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从脐出(脐尿管瘘)
[病案]王某,女,1个月。1970年11月10日初诊。出生五小时,即发现近脐部衣服潮湿,未知何故。出生二十四小时后下胎粪,而未见小便,尿布亦未见湿,只见脐部衣服湿润,自后每日衣服(近脐部处)潮湿7~8次,而始终未见小便,曾求治于多家医院,均未见疗效,乃求中医治疗。证见面色萎黄,形体不丰,口唇淡红,舌正苔薄,指纹淡红。腹部不胀,余无异常。见尿布敷于脐部。
根据王某的病史和症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她可能患有尿布疹或尿布皮炎。这种病常见于婴儿,尤其是使用尿布的婴儿。尿布疹或尿布皮炎是由于长时间穿着潮湿的尿布或使用不透气的尿布所引起的皮肤炎症。
王某的症状表明,她可能长时间穿着潮湿的尿布,导致皮肤受到刺激和炎症。由于她没有小便,所以尿布没有湿透,但脐部衣服仍然湿润。
[治则]温阳利尿。
[方药]漂白术3克,猪苓3克,建泽泻4克,白茯苓4克,生黄芪4克,桂枝1克。嘱每日1剂,连服7日。并另取上方1剂研末,调滑石粉30克,装入一小布袋内,置于脐部,用宽绷带紧绑脐周。服药2剂后,尿已从前阴排出,脐部未见浸湿。检查其脐部所敷之药仍很干燥。药已对症,再守原方,内服外敷。用药十四天,脐尿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嘱原方再用一周。现该孩体健如常,已上学读书。
[评析]现代医学已经明确指出,这种病症是由先天发育不良导致的脐尿管瘘。然而,在中医古籍中,关于脐尿管瘘的记载并不明确。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这种病症,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中医古籍,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可以从《黄帝内经》的理论来分析这一问题。《黄帝内经》认为,膀胱是储存津液的器官,通过气化作用,尿液得以排出体外。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脐尿管瘘的病因和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了解了病史后,我们发现患儿的母亲在孕期患有多种疾病,这可能导致小儿先天不足,进而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因此,在中医治疗中,我们首先要解决先天不足的问题,以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的气化功能。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温阳利水的方法来治疗这种病症。这种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桂枝来温经通阳,帮助膀胱进行气化作用;白术、生黄芪则可以健脾益气,为小儿打下良好的后天基础。同时,猪苓、泽泻、茯苓等草药可以利尿,通调水道。
此外,我们还采用外敷药物来增强治疗效果。通过这种综合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脐尿管瘘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防止病情恶化。这种方法在中医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患有此类病症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总之,通过结合现代医学与中医古籍的理论,我们可以为脐尿管瘘患者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综合治疗方式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