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觉醒年代
作者:木允锋   我有一个聚宝盆最新章节     
    第218章 觉醒年代
    “堵胤锡,你想干什么?”
    匆忙赶来的赵光汴,暴怒地看着挟持自己儿子的堵胤锡。
    而后者身后涌入的士兵,正在迅速登上城墙,至于原本驻守的那些九江团练们,则全都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些不速之客……
    的确手足无措。
    一则首领被挟持,而且赵是夫还是很受尊敬的。
    二则堵胤锡是湖广巡抚啊。
    没有个担责任的下令,谁敢擅自攻击一个四品大员?
    话说老赵防的就是这个啊!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个也算杀伐果决的人,居然养了個过于善良的儿子,跟他说的明明白白,关了城门不要放任何人进城,无论李自成的人还是堵胤锡。尤其是堵胤锡,这个家伙很狡猾的,尤其是要防止他利用巡抚身份和在士子中的形象,骗开城门然后控制九江。
    一旦被他控制九江,那么就只能被裹挟着没有退路了。
    不打也得打了。
    而一旦九江开打,那江西士绅也就同样没有退路了,必须和下游士绅站在一起,竭尽全力把李自成阻挡在九江。
    赢了损失惨重,不但死人而且搭上巨额白银,守巢县和安庆,已经让他们肉疼了,现在再加上个九江,可以说耆老们的心都在滴血,如果输了……
    输了更惨。
    李自成会报复的。
    甚至不输不赢都很危险,因为打不开九江的李自成,会尝试其他方向进攻江西,比如陆路绕开九江直扑南昌,对于一向习惯山区活动的李自成来说,赣西北山区并不是什么阻碍。然后南昌士绅就必须面对家园的战火,而且山里还有一堆棚民等着呢,李自成振臂一呼他们就像群山里的兽群般涌出。
    只要李自成不是在九江畅通无阻,那其他对于南昌士绅来说都是坏结果。
    “石谷公,晚辈奉旨巡抚湖广,如今听闻建虏有意渡江,星夜兼程数百里驰援九江,石谷公难道不欢迎?那晚辈可太伤心了。”
    堵胤锡笑着说道。
    “那你这是做甚?”
    赵光汴控制了一下情绪说道。
    堵胤锡回头,看了看身后,他的三千部下已经全部入城,而且已经在沿着城墙冲向其他各门。
    这些都是他的抚标,或者说他自己招募的亲兵,上次战后他接替升湖广总督的何腾蛟,然后何腾蛟主要负责汉江一线,他主要负责东部也就是黄州府一带。他在大别山区招募了一万山民训练成军,至于资金来源一则靠着压榨那些之前投降过多尔衮的士绅,二则自己从杨丰的银行借款,三则是他老师,也是常州府耆老会耆老马世奇给他在苏松常募捐。后者是东林系元老,原本历史上李自成进京后自杀,但这次因为京城接连内乱,再加上崇祯要南下,还没等李自成进京就辞官回籍了。
    他们其实就是想以堵胤锡在湖广充当一个暗桩……
    李自成南下肯定走湖广。
    这一点是必然。
    同样以苏松常耆老们的觉悟,也知道湖广士绅未必会那么高尚,万一湖广士绅喜迎王师坑他们,那一个宜兴籍手握军队的湖广巡抚就很有用了。
    就像现在这样。
    这次堵胤锡是挑选三千精锐跟随,战斗力肯定比九江团练强,后者是清军南下后才仓促组建,比起拉壮丁也强不了多少,唯一优势就是本地。另外江西耆老会还调拨十八尊重炮,靠着有铜矿的优势,这些大炮都是青铜,射程足以封锁长江,毕竟九江段的长江才一千多米宽。原本是怕清军西进直接从北岸渡江攻九江,这些大炮就在九华门到岳师门之间的城墙上。
    而且都有新增加的炮台。
    可以说一旦控制九江,利用这些大炮可以轻松锁断长江。
    堵胤锡随即收起短铳。
    “石谷公,晚辈跟令郎开个玩笑而已。”
    他说道。
    然后……
    “上游战船来了!”
