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爬泰山
作者:九月与尘   刷完视频后,发现老祖宗统一了最新章节     
    从岱庙出来后望着泰山,姜瑜就已经累了,“各位老祖宗们还要继续上山吗?”
    “你还没爬呢,不上去怎么祭天。”嬴政顿了一下脚步,回头看着姜瑜,“这路可比我那时候好走多了。”
    “说的你好像自己走上去的,你们封禅的时候都四五十了吧,我可不信一路爬上去没人抬你。”毕竟是祭天祭地,这些帝王不可能累的半死不活在神仙面前失态。
    “你管那么多,反正朕也是靠双脚踏了上去。”嬴政挽尊道。
    李斯等人一想到当初随驾登山的日子,就是两眼一黑,他年纪都快一大把了,愣是呼哧呼哧的走了上去。
    “还有你啊荔枝,你还带着武姐姐呢,也是爬上去的?”姜瑜调转目标。
    武媚娘笑了笑,“自然是不能。”
    “帝王出行,哪会事事亲劳,不然要侍卫仆从作何。”李治也说道。
    天幕外唐朝,太平公主很憧憬,“我也想去泰山,阿娘当初为什么不带我去啊。”
    武则天一笑,“那是帝王封禅,带你个小娃娃去干什么。”太平那时才刚满周岁。
    “那现在带我去吧。”
    “你娘都半截身子入土了,可让我安稳些吧,日后你自己去。”武则天宠溺的看向这个小女儿。
    “万恶的皇权。”姜瑜嘟囔了一句,“有时候不是嫌弃权利,只恨对象不是自己。”
    “你跟我们回去不就得了,啥好的没有。”刘彻说道。说实话,多养一个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儿。
    “你确定?不怕我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姜瑜反问,但凡有点权利和知识,他们这种现代人放在古代就是个大杀器。
    “而且,你们还是好好注意一下吧。”姜瑜又提醒了一句。
    毕竟这么多人都看到了现代的生活,了解了这么多知识什么的,未必不会有人借着姜瑜的名号宁有种乎。
    这些帝王能不知道么,这天幕反正也是移不走了,愚民政策也不能在施行下去了,有志者自然是励精图治,改变百姓的想法,至于那些骄奢淫逸之人,只能说祝他们好运。
    但是皇族世家手握大权,千百年的利益自然是不能让他们轻易退步,还有的争呢。
    几个人讳莫如深,不肯在天幕的面前轻易发表意见。
    “走吧,朕倒要亲自爬一下来证明自己。”嬴政跃跃欲试,他现在有的是精力。
    “等下。”姜瑜从山脚下买了登山杖等一系列上山的装备,至于其他的也懒得带,山上贵就贵一些,总不能影响了体验。
    一行人从岱庙出发,徒步上山,姜瑜是打算带着老祖宗们到达南天门就行,她早就预定了宾馆,在山上歇息一天再走。
    可计划折在了第一步。
    没两步路是一天门,姜瑜望着一天门瑟瑟发抖,她没怕过什么,就是怕累。
    “每到一个天门为三重天,中天门六重天,南天门九重天,去了南天门就到天庭入口了。”姜瑜还不忘科普。
    “若是上面是真的南天门,朕早就升天了,哪还会跟你在这里爬山。”嬴政不以为然,况且他刚封禅的时候,哪有这么花里胡哨,连个行宫都没有。
    再走两步才到了红门,这才是泰山的检票口,要是连红门都走不到,就干脆别爬了,沿路回家算了。
    对啊,无数爬过泰山的古人都认同的点了点头,他们可没有找到神仙的踪迹。
    过了万仙楼,又过了斗母宫,反正姜瑜是一脸苦相的跟在身后。
    这几位老祖宗们兴致勃勃,什么地方都想参观一下,只要是个景点就得停下来打卡。
    “斗母元君,道教?是老子的道家学说么?”不怪嬴政疑问多,毕竟那时候什么东西都只有个雏形。
    “对啊,泰山是道教名山,道家学说确实是道的起源,正式创立应该是东汉时期了。”
    “不过政哥,你对道家也有贡献。”姜瑜说道。
    “我干了什么?”
    “毕竟您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可没少用方士呢,而道教的另一个倚靠就是仙术和方术,没少花钱吧?那个徐福你认识了没有?”嬴政在这方面也算是个冤大头了。
    “徐福是谁?至于那些方士么,朕早就让他们去将功折罪了。”这时候的嬴政还没有东巡呢。
    姜瑜又把徐福出海一事说了一下,“有人说他带着你的三千童男童女到了东瀛,成了东瀛的老祖宗。”
    “敢如此欺骗朕!找死。”嬴政先是一怒,又听闻那个小日子可能是因为他发展起来的,更是生气。
    “扶苏,朕让你找到徐福,杀了。”嬴政抬头看天幕,不得不说有时候也挺方便,他还没有跟好大儿断了联系。
    扶苏:我断了。
    几个人又是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到了中天门,从赵恒的背上拿下了她的小椅子,瘫在了一旁。
    姜瑜就背了一个包,装了一点物资,最后也在刘彻的强硬干涉下交给了赵恒背着,毕竟他是小辈,背个东西咋了。
    赵恒:……姜瑜比我还小辈怎么不说。
    唯一心疼赵恒的只有天幕外的刘娥,官家真的是受苦了,回来给他好好补补。
    “甫哥,你当时上泰山累不累,应该也不好走吧。”姜瑜问一旁同样有些喘的杜甫,毕竟这里只有他俩是寻常人。
    “我确实是到过泰山,不过不曾登顶。”
    姜瑜:!
    姜瑜坐直了身子,“那你这诗难不成跟庆历四年春一个道理么?”
    难怪她一路上这几位皇帝的足迹历史都找到了,唯独没有找到杜甫的,毕竟也是个诗圣,若真流传下来点东西,不可能不宣传的。
    “庆历四年春是什么意思?”在座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
    “是他们北宋的,范文正公曾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但是本人并没有去过岳阳楼,凭借一幅画想象出来的。”姜瑜解释道。
    听完范仲淹的事,几位皇帝都起了爱才之心,就连赵恒都在贬低他儿子。
    “犹犹豫豫,瞻前顾后。”
    “都告诉你了是望岳。”杜甫淡淡的说,不过现在他是登岳了,回去就写。
    天幕之外的宋仁宗脸色黑了下去,他现在用也来得及。
    “臣范仲淹,必不负圣上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