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嬿婉传(七)
作者:爱吃桔酱的莫若父   如懿传之调整最新章节     
    雍正九年三月,卫清泰刚安排完一次上香,正筹备四月份时,却突然接到苏公公传旨,说不用准备了。
    卫清泰一脸茫然,卫嬿婉现在已经能基本确定,这个莞嫔甄氏,就是将来的钮祜禄氏熹贵妃,也就是说,她现在腹中怀的双生子,其实是果郡王的骨肉,而她为了回宫,将孩子的日期缩短了一个月,再加上她怀的是双生子,恰好隐瞒过去。
    听说中间好像还曾经掀起一场滴血认亲的风波,当时怀疑的对象好像是给她安胎的温太医。
    过程猜对了,结果没猜对。
    ……
    果不其然,过了几个月,卫清泰就着手准备废妃回宫的事宜。
    结果刚筹备准备没多久,却突然又断了,原因是钦天监监正说天有异象,有孕妇容易冲撞太后和皇后。
    卫嬿婉明白为什么第一世时,她暗中对舒妃动手,太后这么快就知晓,原来让钦天监监正宣布不吉,是太后早就遇到过的。
    感情自己用的这些招式都是别人曾经玩剩下的,难怪太后会一眼看穿。
    ……
    太后居住的寝宫失火,卫清泰作为内务府总管大臣,自然也要到现场商议修缮与水源一事。
    也正巧,因为同日里皇后扭伤脚,特地派家人进宫慰问,上次在甘露寺敬香祈福时,碰到的那个歪着脖子的青樱也在,卫清泰就把卫嬿婉也给带过去了。
    两人闲来无事,青樱大胆,直接带着卫嬿婉跑去阿哥读书的上书房,正好看到皇后正在询问三阿哥功课,而此时,四阿哥也因为在屋里闷的慌,便拿着书出来背。
    青樱:“臣女给四阿哥请安。”
    卫嬿婉也奶声奶气道:“请四阿哥安。”
    弘历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认出眼前的人:“哦,你是皇额娘的表侄女儿,你是叫青樱,对不对?”
    “四阿哥好记性,民女闺名正是青樱。”
    弘历弯下腰看着卫嬿婉:“好可爱的小孩,这是你妹妹吗?”
    卫嬿婉道:“回四阿哥,民女是内务府总管大臣,卫清泰之女。”
    “好聪明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能说出你阿玛的官职和姓名。”弘历一下子碰到两个有家世有地位的大臣之女,想着在二人面前表现一下,没准她们回去一说,他们的阿玛再在皇阿玛面前提一嘴,皇阿玛就能更关心自己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卫嬿婉疑惑的抬头询问青樱:“青樱姐姐,四阿哥读的是《礼记》中的《大学》,四阿哥应该比姐姐还大七岁,怎么才学习五经?”
    青樱低声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个四阿哥的生母据说是个宫女,一直不得皇上疼爱,自然也没有夫子教导,所以开蒙晚。”
    卫嬿婉这才明白,为什么弘历当年写诗就跟玩儿似的,但每一首都不值得让学子背诵。毕竟谁家好诗开头就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最后一句的点睛之笔还不是他写的。
    而就在这时,卫嬿婉看到站在门口的皇后,这是胃炎晚第一次见到当时嫔妃口中的“景仁宫的那位”,卫嬿婉太明白这个眼神了,她看的出来,皇后对四阿哥起了杀心。
    她是曾听闻,先帝的皇后残害皇嗣,但只听说是让嫔妃流产或者是不孕,想不到,连四阿哥这么大的胎她也敢打。
    青樱也看到皇后,便拉着卫嬿婉上前请安,正好四阿哥忘了下句是什么,在听到请安的声音,也回过头来向皇额娘请安。
    “都起来吧。”
    “谢皇后娘娘。”
    “谢皇额娘。”
    皇后打量着青樱旁边的小团子,看上去这孩子大约三四岁左右,脸上还带着婴儿肥,梳着小两把头,身着浅绿色绣竹叶的宫装,头上的饰品虽简单,但依旧看得出来贵重:“你就是青樱口中的嬿婉,本宫记得你是内务府大臣之女。”
    “回皇后娘娘,臣女的阿玛,正是内务府总管大臣。”
    “嗯,倒是个乖孩子,青樱自从上次见过你后,一直嚷嚷着想要一个这么大的妹妹。”皇后笑道:“你们二人既投缘,那便日后多多走动,也算是互相有个伴儿。”
    “是。”
    临走时,皇后只是淡淡看了四阿哥一眼,并没有说什么。
    青樱带着卫嬿婉向四阿哥行礼后,便离开了上书房:“咱们一起去姑母宫里吧,姑母宫里的白玉霜方糕可好吃了,你有什么想吃的糕点吗?”
    卫嬿婉摇摇头:“白玉霜方糕就很好。”
    ……
    这弘历毕竟是未来的皇帝,运气自然不是一般的好,果不其然,太后对于皇后敢杀四阿哥这件事情也是非常生气,原本不同意甄嬛回宫的,现在也同意了,因为太后觉得也确实该给四阿哥找个额娘保护,毕竟她不能一直护着四阿哥。
    之后,卫清泰又着急忙慌的筹备回宫事宜。
    皇上对外宣称的是,熹妃钮祜禄氏,是四阿哥生母,在生下四阿哥后就出宫为国祈福,如今正式回宫,年三十二岁。
    此次回宫,用了半副皇后仪仗,这是连皇上最宠爱的敦肃皇贵妃,生前都没有过的待遇。而且是果郡王亲自作为册封使。
    卫清泰看得出来,皇上非常看重熹妃,便在不压过皇后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把回宫一事办到最大,果不其然,皇上非常满意,第二日,便重赏了参与这些事情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