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暗放水逃出生天,北疆府南国诸事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第533章 暗放水逃出生天,北疆府南国诸事
    纵使前路有万余敌骑,但拓跋迤那也没有投降的想法,大不了死在战场上,因为他知道,自己投降,绝无活路。
    可能是天佑拓跋迤那,在他拼死的杀敌之下,居然冲破了宇文部的拦截。
    带着数十骑,扬长而去,准备投奔辽东的慕容部。
    阎其十分愤怒,来到宇文莫圭的面前,质问他为何放跑拓跋迤那。
    “阎校尉,这可不能冤枉我们啊,我们听从你的命令,从遥远的家乡,来到此地,都是为了向大夏表明忠心。
    如今拓跋迤那跑了,纯粹是我宇文部兵甲简陋,敌不过他亲卫营的精锐,可不是我宇文部故意放炮的,可不敢乱说。”
    “你。”
    阎其气急,但又无可奈何。
    虽然解决了城外游荡的代军主力,可终究跑了拓跋迤那。
    白锴十分生气,遣使斥责拓跋翳槐没用心,决定撕毁协议,强攻代都。
    拓跋翳槐连忙派人安抚,并加大许诺。
    最终,在将漠南的大部分草场,让给宇文部,同时赠送夏国十万匹战马后,白锴才同意撤军。
    十一月二十八日
    经历了将近一年战事的夏军将士,终于得以班师回朝。
    夏国与代国重新修好,同时在广昌设立互市。
    夏国收回被代国占据的雁门、新兴两郡。
    屯驻阳曲的降将赫连谋,自己的官职还没有焐热,就得知旧主逃亡,新主放弃并州的消息。
    当天就向兵临城下的白翌、呼衍英、马燮等人投降。
    最终,赫连谋因为谋杀白闻、马济,助纣为虐,被收押,于晋阳处斩。
    连带着的,投降的将校二十余人,抓不到的并州叛军将领百余人,合计一百二十余人,都被处斩于淇阳。
    北定元年
    正月二日
    并州崔琨的余党,都被朝廷剪除,并州各地的叛乱,基本也被镇压。
    幽州也稳定了下来,幽州各部的段部鲜卑或降,或走,只是北平、辽西二郡,依旧在慕容氏手中。
    为了管理幽、并两州的胡人部落,除了迁徙一部分胡人编户齐民,设置郡县外。
    其余游牧的胡人部落,包括一部分内附上谷的宇文部落,置北疆府,以北疆府统管胡人事物。
    任命幽州刺史、征北大将军、兴国公田禋为北疆府总管,免去其幽州刺史一职,专管幽州、并州的各地胡人。
    同时,任命镇东将军呼衍英为幽州刺史;
    擢升刘诚为北疆府长史、镇北将军;
    以新兴王白镛,出镇平城,防备广昌,镇守并州;
    东武王白林,出镇涿县,同样防备广昌,镇守幽州。
    马燮因为丢城失地之责,以及广平王之死的原因,免其并州刺史之职,收押审判;
    另任命河东太守刘岷为并州刺史。
    鉴于镇北大将军、安次公元安的多年征战之功,特擢升其为范阳郡公、世袭罔替。
    正月十五日
    白枢孝期已过,临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
    马燮也因为这次大赦,被免一死,但被降为骑都尉,不过县侯的爵位,并没有被剥夺。
    二月
    太子白锴班师回朝,白枢亲自出城迎接大军,向他们慰问,并大赏三军。
    除了之前已经下发的高层将领的功表,这次在这一战中有功的将士,都得到了合理的擢升与赏赐。
    夏国之所以能够大举进军平定幽、并,根本在于南边的石赵,陷入内乱,无暇顾及北方的夏国,以及南方的晋国。
    自从石勒称帝以来,石赵就陷入了二子之争。
    在石勒诸子中,石虎对石勒的事业帮助最大,按理说,石虎应该是石勒的嗣子,也就是太子。
    但可惜不是这样,石虎只是石勒的从子,也就是叔伯之子,代为养在石勒家中。
    而石勒的长子是石弘,所以石勒立了石弘太子,只是将石虎晋位中山王、尚书令。
    但中山在夏国手中,因此石虎十分不满。
    再加上石弘爱好文章,对儒士亲敬,没有石勒、石虎那样的强悍,虽然十分得石勒的谋臣徐光、程遐等人的亲近。
    但他们都认为,一旦石勒去世,石弘并不能驾驭石虎。
    而且因为在以往的战斗中,两人有隙于石虎,使得石虎常常怨恨二人,就更令二人担心一旦石虎夺权会诛灭二人及其宗族。
    于是多次向石勒进言,要求强化太子权力,让太子亲近朝政,并削弱石虎权力。
    石勒苦思之下,决定命太子省批核上书奏事,并由中常侍严震协助判断,只有征伐杀人的大事才送交石勒裁决。
    也就是说,加强了东宫的权力,以及严震的权力,削弱了石虎任职的尚书省的权力,也就是石虎的权力。
    可是由于北方还有夏国,南方也有晋国,使得石勒不得不依仗石虎的武力,所以并没有听从二人除去石虎的建议。
    不过此举也让石虎生出不满之心,加之原来石勒诸多偏心石弘,而轻视自己的举动,让石虎不再如同以往那样亲近石勒。
    过了两年,石勒病重。
    召石虎、石弘、严震入侍禁中。
    然石虎矫诏,不许包括石弘、严震在内的亲戚大臣见石勒,令无人知道石勒的病况。
    后又矫诏召命石勒用以防备石虎而出为外藩的秦王石宏及彭城王石堪到濮阳去,将他们留在濮阳。
    即使石勒知道后立刻命二人回到驻地,石虎仍然不让他们回去,更骗石勒说二人已在归途上。
    没等多久,石勒就病逝了,但留有遗命说:
    “石弘、石虎兄弟应当好好相互扶持,司马氏自相残杀,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
    石虎应当深深追思周公、霍光,不要为后世留下口实。”
    泰康三年,石虎劫持太子石弘让他到殿前,诛杀右光禄大夫程遐、中书令徐光,交付廷尉治罪,又征召石邃,让他带兵入宫宿卫,文武官员纷纷逃散。
    石弘大为恐惧,自言软弱,要让位给石虎。
    但石虎拒绝,言辞犀利道:
    “君王去世,太子即位,这是礼仪常规。”
    石弘惊惧到了极点,流着泪坚决辞让,生怕石虎将他处死。
    谁知石虎发怒说:
    “如果伱不能承担重任,天下人自会按大道理行事,哪里能事先就谈论!”