    他头顶惊恐的喊声蓦然响起。
    城内立刻一片混乱。
    但堵胤锡依旧淡定,他早就知道李自成的前锋快到了。
    “石谷公,若公想学何云从,那晚辈束手以待,晚辈师从东林诸君子,不敢有愧圣贤教诲,李自成挟天子以令诸侯,明为明臣实乃明贼,晚辈惟有以死报效皇恩,然公乃尊长,晚辈不敢失礼于公,若公欲迎李自成,那就请绑了晚辈吧。”
    他摆出一脸凛然正气,向着赵光汴拱手说道。
    赵光汴深沉的看了他一眼。
    当然,还有他身后那些全副武装的士兵。
    解决堵胤锡……
    他不是做不到。
    他一声令下,九江城内近万团练还有数万青壮,解决堵胤锡这三千人还是没问题,而且就算一时解决不了,只要打开城门放外面李自成的部下进城也就可以解决了。但代价是九江打烂,同样李自成控制九江,而他也将遗臭万年被下游包括江西士绅骂几百年,江西士绅也要骂他,他做的对和不骂他是两回事,骂他属于政治正确。而他就算不抵抗也不能让李自成的人进城,何腾蛟喜迎王师的条件,可是李自成不过江也不进武昌,江西耆老会的原则也是李自成过九江随便,但不能进九江,过去可以想办法解释,进城也就没有解释的余地了。
    大家都是首鼠两端的。
    不能下注。
    尤其是对他个人来说。
    如果干掉堵胤锡或者绑了他送给李自成,那他将承担一切恶名,下游包括江西士绅为了推卸责任,会一代代写文章永远把他钉在耻辱柱上,他将遗臭万年,他的家族背上几百年骂名,成为各方抛弃的牺牲品。
    所以这种时候对他和家族名誉来说,不抵抗反而成了最坏的选择。
    他不想世代背负出卖江西,出卖下游的恶名。
    这后面全是掌握话语权的。
    “都闪开,老夫出去看看,李自成前锋乃老夫旧部,想来还有几分情面,能给你们拖多久就拖多久吧!老夫一革职在籍之罪臣,不敢扰察院大事,城内团练皆归察院调遣,只求察院多想想这阖城百姓。”
    他愤然说道。
    然后他铁青着脸走向了城门……
    “都看什么,赶紧登城,有过九江者开炮轰!”
    堵胤锡在他身后喊道。
    ……
    南京。
    内阁值房。
    “哈,果然是危难显忠臣,我也没想到石谷公竟如此刚烈!”
    杨丰笑着说道。
    李自成前锋是上次参加过山东之战的总兵薛敏忠,他已经被李自成封了侯爵,为了让各地守将看到跟着秦王混的好处,李自成派他率领前锋乘坐战船东下。到达九江后,革职在籍的前蓟辽总督赵光汴立刻出迎,曾经受其节制的薛敏忠自然也以礼相见,赵光汴告诉薛敏忠,城内正在准备犒军,但害怕大军入城惊扰百姓,所以让薛敏忠先在城外等一等。薛敏忠也没怀疑,他本来就是奉命接管九江的,而且李自成也跟他说了要展现王师风尘,这样自然要尊重一下这种老上司兼地头蛇。
    结果他被哄了。
    赵光汴是故意拖住他,让城内完成作战准备的。
    薛敏忠在九江城外等了三小时,跟赵光汴喝酒谈过去,感慨一下人生,而城内早就到达的堵胤锡,带着部下和团练迅速完成布置。
    甚至城门都堵了。
    然后当毫无防备的薛敏忠,傻乎乎带兵准备进城时候,突然遭到堵胤锡大炮狂轰,薛敏忠不但损失不小,他本人还受了伤,气的他回去后紧接着就把赵光汴剁了。
    然后原本的接管变成强攻。
    而且李自成实际上并没有凑齐足够的船只,还在等原本被冻在汉江上的那些。
    后者已经开始南下。
    所以在九江无法短时间投入太多兵力,毕竟就算顺流直下很快,也得先有船才行,另外薛敏忠分出试图直接从九江过去的船只,都遭到九江城墙上锁江重炮轰击,在被打沉多艘后也不得不退回。这些重炮都是仿张国维那批二十四磅炮铸造,对于内河上的战船来说威力严重过剩,甚至都能把小型战船一炮打沉。
    李自成就是在汉口搜罗的民船,跟郑成功那些战舰可不是一个级别。
    九江咽喉被卡断。
    可以说原本这边最担心的事情,因为堵胤锡的狡猾,一下子解决……
    暂时解决。
    毕竟堵胤锡撑不了太久。
    用不了几天,李自成的大军会源源不断到达九江,就堵胤锡手下那点人能撑半个月就不错了,难道真指望九江团练会跟他生死与共?
