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天少闲扯淡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作者:我是天少   我有话想对这个世界说最新章节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出自论语,论语也就是记载了孔子说过的一些话,当然不是孔子说过什么话,论语就记什么话,而是孔子的学生弟子们认为自己的老师讲的有道理的话才被整理记载在论语上,论语可以体现孔子的伟大,但不足以代表孔子的伟大。
    我们且不论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我们先来聊聊这句话引起的争议,我最后再说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有人说这句话是孔子对女人的藐视、歧视和轻视,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孔子对女性的侮辱。我看并不见的,孔子只是把一个事实讲出来了而已。
    之所以这句话在现代能引起很大的争议,一方面得于女性的解放,放在古代这句话的争议可能就很小,毕竟在古代读书人本就少,女子读书的就更少,根本就没有话语权。一方面可能因为自古以来就没有人把这句话解释清楚,所有人都没有弄明白搞懂孔子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想为孔子辩白的人也不少,可是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就扯一些不着边际的大道理,孔子是圣人没错,但不是每一句话都是至理名言,也不是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大道理,孔子是圣人也是一个普通人,更何况孔子从来就没有说过自己是圣人,而是后人认为孔子就是圣人的典范,孔子才成圣人的。
    如果孔子真的标榜自己是个圣人,估计孔子也成不了圣人了,天天端着一个圣人的架子,那孔子得活的多累呀!所以说对待孔子,我们既要像仰视圣人一样看待孔子,也要从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孔子。
    对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有些人根本就不会为孔子辩白,因为这些人认为孔子说的太有道理了,而之所以认为孔子说的这句话太有道理了是因为辛存者偏差,好巧不巧刚好碰到了一个像小人的女子。
    接下来就是讲讲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其实女人们真的没有必要太在意孔子说的这句话,越在意越证明越想得到孔子的认可,当然,想得到圣人的认可也无可厚非,可如果有些人想借此来攻击孔子,打倒传统文化,那我就不得不多说两句了。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恰恰证明了孔子思想里的男女平等观念,不妨我们先来改变一下这句话,改成小人难养也,近者则不逊,远着则怨,并不影响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可孔子偏偏把女子加了进去,不正是说明孔子对男人女人一视同仁吗?
    因为在古代小人一般指的就是男人,但男人不等于小人,同样的道理,女子一般指的是女人,但女人不同于女子是一样的,如果孔子说的是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那我就想问一下孔子,令堂是不是女人?身为道德典范的孔子,怎么可能把女人同小人画等号,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
    小人除了指坏人,阴险狡诈之徒,还有小孩子的意思,人小鬼大。小人也有小孩的意思,女子特指未结婚的女人,也就是小女孩,山西和陕西的人好像就称呼自己的女儿为女子。
    我们现在再来看孔子的这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的就是长不大的女人与长不大的男人难养也。
    难养也,养,奉养、事奉,说的就是伺候不懂事不懂规矩什么都不懂的人,难呀!养育子女,教育子女,难呀!养家糊口,难呀!娶个女子生个小人,难呀!!!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的重点根本就不在前半句,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半句。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女子与小人的标准。一个人是不是小女子与小人,就看别人亲近你的时候,自己是不是就失了规矩,就飘飘然不可一世。别人远离自己,疏远自己,是否产生怨气,是不是就开始抱怨、埋怨别人或自己,从而产生怨恨而算计别人。君子心中坦荡荡,明事理,是不会因为别人的亲近或者疏远就忘乎所以和产生消极情绪的。
    再引申一点就是,得意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失意的时候就失魂落魄,遇到挫折就气馁。
    不要像小女子和小人一样,这里指的是像小孩子一样不懂事,有了依仗就可以为所欲为,失去了依仗就胆小怕事。作为大女子、大男人,是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自己的准则,而不是依仗外力,这可能就是修身养性的重点。当然,在处理凡尘俗世的时候,能力不足的时候还是要学会借势的,而这就不叫依仗外物,而是叫审时度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