    随后,在石虎的扶立下,石弘于是即位,大赦天下。
    听闻皇帝逝世,宗室将领石聪和谯郡太守彭彪,各自派遣使者前来东晋请降。
    至于石聪为何请降晋廷,是因为他本来就是汉族人,因被石勒收养而改姓石。
    晋廷当即派援兵接应,可还未到达,石聪等人已被石虎诛灭。
    接着,石弘拜中山王石虎为丞相、齐王、大单于,赐加九锡,划分齐郡等十三郡作为石虎的封国,总领朝廷大小政事。
    在将石勒原先的文武官员,都委派闲散的官职,而石虎的僚佐亲属,全部充任朝廷要职,彻底掌控朝政后,石虎回到封国,遥控朝政。
    同年末,镇守关中的河东王石生、镇守洛阳的石朗都起兵讨伐丞相石虎。
    为了取得援军,在晋廷和夏廷之间,石生准备投向一方,然此时夏廷正全力讨伐幽州段部之乱,没有兵力支援关中。
    所以石生自称秦州刺史,派使者向晋廷请降。
    而氐族统帅蒲洪则自称雍州刺史,向西依附凉王张骏。
    泰康四年,石虎留太子石邃留守临淄,自己带领步、骑兵七万人进攻在金墉的石朗。
    很快,在石虎卓越的军事能力之下,金墉被攻破,石朗被执获。
    随后,石虎继续进攻关中,向长安进发,以梁王石挺为前锋大都督。
    石生派将军郭权率领鲜卑涉部士众二万人为前锋拒敌。
    双方在潼关接战,石挺大败,甚至于自己都死于阵中,石虎回军逃往渑池,齐军尸体枕藉达三百多里。
    不过石虎暗地里与石生手下的鲜卑各部联系,许以重利,最终石生所依赖的鲜卑骑兵反戈,攻击石生。
    石生不知道石挺已死,心中畏惧,单骑逃奔长安。
    只有郭权临危不乱,收聚剩余士众,退却屯军于渭水拐弯处。
    没多久,石生又放弃长安,藏匿于鸡头山。
    在石虎的强势进军下,长安陷落,石生被部下杀死,邀赏于石虎,而郭权则是投奔陇右。
    石虎准备继续进军讨伐蒲洪,谁知蒲洪直接率二万户投降石虎,说都是石生蛊惑自己,不然自己焉敢对抗天兵。
    石虎很高兴蒲洪的审时度势,恰逢天气转寒,便拜授他为光烈将军、护氐校尉。
    等到石赵叛乱基本平定,只有陇右的郭权还在死守时,夏国平定幽并的战事也结束了。
    石虎害怕夏国趁大军在关中,攻打齐地,随即下令班师。
    五月
    自从慕容氏得到了北平、辽西两郡,以及大量投奔而来的段部、拓跋部鲜卑部众,实力大涨。
    竟然能够片刻拉起近十万的骑兵。
    因为辽西、北平两郡相对于辽东的富庶,慕容皝将治所从昌黎迁往北平郡治徐无,并改徐无为北平。
    九月
    慕容皝以北平为国都,自称燕王,设置各个官署,任封弈为国相,置单于台管理诸胡部,朝廷无权插手单于台之事。
    因为害怕夏国北伐,所以慕容皝急需外力的支持。
    同时,由于晋廷的海船抵达辽东,慕容皝可以通过海运,得到晋廷内部,自己急需的军事物资。
    所以慕容皝派长史刘翔,以自己光复北平、辽西二郡的战绩,向建康献捷,兼求假燕王玺绶,又请大举出兵平定中原。
    不过晋廷的朝议未肯容让慕容皝称王。
    但慕容皝得知晋廷重臣庾亮去世,而其弟庾冰及庾翼分掌朝廷中枢及荆州要地,于是上书要司马衍以史为鉴,亲近贤达,不要亲信外戚。
    又写信给庾冰,指责他掌握朝权,却未能为国雪耻,只“安枕逍遥,雅谈卒岁”。
    庾冰知道慕容皝的上表和书信后十分恐惧,自以道远而不能控制他,于是奏请顺应慕容皝的请求。
    十二月
    慕容皝终于得到晋廷的敕封,授他为使持节、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州牧、大单于,封爵燕王。
    这也是慕容皝在夏国的压力下,不得已要扯虎皮。
    同时,慕容皝也派人出使石赵,与石虎修好,在齐国东莱郡设置海岸互市,在慕容皝的牵线搭桥下。
    东莱军的东牟,成为三国沿海岸交易的枢纽,同时,夏国的海商,也在此交易。
    即使四国相交如何,沿海岸的商业交流,却十分繁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