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嫂嫂嫉妒弟媳美貌,把她赶进破屋,挖开地基后当场反悔
作者:4亿闷蛋的梦   故事在民间最新章节     
    李家村住着一个姓王的女子,人称王氏,王氏的丈夫死得早,留下两个儿子相依为命,母子三人靠种地,打柴为生。
    其实王氏并不是李家村的人,他的丈夫原本是城里的一个生意人,家财万贯,只可惜家道中落,丈夫积郁成疾,不治身亡。
    王氏的丈夫去世时,她才二十三岁,一个年轻女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城里生活确实不易,于是她就来到了山清水秀的李家村,因为李家村荒山多,她在这里开荒种地不至于饿死。
    她们母子三人在山脚下盖了两间茅草屋,这一住就是十来年,如今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十八,一个十六,都已经长大成人。
    两个孩子知道母亲不易,因此也都特别的孝顺,家里家外的活都抢着做,不让母亲操心。王氏看着两个懂事的孩子,心中很是欣慰。
    眼看着村里同龄的男孩都娶妻生子了,王氏心中着急,可人家姑娘见她母子三人日子贫苦,只有两间茅草屋,都望而却步。
    一日,王氏就与两个儿子商量,说要盖几间新房,两个儿子听了也很赞同母亲的想法,只是家里没钱,如何盖房?
    王氏从房里拿出一个布包,布包里有几件金银首饰,说留着也没有用,就让儿子拿去换钱盖房子。两个儿子知道这是母亲的陪嫁,就不同意。
    王氏一看儿子这样,就说道:“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留着也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衣穿,拿去换些钱回来盖房子,再给你们兄弟成个家,娘这辈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到了那边对你爹也有个交代。”说着不觉泪眼婆娑。
    两个儿子见母亲伤心,也就不说什么,老大张云峰就拿着银饰去城里换了钱,然后兄弟二人又砍来木头,自己做土坯,找人做了大瓦,一个月之后,三间崭新的大瓦房就盖好了。
    在那个时代,能盖三间大瓦房的家庭也不多,因此张家盖瓦房的事震惊一时,村民们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张家虽然家道中落,看来还是有些家底的,以前看不起张家的人也都改变了看法。
    自从张家新房盖好之后,很多人都上门提亲,说张云峰和张云海两兄弟心地善良,勤劳肯吃苦,要是那个姑娘能嫁给他们,那就一辈子有福了。
    其实这些人说得没错,这兄弟二人是很善良,也很能干,这些人嘴上这样说,其实心里想的是他家有家底,这就是现实。
    李家村有一个男子,外号叫李能人,这人心眼子活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且特别势利,比他强的就舔着脸巴结,不如他的就会踩上几脚。
    如今张家的新房在村子里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说不定他家还有其他宝贝,这样好的家庭李能人是不会错过的,于是就亲自上门提亲,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张云峰。
    李能人的女儿名叫李秋菊,从小就被父母宠着,再加上她家条件好,优越感爆棚,和她父亲一样,看不起穷人。
    张家新房盖起来后,李秋菊也开始对张家刮目相看,想想张家兄弟都是一表人才,她嫁给任何一个都不吃亏。
    王氏是个明白人,李能人之所以上门提亲,是因为这几间大瓦房。
    王氏原本想给儿子娶个忠厚之家的女子,可这李能人朋友多,势力大,王氏知道不能得罪他,就和儿子商量该怎么办,母子三人都感觉很为难,如果娶了李家女子,怕以后有后患,如果不娶,就会得罪李能人。
    李云峰说道:“要不就答应吧,咱们要在这里生活,就不能得罪李能人,李秋菊嫁过来,咱们实心实意地对她,她也会被感化的,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
    没人来提亲时发愁,如今有人来提亲了还发愁,王氏叹了口气说道:“你说得也对,凡事咱们多往好处想想,就会豁然开朗。”
    如今张家兄弟成了香饽饽,李能人怕夜长梦多,就选定了良辰吉日,定在十天后二人成亲。
    在成亲的前一天,王氏把两个儿子叫到房里,对大儿子说道:“云峰,卖首饰的钱都用在了盖房子和娶亲上,你成亲之后,也不要忘了你弟弟,你们兄弟同心协力,攒些钱给他也成个家,这样娘也就安心了!”
