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御书房内,为案前的奏折镀上一层淡淡的光辉。龙若身着明黄色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诸位爱卿,朕今日召集大家来,是为了共商国事。”龙若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大梁如今百废待兴,朕希望各位能畅所欲言,为大梁的未来献计献策。”
新任官员们精神抖擞地站在下方,他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青年才俊,怀揣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渴望为大梁贡献自己的力量。
“启禀陛下,”一位身着青色官袍的年轻官员上前一步,拱手说道,“臣王维,此次科举殿试榜首,蒙陛下赏识,授予臣户部侍郎一职。臣以为,大梁要实现长治久安,首先要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这位王维正是殿试时以一篇策论《农政要论》惊艳四座的王才子,龙若对他印象深刻,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近年来,大梁连年遭受旱灾,粮食产量锐减,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臣建议,朝廷应该大力推广新作物品种和先进耕种技术,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王维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王爱卿所言极是。”龙若赞许地点了点头,“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当务之急,朕命你尽快拟定一份详细的计划,务必落到实处。”
“臣遵旨!”王维激动地跪地领旨。
龙若的目光扫过下方,落在了另一位身着红色官袍的官员身上,他身材挺拔,面容俊朗,正是探花郎赵隐士。
“赵爱卿,你对振兴大梁有何高见?”
赵隐士不卑不亢地站了出来,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臣以为……”
“陛下,臣以为,除了发展农业,还需重视商业发展。商业繁荣可带动各地经济发展,充盈国库。”赵隐士不卑不亢地站了出来,微微一笑,他的声音温润如玉,却透着坚定的信念。“臣建议,减少商税,鼓励民间贸易,并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商贸关系。”
“赵爱卿分析的有理,”龙若赞许地点点头,目光扫过堂下众人,“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建议?”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走出队列,他正是新任礼部尚书,德高望重的钱大儒。“老臣以为,国家要长治久安,人才培养不可或缺。”钱大儒躬身说道,“应大力发展教育,广设学堂,不分贵贱,皆可入学。同时,改革科举制度,注重选拔真正有才之士,为国效力。”
钱大儒的建议引发了堂下一阵骚动,官员们低声议论着,这可是要动摇几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制度啊!龙若却听得认真,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各位爱卿提出的建议都很有见地。”龙若环视一周,语气坚定,“朕深知,大梁要走向繁荣昌盛,需要各位爱卿齐心协力。朕会全力支持各位的计划,为你们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和权力。”
她顿了顿,目光炯炯地望着眼前的青年才俊们,“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梁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官员们深受鼓舞,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龙若的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却深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金銮殿上,龙若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赵爱卿,朕已命户部拨给你白银万两,用于减少商税,并派遣使节前往邻国,商谈贸易事宜。你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务必打开我大梁的商路,让货物流通四方。”
“臣遵旨!谢陛下信任!”赵隐士激动地跪下谢恩,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龙若并非只是说说而已,她说到做到,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
“钱大人,”龙若转向钱大儒,语气温和,“教育乃百年大计,不可懈怠。朕已下令在京城设立皇家书院,广招天下英才,不分贵贱,皆可入学。至于科举制度改革一事,兹事体大,还需你与礼部官员仔细商议,制定出完善的方案,再行实施。”
钱大儒激动得老泪纵横,“陛下圣明!老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龙若的目光扫过堂下众人,语气坚定有力,“朕相信,只要我们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大梁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陛下圣明!”官员们再次跪地高呼,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斗志。
新政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但也并非毫无成效。赵隐士积极联络各地商人,鼓励他们扩大经营,并将大梁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优质商品远销海外。各地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集上人头攒动,一片繁荣景象。
钱大儒则全身心地投入到皇家书院的筹建工作中。他亲自制定教学方案,广招名师,并亲自前往各地,招收资质优异的学生。很快,皇家书院便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龙若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眼中充满了希望。她相信,在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下,大梁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深夜,龙若批阅完奏折,揉了揉疲惫的眉心。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进来。”龙若轻声说道。
房门被轻轻推开,一个高大的身影走了进来。
“陛下,这么晚了,怎么还不休息?”来者正是贺考官,他看着龙若眼中的血丝,心疼地说道。
龙若微微一笑,“我没事,只是在看各地官员送来的奏折。”
“看来,新政的推行很顺利。”贺考官走到龙若身边,拿起桌上的奏折,随意翻阅了几页。
“嗯,”龙若点点头,“虽然遇到了一些阻碍,但都在预料之中,整体来说,还算顺利。”
贺考官放下奏折,看着龙若,眼中充满了敬佩,“陛下,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龙若笑了笑,没有说话。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大梁走向繁荣昌盛。
“对了,”贺考官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开口道,“我听说……”
“我听说王才子在户部推行新税法时,遇到了一些阻力。”贺考官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一些老臣似乎对此颇有微词。”
龙若眉头微蹙,王才子是她钦点的户部侍郎,年轻有为,才思敏捷,她特意安排他协助赵隐士改革税制,没想到这么快就遇到了阻碍。
“具体是什么情况?”龙若追问道。
贺考官将自己打听到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龙若,原来王才子推行的新税法旨在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增加商人的赋税,这一举措触动了部分权贵的利益,他们便暗中煽动一些老臣在朝堂上发难,企图阻挠新税法的实施。
“看来,这把火烧得还不够旺啊。”龙若听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闪过一丝凌厉。她早就料到改革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是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快就沉不住气。
“陛下,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贺考官看着龙若,他知道,龙若心中已有决断。
“不急,”龙若摆摆手,示意贺考官稍安勿躁,“新政推行初期,总会遇到各种阻碍,我们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让所有人看到改革的决心和成果。”
龙若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街道,心中思绪万千。她知道,想要彻底改变大梁积弊已久的现状,仅凭一腔热血和几个有抱负的年轻人远远不够,她需要的是更多人的支持,更需要时间。
几日后,龙若微服私访,带着王才子和赵隐士来到城外的一处村庄。看着眼前百姓安居乐业,田间地头一片丰收的景象,龙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陛下,新税法实施后,百姓的负担减轻了不少,今年的收成也比往年好了许多。”王才子指着眼前金黄的稻田,兴奋地说道。
龙若点点头,转头看向一旁沉默不语的赵隐士,问道:“赵爱卿,你觉得呢?”
赵隐士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陛下,新政的确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着措辞,“微臣担心,长此以往,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反弹。”
龙若闻言,并没有感到意外,反而饶有兴致地看着赵隐士,“说下去。”
赵隐士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那些权贵豪强,他们积累财富依靠的并非勤劳耕作,而是各种特权和剥削。如今陛下锐意改革,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岂会善罢甘休?”
龙若沉默了,赵隐士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