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节:一清细讲三清道,东南道教分
作者:飞翔的鹰耿彪   浪子江湖笑狂沙最新章节     
    【长篇武侠小说】浪子江湖笑狂沙

    笫二部,京师疑云

    (本故事纯属虚构)

    第六十一章节:一清细讲三清道,东南道教分七宗。

    话复前言,书归正传。话说一清上人说道这里看了看大家,而后“啊剃。”一声打了一个喷嚏。萨忠臣忙冲着一清上人说道:“一清师兄,刚才睡觉时凉着了吧?要不弄碗姜汤吧?”。一清上人哈哈一乐说道:“无妨、无妨、我接讲上清派始大盛于天下是当今。画符的步骤是:焚香请神、念敕水咒、念敕纸咒、念敕墨咒、念敕笔咒,然后持笔书符,一边持咒,后下符胆,书毕,念敕印咒,盖下符印,再催念敕符咒,最后掷 "筮"求准,若准(圣筮)则此符有灵可使用。在整套修练的过程中,除了画符、念咒,还得存思(观想)、打手诀(手印)、顿脚(於念咒毕都得顿脚,左右脚各有分别)、敕法水、焚化符箓或整张吞服,显出其不同的色彩。亮一个个"微梦想",共同追逐炎黄子孙的"梦"。 如"学业、事业"符,从上端顶部看,类似于一个"八"字,这是画符的开笔,是敕令的意思,因为这是天神的旨意,上部中间写有"魁星点斗",魁的意思:科举考试中,进士第一名称状元,也称作"魁甲; 图中人形暗含"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一只脚踩"螯"字,一只脚踢"斗"字,所以全称" 魁星点斗"这道符昌神一样,深受读书人的崇拜。

    过去几乎每个城镇都有魁星楼、魁星阁。因"魁"又有"鬼"抢"斗"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一副张牙舞爪的形象。传说他那支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一旦点中,文运、官运就会与之俱来,所以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 "合家欢乐"符,先来说下这两位,和合二仙是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您看,图案上一男一女满面笑容,多么幸福,这是祈求婚姻美满,家庭和睦的。 "求子符",上部顶端都是画符的开笔,上端中间写有"观音送子",下端是画着民间妇孺皆知的慈航道人,底端是个类似于花篮的图案,"篮子篮子"和"男子"也是谐音,以祈求早生贵子。 "平安符"符箓上端两侧分别写有"镇宅辟邪,护身平安"符箓下端画的是钟馗,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赐福镇宅圣君,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风流人物,平素为人刚直,不惧邪恶。钟馗就成了捉鬼名将。到了唐代,钟馗成了门神。所以这道符是人们乔迁新居或是在本命年求护身的。 "招财符"中间有汉字"雷公明":是武财神 赵公明,左右两侧分别写有"神霄玉赐"、龙虎玄坛",符箓下方画着一只赵公明的坐骑,一只老虎,这道符预

    示着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祈寿符",上部顶端都相同,左右两侧分别写有"四时无灾,八节有庆",中间写有"星寿吉辉"下端画着一个老寿星,眉毛胡须栩栩如生,而且在老寿星的图案中暗合"禄"和"寿"字,"符"和"福"是谐音,寓意老人-----"福禄寿其全"。这一般是祈求老人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驱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上清派的重要经典《黄庭经》分内、外两篇,全名《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黄庭经》是茅山派的重要经典,也是后代全真道派的功课经。《黄庭经》是前代修炼养生经验的总结,又为后世的内修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黄庭经》的经文都是七言韵文,主张"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追求恬淡无为的修炼方式而达到长寿的目的,修炼关键是男藏精,女藏胎,认为人以精为本,以气为根,使人"完坚"不丧,滋补元气,则老而可壮。它的修炼方法就是调息和存神,其调息法,就是"太和阴阳气"能上清派的《黄庭经》通过运行,上达黄,庭至丹田,再返归黄,庭神守之。其"存神"方法,融合古道经和医经的五脏有神的说法,存思诸神,就可以通灵达神,洞观自然,养神炼气,乘云飞仙。