    张云峰说道:“娘就放心吧,我们兄弟二人一起努力挣钱,弟弟的婚事根本不是问题。”
    张云海说道:“娘,我才十六岁,我自己能挣钱,你放心吧!”王氏听了两个儿子的话,也放心了不少,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她想尽量一碗水端平。
    张云峰和李秋菊成亲之后,夫妻恩爱有加,李秋菊对王氏也很孝顺,每天做饭,洗衣,打扫,家务活一样也不落下,还妈长妈短地叫个不停,叫得王氏合不拢嘴,看来自己之前的担心是完全多余的。
    张云峰和张云海两兄弟每天依旧下地干活,上山砍柴,婆媳二人在家里做饭洗衣,纺线织布,日子过得温馨幸福。
    这样幸福的日子才过了一个月,李秋菊就对张云峰说道:“你们都把我当外人防着,我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张云峰听妻子这样说,有点莫名其妙,说道:“你这是哪里话?咱们是一家人,我们怎么会防着你呢?”
    李秋菊一听就更气了,说道:“你家以前是大户人家,家财万贯,你母亲肯定留得有钱,既然有钱,为啥还要装穷,每天上山砍柴度日,这不是防着我吗?”
    张云峰一听就明白了,果然不出所料,李秋菊嫁给他就是以为他家有钱,看来现在有必要给她说清楚,要不她总是猜疑,日子也没发过呀。
    于是张云峰就把母亲卖首饰盖房子的事一五一十地给妻子说了,最后说道:“现在家里穷,不代表一直穷,我会用自己的双手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呸!靠种地砍柴吗?我看这样下去,等到猴年马月也是穷,好生活,你以为好生活那么容易就能过上吗?不是你嘴皮子动动那么简单的!”
    张云峰怕母亲听见了担心,就好言相劝妻子,可李秋菊是越劝越醉,根本不听,一直骂到张云峰睡着才算消停。
    次日一早,李秋菊就跑回了娘家,到家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说自己上当了,那张家根本没有钱,盖房子,成亲的钱都是王氏卖首饰的钱,如今那些钱都花完了,他家一贫如洗。
    李能人听了赶紧劝她,说道:“你怎么不长长脑子,他家有兄弟二人,如今老二还没有成亲,你婆婆当然不会露出家底,她怕你独吞,等老二成亲之后,分家的时候她才会拿出来的。
    我的乖女儿,你就忍忍吧,现在吃点苦,你婆婆百年之后,那钱财不都是你们的。”
    李秋菊说道:“我不信,看老太婆那穷酸样,哪里像是有钱人?”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斤铁呢?张家以前可是县里的首富,就算是家道中落了,也不可能是一无所有,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都多,你就听爹爹的,准没错!”
    李秋菊在李能人的反复劝说下就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去了,一家人见她回来,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依旧对她很好。
    从那之后,李秋菊什么活都不做,整日的游手好闲,出去串门子,王氏做好饭就叫她回来吃,她还挑三拣四的,一会说盐放多了,一会又说米太硬了,王氏知道她在家里娇惯,也不说什么,尽量按照她的要求做。
    一日,吃饭的时候,李秋菊说王氏油放少了,没有一点滋味,张云峰看不下去,就软声软语地说道:“吃吧,油少些好,吃油多发胖了影响身材!”本来是一句玩笑话,李秋菊就指着张云峰的鼻子大骂。
    张云海看不下去,就说了她两句,他就把张家闹了个天翻地覆,村里人都说这张家不是娶媳妇,而是娶了个老祖宗,那些来张家提过亲的都幸灾乐祸。
    李秋菊大闹了一场后又回了娘家,村里人都以为李能人会去张家算账,谁知那李能人不但没有找张家的麻烦,还拿了礼品去给王氏赔不是,说女儿被他惯坏了,希望他们多担待。
    王氏说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这样说就见外了,孩子年龄小不懂事,我这一把年纪了,怎能与她计较?”
    李能人直夸王氏深明大义,说女儿还在气头上,就让她在家里住些日子,他要好好管教管教,等消了气就送回来。
    李能人回到家中,对李秋菊说道:“你在张家什么都不用干,每天吃饱玩饿,他们母子也不敢说你个不字,你就不要闹了,安心等着老太太百年之后就可以了。”
    李秋菊说道:“她现在身体还硬朗着呢,何时是个头啊?我的青春都白白地浪费在他们身上了。”
    李能人说道:“你这孩子,没有苦上苦,哪有甜上甜?”
