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英年逝报功于庙,末国君虎父犬子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第670章 英年逝报功于庙,末国君虎父犬子
    五月,宇文邕回到长安,大醮于正武殿,以向祖宗报功,并改明年年号“宣政”
    七月,为了争取山东诸州的民心,宇文邕行幸洛州。
    同月,下诏山东诸州举荐有才能的人士,上县六人,中县五人,下县四人,赴皇帝行在,讨论治国治政得失。
    八月,宇文邕认为柱国之位,已经不足以彰显白贺的功绩。
    白贺又以“白氏不王”的祖制,不肯接受封王。
    于是宇文邕设上柱国,敕封白国公白贺、蜀国公尉迟迥、郑国公达奚震为上柱国,为诸将之首。
    同月,白贺以自己年老为由,乞骸骨。
    宇文邕屡次挽留不得,同意了白贺的请求。
    并让武阳公白聚,掌管白贺旧部,出任并州总管。
    十二月,宇文邕行幸并州宫,移并州军民四万户于关中,削弱晋阳的实力,弱枝以强干。
    意图在周国内乱,积蓄更多的力量,毕其功于一役。
    于是遣使送礼,在内励精图治,对东边的契丹等散部,西边的西域诸国作战。
    虽然周兵已退,但这次的冲突还是让佗钵可汗意识到,周国如今锋芒还在,不能贸然动兵,需要隐忍。
    四月,宇文邕集合大军十余万,亲自率军分五路北伐突厥。
    谁知道只是稍微碰了一下,周国就如此大反应。
    若周国没有反应,那证明周国没有出兵的意思,此时不南下,更待何时。
    但草原人的警惕让他没有一上来就大举进攻,而是派人南下劫掠北周边疆,看看周国的反应。
    佗钵可汗忍不住对天大笑道:“长生天佑我大突厥啊。”
    宣政元年,突厥犯边,杀掠北周吏民。
    同月,以滕王宇文逌为河阳总管,以随国公杨坚为南兖州总管,申国公李穆为并州总管,同时废除并州宫及六府在邺城的行台。
    木杆可汗死后,佗钵可汗继位,见周国灭了北齐,统一了半个中原,知道若再不动手,等到周国稳固,突厥的末日就要到了。
    宇文邕大怒:“朕匡扶宇内,定鼎北方,就连陈霸先都不敢虎掠,小小的突厥,竟敢杀朕边民,仗着大周的盟约,竟然如此无礼。
    佗钵可汗连忙下达可汗令,召集全国骑兵,誓死要抵挡北周强兵。
    就在佗钵可汗紧张的等待周兵时,却得到探报:
    “周国皇帝不适应草原的气候,染病退兵了。”
    柔然的下场就是突厥的未来。
    此时的突厥可汗是佗钵可汗阿史那库头,是木杆可汗之弟。
    “传令,即刻聚集大军,朕要效法明庄伐柔然,将突厥这条恶犬的脊背打断。”
    六月二十一日,病重的宇文邕返回长安,还不待留下遗命,当天夜里,便崩于乘舆,时年三十六岁。
    遗诏皇太子宇文赟继位。
    六月二十二日,皇太子宇文赟即位,为宇文邕上谥号“武”,立庙号“高祖”,是为周高祖武皇帝。
    并尊嫡母皇后阿史那氏为皇太后;尊生母李娥姿为帝太后,以次年为大成元年。
    因为周承夏制,所以宇文泰立国后,学习夏显祖,虽然不至于北夏守孝一年之久,但定下了皇帝崩逝,新帝必须要守孝一个月,以示孝表。
    然而宇文赟在武帝下葬后第十天就脱掉孝服,大摆宴席,为自己登基庆祝。
    这让宇文邕事情的老臣白丰、王轨等人十分不满,多次上书劝谏宇文赟应该效法先帝,谨守己身,完成孝期。
    但宇文赟不仅不听,还想要将两人下狱。
    最终因为二人在朝廷威望太高,只能将其外放为一州刺史,显然是流放了。
    白丰启程前,面对前来送别的朝中同僚,叹息的告诫道:
    “当今陛下观之不似明君,诸君当谨小慎微,以免惹火上身。”
    不提群臣怎么想,宇文赟得知此事后,大怒,只见免去白丰一切官爵,贬为庶人,褫夺回乡,永不录用。
    面对说要官印爵位的使者,白丰面色不免,交出了自己的符印,仅带着随身老仆一两人,坐着马车返回晋阳白氏庄园而去。
    白丰之事还没有过去多久,宇文赟又做出了一件大事。
    面对因为所以流放大臣而责备自己的皇叔齐王宇文宪,宇文赟当即表示皇叔说得对,然后赏赐了他一杯毒酒。
    接着,大成元年正月,宇文赟相继勒令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离开长安,到各自的封地,导致宗室势力日渐衰落。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宇文赟下诏仪同以上官员的女子不许嫁人,以便自己挑选入后宫。
    结果到如今,短短数个月,宇文赟便同时册封了五位皇后,此举打破前赵皇帝刘聪“三后并立”的记录。
    他又深居后宫,任用宦官,大兴土木,装修宫殿,穷奢极欲,滥施刑罚。
    面对宇文赟的倒行逆施,武帝时期荟聚在长安的天下各地贤臣良将纷纷离去,都言若再这样下去,周国步齐国后尘不远了。
    而看着王朝末象,白氏也果断收缩了自己的势力,除了白丰被免为庶人,白聚外放并州总管,其余族人也都开始寻求外放,或闭府谢客。
    见白氏如此,一直以来视白氏为风向标的周国文武,也纷纷自谋退路。
    就连宇文赟的皇后,杨丽华之父,随国公杨坚也因为受到皇帝猜忌,不得不想办法通过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宇文赟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
    此举正合宇文赟心意,便任命杨坚为亳州总管。
    话说自从白贺返回武川后,没多久就遇到了突厥扣关。
    虽然被宇文邕吓了回去,但白贺深知,自己需要启动搬迁计划了。
    在思考了太行山周围的郡县后,白贺将地点定在了晋阳。
    晋阳牲畜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中间只有汾河流过,南北狭长,易守难攻,是作为立家之基的绝佳地方。
    且靠近太行山祖地,距离天下中心长安、洛阳、邺城都不远,低调而重要,这是白氏的绝配。
    于是在白贺的授意下,武川白氏开始渐渐往晋阳迁徙。
    仅仅在武川留下了几个族人,作为驻守。
    而随着白氏南下,与白氏交好的李氏家主一脉,也随着白氏南下,同样定居晋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