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天子应对怕井绳,阉宦乱军各所急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第854章 天子应对怕井绳,阉宦乱军各所急
    长安,大明宫自从李隆基知道安禄山反叛后,就再也没有沉浸在杨贵妃的温柔乡中,而是立即搬到中书门下,接过杨国忠的权利,亲自处理政事。
    第一件事就是派大理寺卿白浚明为使者,前往黔南招降白太龙,任命其为黔南军节度使、采访使、营田使等十几种职使,恢复其黔国公的爵位。
    实际上承认了白太龙对黔南的割据。
    此举是为了防止白太龙趁着长安空虚,大唐内乱,攻略剑南。
    如今洛阳没了,代表大唐东边的所有收入都没了,唯一能够支撑的就是蜀地的赋税,以及江南各地通过长江,从汉中输入朝廷。
    若白太龙趁机攻占渝州,那大唐也别活了,那些依靠军饷战斗的募兵第一个不答应。
    第二件事便是任命亲白的唐道海为河东节度使,除了向白氏发出友好信号外,也是剥夺安禄山的职权,打击他的合理性,定义为叛军。
    与任命封常清兼任范阳节度使,高仙芝兼任平卢节度使是同一作用。
    虽然知道安禄山攻陷了长安,自己儿子李琬死了,十分悲痛。
    但很快他就调整了过来。
    如今长安经过一两个月的募兵,已经募集了二十万军队,严守潼关。
    安禄山几次派出军队攻打,都被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击退,长安暂时无忧。
    但这一闲下来,李隆基立刻就察觉到之前自己的战略不对劲。
    在安禄山叛乱之初,长安只有几万人,听到安禄山二十多万,李隆基慌了,下达了命西北边军入关勤王的命令。
    如今来看,大意了。
    安禄山也是边将,若这些人入了关学习安禄山怎么办。
    想到这里,他冷汗直流,连夜派出使者勒令安西、陇右、朔方等部立即停止进京,并告诉他们此时长安已经有了足够的军队防备叛军,不再需要他们前来。
    立刻返回驻地,不得有误。
    并密令传令的使者,若领军的将领有丝毫不对劲的地方,当场拿下,不要害怕。
    于是已经走到半路的安西、朔方、陇右等军又掉转马头,返回各自的军城驻地。
    而河东军也得到了取消前往长安汇合的军令。
    本来唐道海也没有准备发兵长安,所以很高兴的接受了,并表示自己定会守好河东,请圣人放心。
    但事情还没有完,解决了边军上洛的事情,李隆基又马不停蹄的派出使者,将与安禄山同等序列的胡将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从洮阳郡召了回来。
    拜他为太子太保,又加实封三百户,兼任御史大夫,留在朝中,不让他与兵将接触。
    自从李林甫宣传胡将的好处后,大唐出现了两位职权大的胡将,东北的安禄山,以及西北的哥舒翰。
    不过两人虽然同为胡将,但是却是敌对关系。
    相较于安禄山,哥舒翰的威望更重,不仅将吐蕃实质性纳为大唐藩属,屡破吐蕃,攻下了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占领了黄河九曲。
    并在这地区设置了洮阳郡,成立了神策、宛秀两个军,与大非军共同遏制吐蕃人。
    做完这一切后,李隆基终于松了口气,至少长安不会再被威胁。
    就在李隆基认为一切形势好转,并不断调集边境的精兵强将组建禁军,监督各地赋税入库时。
    自己派去潼关监军的宦官边令诚,派人送来了一封信,让他魂魄惊飞。
    “奴婢边令诚叩见大家,据奴婢这几日在军中巡视,得知士兵居然多知高使君与封常清而少知圣人,谨以为此乃大祸之根源。”
    “奴婢怀疑二者欲效法安贼,于潼关起兵,与安贼里应外合,攻打长安,大家不可不防。”原本自己就对高仙芝、封常清二人手握二十万大军感到不安,所以派出忠心的宦官作为监军。
    若真如边令诚所言,两人有二心,他不敢相信自己的下场会多么惨。
    他不敢赌,当即,他写密信与敕书给边令诚,命他带着敕书赴军中斩杀高仙芝与封常清。
    十二月二十九日
    边令诚带着莫刀队,于官衙持着皇帝敕书,斩杀高仙芝于堂下。
    而封常清本就是战败之身,边令诚仅仅只是派了一个人就勒令他自杀。
    高仙芝、封常清死后,潼关大军十分躁动,李隆基见状,启用哥舒翰,命他为兵马副元帅,前往潼关统兵,镇守潼关。
    天宝十五载正月
    听闻高仙芝、封常清身死,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
    然而哥舒翰乃沙场宿将,很轻易便将叛军击退。
    安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
    天宝十五载六月
    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
    但哥舒翰何人,自然知道这是敌人的诱敌之计,所以勒守关隘不出,令安禄山扼腕叹息。
    正准备放弃诱敌之计,强行攻关时,却得到唐军出关的消息。
    “哈哈,天不绝我安禄山。”
    潼关城上,哥舒翰看着不断涌出关隘的二十万大军,仿佛老了十岁,十分疲惫。
    他早就上书李隆基,说这是敌人的诱敌之计,万万不可上当。
    但李隆基不听,以敌人在陕州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为名,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
    其实李隆基也没有办法,二十万大军驻守潼关,还有数十万大军驻守西北、西南等地的边军,这些都需要钱啊。
    毕竟募兵制,不是征兵制,需要发军饷的。
    仅仅是几個月的时间,洛阳被叛军占据,东面各州郡输往长安的赋税全部被停滞在汴州以东、以西,等待洛阳收复,送入长安。
    而长安原本财库也因为多次募集士兵南征黔南,以及镇守潼关已经空空如也。
    而且朝廷再不打通洛阳通往江南、山东的道路,让江南、山东的财货进入长安。
    朝廷就要发不起军饷了,军饷一停,边军定然闹饷,就算是潼关的二十万人,即使哥舒翰再忠心朝廷,没有军饷他们也不会听长安的话。
    说不定到时候安禄山只要承诺给他们发钱,他们立即会提着哥舒翰的人头,打开潼关,归于安禄山麾下。
    即使有河东送来的数十万钱的赋税,但仍旧是杯水车薪,仅仅多能支撑一个月罢了。
    趁着现在朝廷还有点钱,让二十万大军出关与叛军死战,也好过没钱后送给叛军二十万人要来得好。
    而另一边,河北等地不断有豪杰起兵反抗叛军的占领,河东也不断出兵收复城池,山东、江南等地的镇军也源源不断的开往陈留,与叛军对峙。
    所以现在的情况,不仅安禄山着急,李隆基也着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