    李秋菊在娘家一住就是一个月,王氏让儿子把她接回来,可张云峰已经被李秋菊闹怕了,就是不愿意去接,在王氏的再三催促下,他才拿了礼品去了李家。
    李能人见张云峰来,就说道:“云峰啊,过日子不容易,你作为一个男人,夹在母亲和妻子之间更不容易,我能理解你的苦衷,可你也要两头都顾得住才行啊!”
    张云峰知道李能人话里有话,也不想做解释,只能点了点头。
    李能人对李秋菊训斥道:“秋菊,如今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嫁了人不比在家里,你的脾气要收敛一下,回家好好孝敬你婆婆,好好与云峰过日子,否则我都不饶你。”他又看着张云峰说道:“云峰,你别与她一般见识。”
    李秋菊和张云峰一起回家后,依然是什么都不做,吃饱玩饿,也没有个笑脸,不过很少无缘无故找事了,一家人见她这样,也就很知足了。
    张云海为了多挣些钱,也为了不看嫂子的脸色,他决定去城里做工,王氏也就没有阻拦。
    张云海放心不下母亲,说道:“我嫂嫂说什么你就当做没听见,千万别生气,我一有空就会回来看你的。”
    王氏安慰他道:\\\"放心吧,你嫂子比以前好多了,不会有事的,只是你,出门在外要多加小心。”
    张云海告别母亲就去了县城,人市上找活的人很多,他等了两天才有人把他带走,说工期一个月,具体的活就是去拉货,他本来想做长工的,如今没有找到,也只能暂时做一个月,干完再说。
    张云海和一群年轻人跟着刘员外去南方拉货,一个月之后安全回转,刘员外给每人发了工钱,大家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张云海拿了工钱正要离开,却被刘员外叫住了,说道:“小伙子,你愿不愿意留下来?”
    张云海受宠若惊,说道:“员外要是有活需要我做,我愿意留下。”
    “好,那你就留下吧,每天负责劈柴喂马怎么样?你放心,工钱不比拉货少。”
    他出来就是为了挣钱,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事情,他什么活都可以做,说道:“那就谢谢员外了。”
    张云海买了一些点心,回家看望了母亲,就回到了刘员外家里干活,每天他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从不会偷懒耍滑。
    刘员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一日,他把张云海叫到房里,说他为人忠实可靠,要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张云海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就不做声,刘员外见他不做声,就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张云海见过刘小姐,那刘小姐是张员外最小的孩子,长的是貌若天仙,人见人爱。
    刘员外居然说要把女儿嫁给他,这幸福来得也太突然了,说道:“谢谢员外的美意,可是我家里贫困,怎么配得上小姐,小姐跟了我会受苦的。”
    刘员外呵呵一笑说道:“家贫怕什么,只要勤劳,日子会好起来,只要你对莹莹好,没钱花就来找我!”
    张云海说道:“婚姻大事我还要与母亲说一声才好。”
    刘员外说道:“那是自然,与你母亲说是应该的。”
    张云海回到家里,说刘员外要把女儿嫁给他,王氏一听也很高兴,说就怕委屈了人家姑娘。
    张云峰听说弟弟要娶刘员外的女儿,也是非常高兴,就和妻子商量拿出他们攒下的钱,让弟弟娶妻。
    李秋菊嫁给张云峰就是为了钱,要让她出钱比登天还难,骂道:“窝囊废,就你卖柴那三核桃两枣,还不够我塞牙缝呢,哪里有钱?”
