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被忽略的广播效应
作者:十月廿二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     
    第1014章 被忽略的广播效应
    “常总,我觉着您也别太着急……”
    有点绷不住的吴威开口劝慰道:
    “无线系统的传输速率和传输稳定性本来就没办法跟有线相比,结果稍差一些……应该也是正常的吧?”
    “不对!”
    然而,常浩南的回应却是斩钉截铁地摇头:“无线系统的传输速率确实不如有线系统,但我们的测试已经对传输方式进行了控制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是无线传输,在提升倍率方面不应该有区别才对。”
    “至于稳定性……”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抬起头用严肃的眼神看向吴威:“要是从这个角度分析,那对于稳定性更差的传输方式,网络编码技术带来的提升反而应该更加明显才对。”
    “总之,只有不到5倍的提升……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
    吴威很想对这个“只有五倍”的描述表达一些异议,但看常浩南一脸认真,完全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还是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一时间,测试的进度,就这么停了下来。
    6月的西部。
    大晴天。
    又是午后。
    即便设置了空调,但车厢里面仍然难免闷热。
    刚才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在测试上面所以没感觉,但这会却让人有些心烦意乱。
    就连常浩南,也难免受到一些影响。
    总之是没能马上搞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主要是无线通信这东西,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了。
    就跟飞机设计类似,人类只是根据工程经验进行应用,其实还有很多原理性的部分没有完全搞懂。
    所以有时候真的只能考虑机魂不悦的可能性……
    “重置设备,再来一次试验。”
    既然思索无果,常浩南只好祭出电子产品维修绝技——
    重启。
    保不齐刚才就是个意外呢。
    他的指令很快通过无线电传达到了各号测试车。
    技术人员们对于这种事情已经轻车熟路。
    于是,一番折腾之后,新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数据很快也被测了出来。
    结果跟刚才相比有些波动。
    但变化不大。
    分别是1.6和7.4千字节/秒。
    仍然是不到五倍的结果。
    细算下来,反而还比第一次更差了点……
    看着面前屏幕上的数字,常浩南只觉得额头上的青筋直跳。
    他只是在算法开发的过程中使用了系统,而这个过程早就结束了。
    眼下已经是工程测试阶段,系统自然不包售后。
    并且他对于目前问题到底出在哪毫无头绪,也不满足系统启动的基本要求……
    “常总,我们下一步……”
    吴威主要搞的是地面单跳通信,因此在心里面其实觉得这個结果已经相当可以了,完全没必要非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不过这话他肯定不能直接说,因此只是略带迟疑地询问常浩南之后该做什么。
    后者看了看时间,也知道测试进度不能一直被卡在这。
    两次重复结果都是如此,说明问题是可复现的。
    不是意外干扰因素所致。
    另一方面,既然能有5倍提升,就说明从原理上讲,把mrd加网络编码这个组合应用到多跳通信当中是可行的。
    至于为什么只有五倍,可以回去之后再慢慢研究。
    “让各号车挪位置,继续进行10公里间距的测试吧……”
    他一边下令,一边把问题,以及目前猜测的几种可能随手记在了旁边的笔记本上。
    旁边的吴威听到这项指示也松了口气,赶紧指挥另外三辆车进入下一个测试位置。
    而常浩南,则坐在旁边,继续陷入到沉思当中。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不知道多长时间过去之后,他突然听到旁边再次响起吴威的声音:
    “一号车,调整天线角度,向右偏转5°30'……”
    显然,此时各通信车已经抵达了预定的第二轮位置,准备进行测试前的最后调试。
    “天线角度……”
    有那么一瞬间,常浩南脑海中灵光一闪,仿佛抓到了什么重点。
    照理来说,无线通信由于指向性相对较差,这种区区几度的天线调整,几乎不太可能对通信效果产生什么巨大影响。
    之所以调整,只是为了控制变量,保证测试的严谨程度。
    某种程度上算是工程师的职业本能了。
    不过现在仔细一想,倒是给常浩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常总?”
    吴威刚才突然听到常浩南重复了一遍天线角度四个字,还以为是自己的操作步骤出了什么问题,赶紧用询问的眼神看向后者。“没事,继续测试!”