    “大王,该您出马了吧?”
    张国维说道。
    “出马,这就出马,给我准备一艘快船,我要亲自率领各军增援九江!”
    杨丰一副很有兴致的模样说道。
    当然,主要是顾天叙为首的那些耆老们已经在陆续赶到了,像辩经这种事情他可不能掺和,不过山东同善会也派出了一支代表团,而且在杨丰坚持下把衍圣公也拖上了。
    的确是拖,衍圣公死活不来的,但杨丰早就给苏敦生下令就是绑也得把他绑来。
    这是辩他老祖宗的经,他不来像话吗?
    可怜的衍圣公哭着被拖上马车。
    目前还在路上,估计很快就到,因为运河还没解冻,他们是在安东卫坐船走海路南下,现在海路已经是山东和江南最主要交通方式。但其他受邀的比如江西,福建士绅还得等等,广东,广西这些都受了邀请,不过也不需要非得等他们到,有南直,浙江,山东,再凑上些其他各地流亡士绅就够了。这场辩经的关键,就是给监国政权阻挡李自成提供法理依据,或者说给民意提供一个法理依据,民为贵嘛,既然民为贵,那当然有权拒绝君的乱命。
    李自成顺流直下的法理依据是皇帝给他下旨了。
    在过去的理论体系下不能抗旨。
    所以需要辩出一个可以抗旨的法理依据。
    民为贵。
    民意如此。
    民意不同意李自成到南京。
    因为他过去的记录太差,百姓们不信任他,民意如此。
    圣旨?
    圣旨又怎样?
    圣旨能违背民意吗?
    这就是辩经的目的,或者说对一个早就确认的结果进行解释,由衍圣公为首的大儒,各地耆老,共同辩出一个民意大过圣旨的结果,然后监国朝廷再拿着这个结果去拒绝遵旨,拒绝李自成奉旨到南京。
    最终事实上形成民意可以否决皇权。
    杨丰想要,士绅们想要,一个可以说一拍即合的结果,虽然杨丰的民和士绅的民并不一样,但至少现在还没人会考虑这个问题,毕竟他也是士绅集团的一员,他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但这种事情的性质,本身就是一群腐儒在妖言惑众,放我大清统统都得诛九族,那么像杨郡王这样的忠臣,对陛下一片赤胆忠心,他能掺和这个吗?
    那不是成了逆党?
    “大王,那兵马?”
    袁继咸说道。
    “兵马?上游有的是兵马,下游的就别动了,得看着多尔衮,别让他趁虚而入,有上游兵马足矣。”
    杨丰说道。
    “东海王。”
    这时候外面喊声响起。
    杨丰等人转头看着外面一身女官服的寇白门。
    “公主召见!”
    她说道。
    杨丰随即走了过去,两人一起走出内阁值房。
    杨丰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她。
    “公主刚刚召见了顾天叙,不过对他说的一些话有些不安,这些耆老对陛下很不满,而且说民为贵,做君主的得多听民意,不能违背民意,不能像陛下般由着性子胡闹,还说大明落到今天这样,就是陛下刚愎自用导致。”
    寇白门低声说道。
    “呃,他说的很有道理啊?”
    杨丰说道。
    “是很有道理,公主也知道大明走到如今,陛下得有责任,但若依照这些耆老的想法,以后朝廷岂不是事事都要听这些耆老的?如今地方上已经是他们说了算,以后朝廷还得听他们的,那君主岂不是成了摆设,过去朝廷有权时候,尚且收不到他们的税,那要依着他们,以后岂不是更收不到?所谓民意还不是他们,耆老会耆老可都得田产百顷才够,除了进士就是举人,连贡生都没几个,这有哪个是民?”
    寇白门说道。
    “她好像真的长大了啊!”
    杨丰捋着小胡子感慨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