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甄嬛传六十四
作者:爱吃酱烤猪排的岳卫   影视世界逆袭的炮灰最新章节     
    “皇额娘行事向来都秉公依法,儿臣十分敬佩,又怎会有不满。”面对雍正那明显带着不满的敲打话,弘晖神情轻巧的回道,好似半分没会意雍正话里的深意。
    话落,父子俩默契的抬眸对视,片刻后,雍正先退了步叹气道:“晖儿,你是大清的皇太子,朕百年后,你会是这天下的主人。
    你的目光应该放在前朝与天下,做一位臣民称颂的明君,那些儿女私情的小事,不能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
    对于弘晖,雍正的情感无疑是复杂的,他们父子无疑是亲近的,但他们亲近中总带着些许间隙,当然,主要是弘晖太聪慧了,聪慧到他无法自欺,真能认为弘晖不记得在潜邸发生的事。
    就弘晖这些年无原则维护、保护乌拉那拉.宜修,谁能否认,这其中没有他们母子曾经相依为命的感情作祟?
    不是他推卸责任,当初他只是先帝那二十几位皇子中,一个普通到没有任何闪光点的皇子,前有恩宠非凡、周岁便被立为皇太子的理亲王,后有勇武非凡的直郡王,诗书闻名仕林的诚亲王……,夹在这些人其中,又没有显赫的母家扶持,他是真的没分冒头之处。
    索性便选择辅助太子当贤臣,没有那不该有的心思时,日子当然也松懈着由自己心意过,谁曾想,风云变化的会这般快,半分不由人。
    “是,儿臣明白。”弘晖闻言没半分勉强的直接答应,虽然说屁股决定脑袋,他来这个世界是为了原主额娘--宜修,但便宜都让他们这方占了,也该口头上孝顺孝顺胤禛,免得闹太僵影响后面发展。
    雍正一眼就瞧出弘晖的敷衍,他怎么也是九子夺嫡的最终赢家,朝堂中那些老狐狸肚里的弯弯绕绕都瞒不过他,更别说弘晖这小儿敷衍的那般浅薄。
    为此不由的在心里长叹口气,原想找时机帮柔则讲好话的盘算,也彻底的放弃了。
    三月后,
    自以结党、贪响拿下年羹尧后,兵部大大小小动荡不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西北战局大变,原本被年羹尧打退的蒙古叛军在得到年羹尧被下狱的消息后,趁西北新旧势力交接、磨合时,率数万骑兵兵临城下,想趁机从中狠狠咬下块肉。
    好在朝廷早就有所准备,在蒙古叛军得意洋洋做着攻破边城,行一番烧伤抢掠恶剧的美梦时,迎接他们的是准头与杀伤力翻倍的新武器。
    “禀皇上,西北的蒙古叛军被直亲王带兵伏击过半,逃掉的叛军残部不到三分之一,……直亲王率丰台大营于明日回京诉职。”兵部尚书率先出示承禀,虽然丰台大营是皇帝的私军,但不论任何兵种出京赶往战场,兵部都有监管的职责。
    特别是丰台大营此次所携带的是新火器,大胜利是皇上与太子的功劳,但若是火器破损数量与子弹消耗数量有误,他的乌纱帽保不住不算,全族老少都得去宁古塔扎根。
    “嗯,确定好直亲王归京日期,到日太子你携兵部出城去迎迎直亲王。”这场漂亮又速度的战争,让原本对直亲王领兵心有嫌隙的雍正,此刻也满心抑制不住着激动。
    西北的蒙古叛军由游牧族群组建,他们的战斗方式也是由游牧、奇袭为主,以至于边境常年屯兵数万,但却年年还饱受着他们的骚扰与劫掠。
    此次虽没能将其残军全部留下,但已经被杀废掉的叛军,没有五六年的休养恢复,也不敢到边境刷存在感了。
    “是,儿臣遵旨。”立于龙椅下首的弘晖领命,作为极个别拥有特殊待遇的皇太子,弘晖平日里虽忙着读书、跟进武器改造,未曾日日上朝听政,但只要他想,就能随时参加早朝旁听。
    今儿会跑来旁听,为的就是第一时间知晓西北战况,作为力主废年羹尧、举荐直亲王--胤禔为此次丰台大营主帅的大推手,弘晖比任何人都希望这战事赢的精彩又漂亮。
    纸上谈兵终觉浅,新火器的问世也同样,小范围的秀肌肉怎抵得过,那战争上压制性胜利来的亮眼。
    散朝后,弘晖跟着雍正返回养心殿,父子俩绕着叛军聊了会,弘晖便尝试着借这场胜战向雍正索要经费:“皇阿玛,比起刀、剑、枪这些武器,儿臣认为可以加大对火铳的研究进度。
    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丰台大营仗着新火器,可谓是压着叛军打,往日那叛军们仗着战马优秀,时不时骚扰边境、遛着守兵们。
    若能给大清所有军队都配上新火器,那些边境的蛮达子们,便再也没资本与胆量同大清抵抗”。
    “这……这事朕需在考虑考虑。”激动的心瞬间平静大半,对于弘晖那一门心思支持火器的不断研究改造,胤禛只能说是痛并着快乐,作为一个帝皇,他必然希望大清国富民强、兵力雄壮到压着异军打,但汉人的基数相比满人太过庞大。
    如今火器研究、改进都是以汉人为主导,若不是弘晖天姿聪慧、能把控着以戴梓的研究进度,确定及肯定研究成果全掌握在爱新觉罗家,他现在怕是日夜都不得安寝,生怕汉人会组建出手持火器的叛贼起乱。
    弘晖闻言没多作争辩争取,而是直接从袖口取出一则信件递上,他早知道若没足够外力刺激,胤禛不可能同意扩大研究范围,也决不可能同意大规模生产火器,最终结果便是新研究的火器只会流通于天子近卫营。
    毕竟清军入关时,那*州十日、嘉定三屠……造成的一起起累累血案,是横隔在满汉百姓心里无法忽略不计去的,以至于在愚民、昧民政策的强力洗脑下,还有杀不断、灭不清的反清义贼。
    最佳代表就是先帝,在位六十年间,基本上每年都面临新的反叛势力起义。
    “这是真的?沙俄那边居然火器盛行,他们的沙皇不怕民间兵乱四起嘛?”雍正细细看完信件记录回来的信息,对于消息中那惊雷震惊万分,要知道,为了尽可能抑制反清乱贼们生乱,大清治下的百姓名下农具都得登入在册,更别提刀具的严格看管规定。
    不成想沙俄那些蛮族居然这般肆无忌惮,这是生怕他们治下太过安宁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