    本来张云峰卖柴的钱是要交给母亲的,到时候给弟弟娶妻用,李秋菊就与他大闹,他只能把钱先交给她保管。
    张云峰说道:“先是盖了新房,接着咱们又成了亲,家里已经空了,如今弟弟要娶妻,按理说咱们要拿钱出来的。”
    “这房子又不是我一人住了,我们成亲,你家花了多少钱,还有脸说,我都替你们害臊!”无论张云峰怎么劝说,李秋菊就是不愿意拿钱出来。
    张云海听到嫂嫂吵闹,就对哥哥说道:“哥哥不要担心,我在刘员外家里做工挣了一些钱,已经够用了。”
    刘员外知道张云海家贫,就在城里为他们买了宅子,并为二人举办了隆重的婚礼。新婚之夜,张云海掀开新娘子的盖头,看到貌美如花的新娘子,激动不已。
    也就是在新婚之夜,他才知道刘莹莹不会说话,不过他能娶到如此貌美的女子也知足了,会不会说话他不在乎。
    成婚之后,张云海想要把王氏接到城里居住,但王氏说她老了,在家里住习惯了,不愿意到城里去,于是张云海夫妻就经常带上礼品回家看望王氏。
    村里人都说张云海有福气,娶了个如此貌美的女子,而且还这么孝顺,只有李秋菊气不过,看着貌美如花的刘莹莹,她万分嫉妒,不过想到她不会说话,心里就有了一些平衡。
    刘员外心疼女儿,经常给她送钱送物,可张云海正直,不要刘员外的东西,说道:“岳父大恩,你给我们夫妻一套大宅子,我们就感激不尽了,以后您就不要再破费了,我娶了莹莹,她的一切都应该由我负责。”
    人穷志不短,刘员外很欣赏张云海的人品,就让他在店里当掌柜的,这样可以多挣些钱,女儿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又过了几个月,刘员外突然因脑出血离世,刘莹莹大哭一场,她虽然不会说话,可她知道,刘员外走了,她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果不其然,刘员外去世之后,刘莹莹的几个哥哥就把张云海和刘莹莹赶出了那座大宅子,也把张云海辞退了。
    原来,刘莹莹不是刘员外的亲生女儿,是他收养的,因此她的哥哥们对她一点情义都没有,是不会让她带走刘家一针一线的。
    夫妻二人从吃穿不愁变得一无所有,王氏知道后,就让大儿子去把他们找了回来,说家中虽然不富裕,但有二亩地种着,也不会饿肚子。
    村里人得知刘莹莹的遭遇都很同情她,说她的哥哥太不讲情面,即便不是亲妹妹,在一起生活这么久,也有了感情啊!
    李秋菊却幸灾乐祸,说道:“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
    张云海夫妇回来之后,王氏就搬到了茅草屋居住,把新房的西屋让他们住,张云海不同意,可王氏说不能委屈了刘莹莹,非让二人住不可。
    刘莹莹虽然从小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但她知道入乡随俗的道理,来到农村之后,她每天做饭洗衣,扫地,什么活都干,还给婆婆端吃端喝的,村里人都夸她不但漂亮,而且孝顺,是个难得的好媳妇。
    在村民们的眼中,李秋菊本来就是一个恶媳妇,如今有了对比,就显得更恶了。
    刘莹莹人美心善,李秋菊本就嫉妒,如今她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一下子就把她比了下去,她就更加气愤,于是就给张云峰说要分家。
    张云峰和弟弟感情深,自然不想分家,可李秋菊每天指桑骂槐,没事找事,他也是十分头痛,与其这样闹腾,还不如把家分了清净。
    张云峰就与母亲和弟弟商量,虽然大家都不想分家,但知道拗不过李秋菊,就同意分了,于是就找来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村长主持分家。
    李秋菊本来就强势霸道,她坚持要新房,同时,还提出新房里的东西都是她李秋菊的,村长一听觉得这李秋菊太不讲理,就说要平均分配。
    张云海怕哥哥为难,就说道:“好汉不吃分家饭,就按照嫂嫂说的分吧!”张云海这么说,老村长也没有再说什么。
    李秋菊分了新房还不够,还逼着王氏拿出宝贝,说他家以前是大户人家,肯定藏的有宝贝,让她拿出来分了,好过日子。
    王氏说没有,她不相信,说宝贝肯定在茅草屋里藏着,王氏就说:“这茅草屋有宝贝,这屋子就给你们,新房子给云海两口子。”
    李秋菊见王氏这样说,就觉得王氏是想把新房子骗走,就说道:“茅草屋有宝贝我也不要,让他们要吧!”
