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仇恨的深渊与救赎第7章
作者:墨香西红柿   刑侦绝境追踪最新章节     
    王雄峰年纪轻轻,刚二十出头,可人生履历却已经“劣迹斑斑”。
    他身形矫健,体格壮硕,从背影看,与李先生描述的凶手极为相似。
    而且,这小子平日里游手好闲,没有个正经工作,却花钱大手大脚,经济来源一直成谜。周边邻居对他的评价也都不怎么好,说他是村里的“混世魔王”,整天惹是生非,不是跟人打架斗殴,就是小偷小摸。
    最关键的是,案发后,有人亲眼看见他匆匆离开了团风县,自此行踪成谜,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种种迹象都让他显得极为可疑。
    警方当即将他列为重点排查对象,一场针对王雄峰的彻查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王雄峰,一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问题青年”,刚满二十出头的年纪,本应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可他却整日游手好闲,在村里晃荡。
    他身材高大魁梧,走路时带着一股不羁的痞气,那体态身形,尤其是当他迈着大步匆匆离去的背影,与案发当晚目击者李先生所描述的凶手模样极为相似,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不仅如此,他的过往经历更是让警方对他多了几分关注。
    翻开他的档案,打架斗殴的记录赫然在目,邻里间稍有摩擦,他便冲动地挥起拳头,全然不顾后果,是派出所的“常客”。
    周围的乡亲们提起他,无一不是摇头叹息,对他的评价糟糕透顶,都说他是个惹祸精,整天惹是生非,把村子搅得不得安宁。
    再看他的生计状况,没有一份正当稳定的职业,却整日挥霍无度。
    村里偶尔有人见他出入小卖部,出手阔绰地买各种高档烟酒,那花钱如流水的架势,与他的无业游民身份极不相符,钱从何来令人费解。
    而最让警方在意的,是案发之后他的一系列举动。
    就在那个血案发生的夜晚过后,村民们就再也没在村子里见过他的身影,他就像一只受惊的野兔,匆匆逃离了团风县。
    自此行踪成谜,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电话打不通,熟人也不知他的去向,种种迹象综合起来,使得他成为了警方眼中极具嫌疑的重点排查对象。
    警方迅速行动,成立了专门针对王雄峰的调查小组,展开了一场紧锣密鼓的彻查行动。
    侦查员们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先是找到了他的父母,耐心地向两位老人询问王雄峰的下落、近期的行为表现以及经济来源等情况,希望能从家人这里打开突破口。
    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地尝试与王雄峰本人取得联系,电话、短信不断,甚至联系上了他在外的一些朋友,拜托他们帮忙传话。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卓绝的努力,多番排查核实后,却得到了一个让大家颇为失望的结果——王雄峰的作案嫌疑被彻底排除了。
    原来,案发那段时间,他是因为在县城惹了其他麻烦,害怕被追究责任,所以才匆忙出逃,而他在外地的行踪和活动也都有迹可循,与张玉武案件并无关联。
    这下,案件的侦破工作仿佛陷入了一片浓稠的迷雾之中,警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排查了无数条看似有望的线索,却依旧如大海捞针一般,没有找到那个真正可疑的人员。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侦查员们眉头紧锁,烟雾缭绕间,满是焦虑与无奈。
    案件陷入僵局后,办案人员并没有气馁,他们深知,越是艰难时刻,越要冷静沉住气。
    于是,大家重新聚集在一起,再次仔仔细细地梳理了目前掌握的所有线索,逐字逐句地分析每一个细节,试图从中找到被遗漏的关键信息。
    一番深思熟虑后,他们决定还是将侦破的重点重新放回到案发中心现场上。
    当他们再次踏入张玉武家时,现场那惨烈的景象依旧令人触目惊心。
    在他家的客厅之中,大片大片干涸的血迹触目惊心,暗红色的血渍在地面上凝结成各种诡异的形状,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案发当晚那场惊心动魄的搏斗。
    经过技术人员一番细致的勘查,还提取到了一个清晰的血脚印,这让大家燃起了一丝希望,以为找到了关键线索。
    然而,经过严谨的科学鉴定,这个脚印却无情地证实是死者张玉武本人所留,希望的火苗瞬间又黯淡了下去,案件的侦破之路依旧漫长而艰辛。
    在那片见证了悲剧的土地上,张玉武倒地身亡之处,一滩已经凝固的血泊散发着令人心悸的腥味,而在这滩血的边缘,一把带血的匕首静静躺在那里,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罪恶的发生。
    匕首的刀刃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冰冷的光,上面沾染的鲜血已然干涸,呈现出一种暗红色,仿佛是死者最后的控诉。
    警方小心翼翼地将这把匕首拾起,放入证物袋,带回实验室进行详细检验。
    就在这时,他们注意到匕首的刀柄上缠着一张报纸,那报纸被血渍浸染了一部分,却依旧能清晰地看到上面的名字及发行号。
    这一发现让办案人员精神一振,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们意识到,这或许是找到凶手的关键线索。
    事不宜迟,警方迅速组织警力,立即对当地多家报亭展开了地毯式的走访。
    侦查员们怀揣着希望,一家一家地询问报亭老板:
    是否记得售卖过这种报纸、近期有没有人购买时行为异常、能不能回忆起购买者的大致样貌……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
    每到一处报亭,得到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辙。
    老板们纷纷表示,这种报纸在当地实在是太常见了,街头巷尾的报亭都有售卖。
    而且由于其内容贴近百姓生活,涵盖了本地新闻、民生百态、农事资讯等诸多板块,深受老百姓喜爱,每天的销量都非常大。
    平日里人来人往,顾客众多,根本没办法从报纸的销售环节精准锁定某个可疑的购买者,更别提从中找到与凶手直接相关的线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