过来。”王朗解释道。
    此次集训分为两批,第一批在五月进行,第二批是六月进行,每批集训时间大约半个月。
    集训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英语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出乎王朗意料的是,在这次集训中,他竟然遇到了沪市大运动时期的风云人物——复旦大学的学生领袖劳元一。
    据说,劳元一是获得了可口可乐公司赠送给国家科委的哈佛大学工商管理(mba)奖学金名额,将前往哈佛大学深造。
    然而,集训的第二天就发生了意外。
    一名来自沪市科技大的学生政审时出了问题,传言是因为他向女友透露了不打算学成归国的想法,结果被前女友举报了。
    说是十五天的集训,其实去掉假日一共也才十天左右。
    最让王朗意外的是,集训结束后,每人领到八百元出国置装费,这对大部分人来说算得上是巨款了。
    (为了加快进度,这章只能简化地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