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当然在管,但要是没有多余的粮食供应,国家也是无可奈何。”
萧成渝听后无言以对,接着又问:
“那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何雨柱摇了摇头:
“现在看来没什么办法了。”
他在心里盘算:如果高层同意我的方案,全国大规模打井和普及滴灌,可能会略微缓解。但这最多只是暂时缓和,并无法消除灾害,更不用提丰产。毕竟这是天灾,人力终究有限。他随后又说:
“难道我们国家真的只能忍受这三年的苦难吗?”
何雨柱叹了口气回答:
“没办法,除了这样之外,唯一的途径是从其他国大量进口粮食,但这不现实,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外汇资源。”
尽管我们的国家如今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但说到国际贸易,唉,多说无益。
萧成渝没有继续追问何雨柱,而是说:“我们三个已经分别通知了自己的家人和战友,储备了一些粮食。”何雨柱点了点头:“这没问题,信任我们的人自然会行动,不信任的也没办法。我也不是全能的,尽力帮忙就行。”
听到这话,南宫艳走过来,神情凝重地说:“可是,如果我们大量囤积粮食,就会让更多人没饭吃了!”何雨柱点头赞同:“确实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饿着肚子分粮给他们。”南宫艳沉默了。何雨柱接着说道:“目前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别给国家添麻烦。至于 ** 怎么做,那是他们的决定。”
南宫艳叹了口气:“唉,这样一来,普通百姓就要遭殃了!”何雨柱说:“其实未必如此。那些精明的农民早就看出了今年的情况如何。经常种地的人都了解收成的情况,在这时候他们会储存粮食,而非卖出去。今年的局势应该不会太糟糕。”
南宫艳好奇地问:“你怎么这么确定?”何雨柱微笑着回答:“到时候自然见分晓。”
时光流逝,很快进入了八月。全国各地掀起了公社化及公共食堂的运动,不管是否存有粮食,都集中供应,一同食用。
这令那些没做任何工作的人员感到困扰,因为他们无法到公共食堂就餐。必须工作的人才能进入食堂用餐。因此,许多人只能选择劳动来换取食物。
那些工作却缺乏存粮的人员为此而庆幸。
为保证每个人有足够的食物进行劳作,全国范围内的每个地方都有储备粮。
起初,各地食堂的食物既丰富又营养,使得全国人民暂时遗忘了危机感,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来年定会有大丰收。
403研究所内,顾知秋对何雨柱说:“柱子,国家已经有相应的政策出台了吗?” 何雨柱看着顾知秋,问道:“那我之前的建议还是没有被采纳?”顾知秋说:“那种方案成本太高,而且 ** 已有救助粮,那是早已储备的粮食。”
“足够支撑到来年,那时农作物丰收便解决了问题,况且今年也还是有一定的产出的。”听到这些,何雨柱无奈地说:“明白了,咱们所里也要设公共食堂吗?”
顾知秋摇了摇头:“因为这里是保密单位,一切维持原状,依旧各人自管各自的伙食,不同小组之间互不干扰,独自用餐。”
何雨柱点点头,随后转向顾知秋说道:
“趁着现在的政策,粮价降低了,我建议你们家里储备够三年食用的粮食,不然……”
听到何雨柱的建议,顾知秋问:
“柱子,你现在都认为形势不妙吗?这么悲观吗?”
何雨柱回答说:
“具体的我不多做评论,你自己留意观察吧!”
顾知秋听了何雨柱的话后,意识到他对目前状况并不乐观,点点头表示理解。
其实顾知秋主要是来求教的,现在已经得到了建议,自然不会再考虑把粮食交给集体去吃饭。而何雨柱这边一直以来都有集体饭堂,其他人也不会想到要来找他解决伙食问题。
各单位则不一样了,大部分工厂实行新的政策时, ** 部门通常只是象征性地执行一下。唯独农村和工厂全面落实了。
这一来,那些之前没储备粮食的人欣喜不已,因为他们原先高价兑换来的粮食现在可以通过工作直接换取大锅饭。
但无论外面的情况如何变化,即便何雨柱得知实情也只能一声叹息而已。
事实上,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现在正有另一场有关他和他的父亲何大清的讨论在四合院内进行着。
在四合院里,三位长者与许大茂正在进行商议。许大茂首先开口问道:
“二大爷,您看我们也是否也应该办一个小饭堂?”
刘海中的语气中透着权威感:
“那当然,我们要跟着形势走。现在厂里已经开办了小食堂,咱们院子也应该跟进才行!”