    《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属于洞玄部。现传《黄庭经》有《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三种,因中经出现较晚,可以暂置不论,关于内外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相互关系,向来有多种说法。今人王明先生在《黄帝经考》中曾作详细考证,认为魏晋之际民间已有私藏七言韵语体《黄庭》草本。大约在晋武帝太康九年,女道士魏华存得到这个《黄庭》草本并加以注述;或有道士口授,华存笔录而写成定本《黄帝内景经》。晋成帝咸和九年,魏华存去世,《黄庭外景经》约在这前后问世,它是在《内经》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作者不祥。这是主张《内经》在《外经》之前出现。历史上也有人认为《内经》在《外经》之后出现的,如欧阳修等。

    上清派是在晋朝时形成的一个道教派别。以《上清经》(《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为主要经典,奉魏华存为开派祖师,以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为最高神。在上清派发展史上,发展和传播上清经系的主要是杨羲,许谧和许翙等。上清派强调人体内精气神的修炼,重登斋入靖、存思诸神形象,不重炼外丹。该派开创人物认为依上清法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师道的"太清"更高。上清派的出现,反映了民间道教转向士族(士大夫)道教发展的变化。

    东晋兴安二年道士杨羲声称南岳魏夫

    人魏华存传授给他上清众经31卷。到东晋末年,道士王灵期加以增饰,开始广泛流传。至陶弘景时,茅山成为上清派活动的中心,因此这以后的上清派被称为茅山宗。《茅山紫阳观元静先生碑》称赞茅山宗为道门华阳,亦儒门洙泗。

    该教派始创于东晋中朝。兴宁二年,道教徒杨羲声称魏夫人(指故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与众仙真下降,授与上清众经31卷及诸真传记、修行杂事等。用隶书写出,传与句容(今属江苏)许谧、许翙父子抄录修行。东晋末年又经道教徒王灵期改写增广,遂广泛流行于世,从而形成一个新道派。后陶弘景搜集杨、许手迹,编为《真诰》并纂集上清法术,撰《登上清派创始人真隐诀》,上清经法更臻完备。该派称修行得道可以升入"上清天",比天师道的"太清"境界更高,乃自称上清家;因以茅山为圣地,故后世又称茅山宗。

    尊奉上清经系的道派。上清派创始人是东晋天师道士杨羲、许谧、许逊。晋哀帝兴宁二年,杨羲扶乩降笔,称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魏夫人降授《上清真经》31卷,命杨羲用隶写出,以传护军长史句容许谧及其子许逊,二许又传写上清经,并修行上清经法得道。东晋末,王灵期至许黄民(许逊之子)处求上清经后,又增删润色,造作上清经法至五十余篇。江东道士慕上清经法丰博,争相传抄,故在江东地区形成传授修习上清经法的上清派。上清派以晋代女道士魏华存(南岳魏夫人)为第一代宗师,杨羲为第二代宗师。杨羲以下依经法传授次序,第三代至第九代上清派宗师是许穆、许翔、马朗、马罕、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陶弘景齐梁时居茅山传上清经法,开创茅山宗,上清派遂为茅山派所承袭。上清派的《黄庭经》上清派以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君为最高神灵。上清派最具特点的修炼方法是存思。认为通过存思,天地之神可以进入人体,人体之神与天地之神囗混融,即可长生不老,飞登上清。上清派的存思、服气、咽津、念咒、佩符等修持方法,对道教斋醮仪式影响甚大。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著录上清经186卷,有127卷流播于世,其代表性经典是《上清大洞真经》和《黄庭经》。上清派宗师出身江东士族,其造作和传播的上清经,使道教理论更趋成熟。上清派是东晋南北朝江东地区最有影响的道派。

    一清上人津津有味地说到这里慢慢地停顿下来。这时,远处传来一个声音:“诸位、诸位、怎么睡睡觉,都跑到外边来了?”。“是啊!让小道好找啊!”。

    大家先后扭头观望,只见大老远一大一小、一老一少,先后往“临风”八角凉亭走了过来。

    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