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欠债还钱抚河南,八年乱终波又起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第881章 欠债还钱抚河南,八年乱终波又起
    宝应元年十二月
    为了筹足军费继续北伐,朝廷下令追征江淮地区八年赊欠租调,并派豪吏为县令,搜括民间粟帛。
    江淮诸县动荡,农民纷纷反抗,其中以台州袁晁为最,聚势二十余万人,破州灭县,连克信、温、明等州,声势浩大。
    江淮诸州的刺史、县令纷纷向朝廷上书,请求出兵镇压,并免征欠租,以恐局势糜烂。
    然而对于江淮的叛乱,李豫感到异常的愤怒。
    仿佛自家养了多年的温顺牛羊突然咬了主人。
    “大胆,刁民,都是一群刁民,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欠了朕的钱不还,还反叛,都该杀了。”
    “来人,让白靖立即出兵平叛,给朕将叛乱压下去,赋税一颗米都不能少。”
    “程元振呢?让他滚过来,立即去江淮,给朕将江淮看好了。”
    一旁的宦官感受着李豫的怒火,都不敢说话。
    若是前些日子还只是李辅国手中的傀儡,不至于如此。
    现在如此强势,只因为两个月前,李豫恼怒李辅国的骄横、越权,趁其不备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然后假装下令追捕盗贼,并派使者慰问其家属重新夺回部分权势。
    “陛下,白使相命人上书,请求致老。”
    李豫闻言看向程元振,目光不善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程元振苦笑道:
    “先帝在世时,白使相就有意归隐,只是碍于形势危急,不得不担起河南之事,如今事毕,叛军退回河北,上书致仕可以理解。”
    “那你认为,应不应该同意?”
    “陛下,老奴认为可以同意,但不能如此轻易,白氏在河南、山东等地威望极高,若被他们认为是朝廷轻视于白靖,恐两地不稳,再起祸端。”
    李豫略微思考,便有了思量:
    “下制,同意白靖致老,但加授太师,可以返乡居家,考虑其功绩,擢升其子白昕为河南节度使,汴宋徐等八州观察转运使,封定陶郡公。”
    “其子白明授河南节度副使,汴滑节度使,滑州刺史,封濮阳郡公。”
    “陛下考虑得真完备,老奴想白使相知道后定然热泪盈眶。”程元振适时送上一记马屁,接着又说道:“那江淮之事?”
    “那个江淮都统高适不是白靖举荐的吗?让他领兵南下平叛。”
    “陛下圣明。”
    宝应二年三月唐军在仆固怀恩、李光弼的带领下大举北伐。
    河北诸叛军认为史朝义大势已去,纷纷向朝廷投降。
    仆固怀恩认为应该接受,虽向李豫建议分授原安史旧将镇守河朔。
    一方面将他们调离河北,无法聚势,二来虽然都是叛将,但久经沙场,原本其实都是唐将,有能力替朝廷镇守西北,防御吐蕃等西北异族的进攻。
    李豫同意了他的建议,派出使者奔走河北各地,招揽有意投降的叛将。
    三月二十一日,伪燕相州守将薛嵩举相州投降朝廷,史朝义只能带着残兵败将继续北逃。
    三月二十三日,伪燕恒州节度使张忠志举赵、定、深、恒、易五州归顺。
    加上唐军攻克了魏州,河北已经没有史朝义的立足之地。于是他准备北入奚、契丹,寻求活路与救兵。
    结果北上途中被图谋归唐的伪燕范阳府尹李怀仙抓住,逼迫自杀。
    三月三十日,史朝义首级抵达京师,李豫带着其首级来到太庙,告知列祖列宗。
    至此,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平定。
    与此同时,受到朝廷派遣的江淮都统高适,领本部兵马八千人南渡长江,准备平叛。
    因为朝廷的诏令里面只让高适南下平叛,并没有给予他调集江北诸镇的权利,所以淮南、淮西等镇一个兵马都没出。
    以淮南军节度使李光寿的话说:“他高适是谁啊,本使征战沙场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小毛孩,想让本使出兵,除非他姓白。”
    带着本部的八千兄弟,高适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看着一片烟雨中的润州,高适只觉得这次平叛难以入手。
    以往他带兵平定永王之乱,是李亨给他支持,攻打汴州、洛阳,背后有白靖的帮助。
    如今渡江南下,举目无亲,仅仅带着白靖临走前交给他的一封书信。
    “高三十五,前些年李太白病逝江夏,当年还在世的好友,就只剩下我、你和杜子美了,子美不合官场,被我推荐给了剑南节度使,任蜀州刺史。”
    “你此次往南平叛,其中内情甚为复杂,我这有一封信,若有困难,可以交给苏商会馆,自会有人帮助你。”
    摸了摸怀中的书信,在这萧瑟的大唐,也只有他能给自己带来一丝温柔。
    “使君,润州衙门拒绝给我们提供军饷,并让我们在城外十五里处扎营,休要侵扰百姓,不然必定向朝廷参我们一本。”
    不多时,前往润州求取军粮的手下告诉了他一個不好的消息。
    高适叹了口气,说道:
    “让江北的李光寿再加调粮草,告诉他,平叛乃朝廷大事,勿要因小失大,损害白使相的英名,让世人认为白使相用人不明。”
    “是。”
    “既然润州百姓不欢迎我们,便依他们所言,往润州西十五里处扎营。”
    “传令下去,严肃军纪,勿要侵扰百姓,不然军法无情。”
    八千江淮军在高适的命令下缓缓向着西边开动,在西面安营扎寨。
    只是几天,高适便感受到了江南的恶意,每个人都仿佛防贼一样防着他,他的士兵每到一个县城,县城就会急忙关闭城门,仿佛他就是叛军一样。
    调集江南的各镇团练使、防御使、守捉使、江防使,命他们立即依照朝廷命令,待命来与自己汇合。
    结果这群人不是说贼在城外,就是说路桥被雨水冲断,七日过去了一个人都没看见。
    好在江北的李光寿还是顾忌点脸皮的,命人给他送来了三个月的军粮,不然他可就真的出师未捷,先饿死。
    至于为何不自行出兵平叛,这几个月的发展下,南边的农民军已经发展到了二十多万人,攻破了六七个州县。
    虽然这些人之前都是农民,和他本部的八千名职业军士不一样,乌合之众,但好歹也有二十多万人,蚂蚁吃象,光是杀人,累也把他给累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