易中海听罢觉得这正好是个帮徒弟解决麻烦的好机会,因为自从小饭堂开张之后,轧钢厂就禁止员工带食物回家。
贾东旭为了家人,每天都像个小偷一样将食物带回去喂饱一家人,这些天都快要饿病了。于是易中海附和说:
“我觉得老刘的提议很不错,我要支持他的建议。”
往常院里的决定往往是由易中海一人定夺,这次他的意见竟然一致被认同,使他感到颇为自豪,接着又说了一些类似“我们既要同院住,就也要跟上国家的步伐”这样的话。
看到这样的好局面三大爷随即应和:
“同意这个想法,我在工作的学校已经开始实施大饭堂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找一位厨师,许大茂又补充到:
“既然是要在院子里建个小饭堂,那么选谁当厨师比较合适呢?”
刘海中随口答道:“院子里有很多大妈都会做一手好菜的,可以请她们帮忙。”
许大茂露出一抹微笑说:
“但如果论做饭的手艺来说,何大清父子绝对拔尖。如果开个小饭堂的话,何不大胆一些,让他们父子回来掌勺?再说他们家囤了那么多的食物,毕竟厨师家庭,手艺又了得。这样是否能将他们两位召回?”
阎埠贵听罢便说:
“许大茂,你这个提议的确有它的合理之处,但他俩已经不在院里住了,要把他们叫回来到底行不行呢?”
易中海听了这话,觉得不妨一试,就算不成也没关系,万一成了呢:“我觉得许大茂说得有道理。虽然他们搬走了,但房子还在,仍然是我们大院的一部分。这件事还是让刘海中来处理吧!”
刘海中虽然一心想着官职,但他也不是笨蛋,如果让他去办这事,这不是得罪何雨柱吗?而且现在何大清已经当上了食堂主任,于是他说:“我觉得三大爷说得对,既然他们都搬到外面去了,再让他们回来肯定不会愿意。如果真要让他们回来,恐怕还得请咱们大院里最受尊敬的一大爷出面才行!”
许大茂立刻点头附和:“对,对,一大爷,你一向都是咱们的大院之首,这个任务由你来最合适了!”易中海心想了一下:
“我能做的就是去轧钢厂打听打听。说实话,我也不是很清楚何大清和何雨柱搬到了什么地方。成不成都两说!”
许大茂补充道:“一大爷,你多跑几趟就行了。”易中海回应道:“好,那就这么办吧。这件事暂时先不公开,我去询问一下何大清的意见。无论结果如何,到时候我们再召开一个会议商讨对策,然后再统一执行。”
大家一致同意后便各自散去。待众人离开后,许大茂转向刘海中说:“二大爷,真是太高明了!”
他边说边竖起大拇指称赞刘海中。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许大茂在何雨柱带杨小迪出门的时候看见了她,并因此对何雨柱十分妒忌。不过,他无能为力,只能耍点心眼。同时,他也决定该考虑结婚的事了,毕竟年纪不小了。
而何雨柱并不知道,仅仅是因为许大茂嫉恨他的妻子长得漂亮就在背后使绊子。许大茂的奉承让刘海中非常开心。自己争官为了啥?这下心里更有底了。
就这样,许大茂把三个大爷全带偏了。其实除刘海中醉心于职权外,易中海也希望能有何大清或何雨柱帮忙支持大院的事情,这样自己可以少付出一些。对于这个院子的现状,没人比易中海更了解了,所以他乐得顺水推舟。
再说阎埠贵只是为了占点便宜罢了,谁都知道数何家的日子过得最滋润,荒年里厨房师傅是不会挨饿的,更何况何大清还是食堂主任。这些年来轧钢厂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哪怕是顺手从轧钢厂带回点儿食物,也够大家吃的。
因此大家都很精明,试一试总是好的,不然何大清肯定不会再回这里。但如果能让他说服回归,对所有人都有利。
这并不是许大茂特别善于言辞的缘故,只是除了刘海中容易上套外,其余的人各有打算罢了。
何雨柱原本以为自己多年未回四合院,再加上帮何大清处理了一些事情后,四合院的麻烦就与他无关了。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剧情发展的力量依然试图牵扯到他。只不过,如今的何雨柱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他。
有一天,何雨柱刚回到家,便发现宋子语正带着何雨晴在家里和何晓、何花在一起。何雨晴已经六岁了,即将到上学的年龄,但她现在还是在家里接受一些教育,因为她来自的家庭条件是可以负担得起的。
从何雨晴出生到现在,宋子语和何大清一直没有再生第二个孩子,但对于这个情况,何大清并没有在意,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三名子女。长子何雨柱虽然现在很能干,但具体如何只有他自己清楚;次子何雨水是大学生,虽然分派工作后不及何雨柱,但仍是个干部。而小女儿何雨晴十分聪明,在没有正式上学的情况下,已经从两位哥哥姐姐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