    在村长的见证下,张云峰两口子分了新房子,张云海俩口子分了两间茅草屋,并说房子里的一切归房主所有,以后决不反悔,并立下了字据。
    分家后李秋菊依然不肯罢休,天天追着王氏要宝贝,王氏本来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就一下子病倒了,过了几日就离开了人世。
    王氏的死让李秋菊彻底绝望了,这时她才恍然大悟,王氏根本没有钱,村里人说她有钱都是猜测,气的她就打骂张云峰。
    本来王氏就是被李秋菊气死的,可她居然没有一点愧疚之心,如今又来打骂丈夫,张云峰就再也忍不住了,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就狠狠的把李秋菊揍了了一顿。
    村里人见李秋菊挨打,都说她自作自受,活该,早就该打了,李秋菊没有得到钱,本来就觉得自己上当,如今又听别人这样说她,就再也无法忍受了,就要和张云峰离婚。
    李能人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也是气愤不已,但想到女儿臭名远扬,离了婚就不好找了,因此就不同意她离婚,并劝她好好过日子。
    再说张云海,为了让妻子过上好日子,农闲的时候,他出去做工,农忙时回来种庄稼,因为他勤奋能吃苦,两年时间就挣了一些钱。
    他家的茅草屋十几年了,夏季到处漏雨,冬天四面透风,他就决定把茅草屋推倒,重新盖新房。
    为了省钱,挖地基他没有请人,自己顺着原来的老地基挖,结果就挖出一个盒子,正好被不远处的李秋菊看见,她就飞快地跑了过去,要去抢那个盒子。
    张云海就抱着盒子去找村长,村长说道:“先把盒子打开看看,”张云峰就打开了盒子,里面满是金银珠宝。
    李秋菊又要去抢,却被老村长喝住了,说道:“当初分家已经立下字据,这东西是在茅草屋找到的,就没有你的份!”可李秋菊一向都不讲理,说道:“当时我被老太婆吓唬住了,那字据作废。”
    村长说道:“做不做废,你说了不算!”来看热闹的村民也纷纷指责李秋菊,说她什么便宜都要沾,李秋菊又气又怕,两腿发软,差一点瘫痪。
    半夜时分,一个男子悄悄溜进屋子,李秋菊见男子进屋,就赶紧关上了房门。
    男子说道:“现在还早,等到三更再动手。”
    李秋菊:“那个盒子里的金银珠宝都是上品,肯定值不少钱,咱们拿到之后,就离开这里,去做一对神仙眷侣,岂不快活。”
    男子说道:“我现在就要与你做神仙眷侣!”说着就动手动脚。正在这时,一群人就踹开了房门,把二人抓住。
    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一群人吓坏了,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
    其实,张云海早就发现了李秋菊与人有奸情,但为了哥哥能有一个家,他一没有说,只提醒哥哥不要出远门,他想只要天天看着李秋菊,她就会与那人断了,没想到李秋菊却变本加厉,没有一点悔改之意。
    今天,他哥去给人家干活没回来,他看见那个男子又去了李秋菊的房里,就找来村里的一群男子过来抓人。
    众人把李秋菊和那个男子捆住双手,连夜送到了县衙,次日就被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
    张云海有了钱之后,就和哥哥去城里做生意,又给哥哥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忽一日,有一辆豪华马车停在张云海家门前,后面还跟着知县,知县就是村长的儿子,张云海兄弟都认识,赶紧上去打招呼。
    知县却从马车上请出一人,此人四十多岁,气度不凡,一看就是大人物。
    此人叫吴长江,苏州人氏,他爷爷和父亲都是商人,十三年前,他进京赶考,家中被强盗抢劫,一家人惨死,只有七岁的小女儿惠娘失踪。
    吴长江做了大官之后,一直在查找那伙强盗和自己的女儿。其实,那伙强盗抢了他家之后,分了钱就各自过日子去了。
    这些年他把哪群强盗一个个都找到了,得知他的女儿在强盗头子手里,经过调查,本县的刘员外就是当年的强盗头子,谁知刘员外已经去世,吴长江就把他的几个儿子抓了,并没收了财产。
    吴长江得知女儿的下落就找来了,刘莹莹看到吴长江,一着急就开口叫了“爹”,父女二人抱头痛哭。
    十三年前,刘莹莹已经七岁了,她看到自己的家人被杀,惊吓过度就不会说话了,土匪头子看她可怜,就对她起了恻隐之心,没有杀她,并把她当女儿一样养着,取名刘莹莹,刘员外对她很好,也许是为了赎罪吧!
    惠娘恨刘员外杀了自己一家人,又感激他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十几年来,她一直生活在痛苦和纠结之中。
    吴长江见女儿如今生活得很幸福,也就放心了,把刘家的财产全部转移到了女儿名下,他就回京城去了。
    张家兄弟成了县里的首富,他们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兄弟俩救济贫困,修桥补路,一生做了很多善事。
    兄弟二人一共有十五个儿子,七个女儿,整个大家庭和和睦睦,万事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