    常浩南顿时重新打起精神来。
    他的想法,正好需要后面几次测试结果来验证。
    ……
    因为已经是第三次操作,所以测试团队对于整个流程也算是轻车熟路。
    效率比前两次都要快上很多。
    间隔10公里,对照组的速度还是刚刚那个样子。
    1.5千字节/秒。
    然而,实验组的情况却出现了巨大变化——
    10.3千字节/秒。
    这个结果出来的时候,吴威直接双眼瞪大,整个人愣在原地。
    “我c……”
    国粹几乎到了嘴边,但还是强行给收回去了:“七……七倍?”
    相比于五公里间距时的测试结果,这一次看似变化不大,但却显而易见地表明了一件事——
    常浩南刚才是对的。
    五倍,确实不是极限。
    只不过,比较令人迷惑的一点是,距离更远之后,反而效果还变好了……
    要知道,五十四所开发的师属通信车,进行直接通信的主要距离就是5-15公里之间。
    所以对于这个范围内的结果,他是也是最为关心的。
    “常总,还需要再重复一遍么?”
    过了好一会,吴威才从震惊当中缓过神来。
    常浩南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又在心中稍微计算了一下时间:“重复一遍吧,动作快,然后马上转入15公里测试……”
    ……
    接下来的测试结果,在定性角度上,跟常浩南的预期完全一致——
    随着通信距离的延长,对照组的网络吞吐量开始出现明显下滑。
    但实验组,却一直在逆势上升。
    到四辆车之间相距30公里时,四号车测得的吞吐量数据已经达到了17.3千字节/秒。
    从绝对速度来说,当然仍旧不快。
    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慢。
    但是,相比于对照组的提升倍数,也基本接近了常浩南之前在有线网络当中进行测试时的水平。
    19.7倍。
    而且,在采用了新技术后,经过三轮中继(一号车本身也算一次中继)测得的网络吞吐量,只比一轮中继降低了大约15%。
    几乎已经把中继损失降到最低!“呼——”
    彻底证实猜想的常浩南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对于大部分科研工作来说,最煎熬的部分是从一片混乱的线索当中找出问题所在。
    而一旦完成这一步,后面解决问题的部分反而相对轻松。
    至少在心理层面上是这样。
    稍微缓了一会之后,常浩南才在无线电当中下达了新的指示:“各号车注意,今天的测试先到这里,准备收队……”
    这些收尾任务,自然有专人负责,无需他或者吴威亲自经手。
    因此,后者也就趁着这会空闲,向常浩南问出了自己刚才就产生的疑惑:
    “常总,为什么通信距离拉长之后,使用网络编码技术的传输效果反而更好了?”
    “因为广播效应的缘故……”
    常浩南说着推门离开车厢,紧接着找了个上风口的位置,准备吹一吹太阳落山之后的清爽晚风。
    虽然带着点沙子的味道,但也比闷热的操作舱里面强太多了。
    中高纬度内陆地区就是这点好。
    无论中午有多热,只要不见太阳,温度马上就能降下来。
    “广播效应?”
    吴威稍一思索,却并未从大脑中找到这个关键词。
    “啊……没错,这个名词是我刚刚想出来的,你没听过也正常……”
    常浩南点了点头,回答道:“就是说,无线网络物理层所有信息都是通过电磁波在无线媒质中传输的,从而导致多个接收节点可以同时监听到一个发送节点传送的电磁波信号。反之,多个发送节点发送的信息也可以被一个接收端同时收到。”
    “这就导致相邻跳的分组数据会对本跳数据在同一业务流当中造成“自干扰”现象,而大部分无线通信系统都在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信源发射信息,或者将其他信源发出的叠加信号当作干扰加以抑制,也就导致无线多跳网络的实际吞吐量相比有线网络出现明显降低……”
    “当几辆车之间的距离拉远之后,广播效应导致的自干扰随之减弱,所以表现出来的吞吐量反而有所提高。”
    但这样的解释却并未完全消除吴威的不解:
    “可是……对照组那边应该也有一样的效应才对?”
    “那是当然。”
    常浩南把双手背到身后,做大佬状:“但影响对照组网络吞吐量的主要因素在于重复发包导致的传输延迟,自干扰在其中能产生的影响不大。”
    “而在应用网络编码技术之后,传输延迟的占比让位于处理延迟,这样一来,广播效应就表现得比较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