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五帝
作者:第二艺术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最新章节     
    红军小战士指着天幕兴奋问道:
    “这天上说的都是我们的祖先吗?他们做的事情都那么伟大!”
    被风雪摧残以至面无血色,身子止不住打颤的红军回道:
    “是,是啊,都是我们共同的祖先。
    我们,我们要记住他们,要敬仰他们,更要成为他们。
    就像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一样,为了创造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外辱,一个无比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不惜牺牲一切地去奋斗。
    如果有幸,我们的理想实现,不,不是有幸,是一定会实现,那时候我们的后人们,也会像记念先祖们一样,记念我们的……”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颛顼为: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继承帝位的颛顼,也继承了黄帝的‘德治’。
    他重视农桑和生产,致力于社会的稳定,让子民们普遍都能自食其力。
    颛顼还进行了重要的宗教改革,废除了巫教,确定下了祭祀天地祖宗的制度,使得百姓有了同一个信仰和思想。?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岁。
    黄帝将帝位传给有贤德的孙子颛顼,颛顼又将帝位传给体恤民间疾苦的侄子高辛。
    两位先帝都未将帝位直接传给儿子,而是在家族的范围内尽力选择有贤德的人,而历史也证明了他们的选择是对的。
    高辛自幼聪慧,从十五岁起便跟随在颛顼身边学着处理政事。
    处理的政务越多,见的越多,他也越能体会民间疾苦。
    在一次次践行仁政中,也渐渐在子民们心里树立起了宽仁、威望、温和的形象。
    继承帝位后,因为高辛备受子民们爱戴,尊称他为帝喾。
    帝喾也同样重视农耕。
    当时的人们虽然按照一年四季耕作收获,但也只是简单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并没有准确的科学规划与时间安排。
    一旦错过了农时,一年的辛苦耕作,或许就会因为估计的季节变化与实际出现偏差,而大幅减产。
    农耕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急需一套适用于农业的历法出现。
    于是年复一年记录天气变化与植物生长的帝喾,总结划分出了四十节令,这就是最初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四节气。
    但是此时的历法还并不健全,因为最初的历法是通过观察月亮运行的周期,月亮阴晴圆缺的一次轮回就是一个月,一年便是354天,但实际地球绕太阳一年为365.24天。
    计算方法的差别,导致实际每年将会缺失11.24天。
    短时间内不健全的历法还发现不了太大的问题,但是时间一长,农耕势必还会因为历法出现大乱。
    但是这一漫长而没有前车之鉴的重要工作,帝喾只能交由后人去完善了。
    而这个后人,就是放勋。
    帝喾年迈后将帝位传给了长子挚,但长子的能力平平,不久放勋接过帝位。
    放勋还有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尊号,帝尧。
    尧,这个位列三皇五帝之中,却有着远超其他帝王知名度的名字,已经成为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几乎所有华夏史料对于帝尧的记载,都不吝笔墨有着极高的赞美。
    帝尧执政初期,不健全的历法弊病已经显现。
    首要工作便放在了历代先贤尚未完成的历法制定上。
    为了掌握气候的变化规律,帝尧安排大臣在不同的方位设立观星台。
    东方负责观察日出,以春分日昼夜平分为基准,并参考星辰的位置进行校正。
    西方观察日落,秋分日昼夜平分时,依据北方星宿校正。
    通过多个校准方法,历时多年,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了完备的历法。
    最终将一年确定为366天,并设置闰月用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确保农时的精准。
    这套历法的制成,代表着农耕文明进入完善且大放光彩的时代。
    在我们今天视为寻常,乃至视若无睹的完备历法,是先贤们耗费巨大的心血,在漫长岁月里一点一点创造完善的。
    若无他们的创造,那些诸多在我们看来寻常,却事关人类命运发展的事物,绝不会凭空出现。
    帝尧的功绩还不至于此。
    他勤俭持国,恩威并施,注重考察百官,敦促官员勤勉执政。
    全力治理自然灾害,专设官职治理洪水。
    发展技术和生产力的同时,更重视民生疾苦,制定维系社会运转的律法和刑罚。
    如此执政成果,带来的是所有子民的安居乐业,是全天下人的欣欣向荣。
    那是传说中最好的时代,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对盛世的共同追求。
    乃至被后世俸为圣人的孔子,对帝尧的评价之高,都达到了几乎无可复加的地步。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而成就如此功绩的帝尧,最终也迎来了必须要面对,也必须要慎重的决定。
    在他死后,偌大的国,肩负天下人命运的帝位,应该交给谁。
    帝尧的遗憾,或许是未能给自己的儿子倾注足够的教育。
    以至评价自己的儿子丹朱:‘心既顽嚣,又好争讼’。
    帝尧深知帝位之重,涉及全天下人的福祉,不可轻传与能力不够之人。
    而经过多年的观察,尧认为自己的臣子舜是一个大孝子,?治水有功之余,?又能够心系天下。
    最终帝尧超脱了个人的私欲,做出了史无前例,影响后世至今的决定。
    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
    他将帝位禅让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舜。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尧的抉择是伟大且无比正确的。
    舜在位期间巩固了尧的政策。
    补充律法条令,推行法治。
    重视道德规范与教化,教育百姓要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姊妹悌亲,孝赡父母。
    确定下了中华民族极为重要,也塑造了中华民族标志性的道德观念。?
    帝舜还任命?皋陶、禹、?契等等德才兼备的大臣,分别负责司法、水利、农业等重要职务,推动百姓安稳,社会进步。?
    帝舜又巡视天下,为各个部落矫正历法,向他们传授治国之道,推行国家颁布的律法和仁政。
    此次东巡,舜还登上泰山封禅,祭告苍天,向天下宣告着君权天授。
    也向后世所有的帝王以身作则,身为天子,必须要以天下苍生为念,这是天子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职责。
    在大臣禹治水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管理天下,禹划分出了最初的九州。
    但因为冀州的范围过大,舜又在九州的基础上,将冀州分置增加了另外三州成为十二州。
    迄今为止,九州的称呼已经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它几乎就是中华大地的代名词。
    我们也可以认为十二州就是九州。
    随着帝舜逐渐年迈,他也迎来了与帝尧一样的抉择。
    结果证明,已经离世的帝尧眼光仍然正确。
    帝舜和帝尧一样,将帝位传给了没有血缘关系,但极具才干仁德的禹。
    这个留下诸多传奇的清平盛世,随着舜的离世最终迎来了终结。
    而大禹的继位,也宣告着一个新的王朝和时代降临……
    燧皇,羲皇,神农氏。
    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这些开创文明起源,堪称中华文明始祖的伟大先贤们,也被后人们合称为中华文明史上至高无上的尊称——三皇五帝。
    他们的功绩和思想,与后世历朝历代,乃至今天的中华民族之血肉紧紧交融在一起。
    他们如同悬挂天空的星辰,无论岁月延伸多远,每一代炎黄子孙,都会向着那里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