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大名人光环好亮啊!
作者:金满满   从小卖铺发家,仇人坟头草三丈高最新章节     
    电视台最近没有类似阿凡提那样的动画片,大多是单集的。
    在大黑猫的动画片放完后,年糕儿就不守着电视看了,所以她不知道自己的信被读了。
    第二天去学校,李楠楠冲到年糕儿面前,蹦跶着说小兔姐姐读到了年糕儿的信,年糕儿才知道她的信又被抽中啦!
    也是在年糕儿的信被读完的第二天,赵明明的传呼机接二连三收到了传呼,他把电话打过去后,对方的统一开头就是:“你家是不是那个叫年糕儿的小孩儿在电视上说的那家批发铺啊?”
    赵明明也不知道对方说的是不是小老板批发铺,他都一口咬定是的。
    有电视台的加持,小老板批发铺在年前的生意又是一个小爆发。
    年糕儿得知自己的信被读了,咂咂小嘴说:“我写信那会儿还不知道有传呼机这个东西呢,我要是把传呼机也写上,说不定其他地方的人也来进货了。”
    常娥:“年糕儿,咱不能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得慢慢来,你看现在也不孬啊,因为你那封信,看到报纸的人一开始不相信,后来看了电视,觉得电视上的人都读信说有这家批发铺了,八成靠谱!
    有这种心理的人可不少,最起码赵明明接电话的时候,听到不少人说一开始不相信,无意中看了电视后就试着打电话问问了。
    虽说不是每个打电话的人都会来进货,但是有一部分来,年糕儿这信就没白读啊!
    年糕儿可嘚瑟了,当天晚上又开始认真写信了。
    还是老规矩,年糕儿一次性写好几封信,除了给电视台写信,还给年老爹和凌寄,包括于叨叨那边都有回信。
    年糕儿现在收信都习惯了,就连学校看门的大爷都知道邮差去学校,十有八九是个小胖孩送信的。
    年糕儿每次都是统一给大家回信,跟年老爹说说他投资品类的卖货情况,说赚钱了,还给年老爹画了丑丑的小老板商标图画,问问注册商标是啥意思。
    第二封跟凌寄说说他投资的那个生意情况,说了交税和打广告的情况,包括买了传呼机的事儿也说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花了很多钱,同时画了个更加简洁的小老板丑商标给他看,说她想去注册商标,但是可能又要花钱。
    第三封信给于叨叨,说了学校的情况,这说上半个学期都快结束了,还有很多插班生过来,还说自己的成绩很好,就是很忙,邀请于叨叨放假到小老板批发铺来当卖货员……
    写完信,赵明明都不需要她说话,就自己把信装好了,挨个做了标记,以防寄错了地址。
    年糕儿掏出一块钱,“赵明明哥哥辛苦了。”
    赵明明:“帮年糕儿寄信辛苦啥?就跑跑腿的事儿。”
    年糕儿很满意!
    临近年关,批发铺的生意空前的好,小老板批发铺的生意好到人都快得红眼病了,终于在年前的时候,马屯集市上接连开了三家批发铺。
    常娥差点儿气炸,“还真叫年糕儿说中了,真有人来抢生意了!”
    赵明明也忧心忡忡,对方这三家铺子一开起来,多少都会抢走他们生意的,本来大家都冲着小老板来的,但是其他铺子开起来,等于是让他们有了其他选择了呀!
    年糕儿看着俩人:“赵明明哥哥,常娥姐姐,你们别太担心,生意大家都要做,总不能不叫人家开啊?咱们要想的是接下来要咋办。”
    集市那么大,做一样生意的铺子可多了,粮油店就有三家,卖小孩儿玩意的摊贩更多,卖一样蔬菜就不用说了,摊子都是挨着,谁有本事谁卖的多、卖的快。
    年糕儿:“我幺爹说了,同行是冤家,他们只要不招惹咱们,咱们也不会招惹他们,各做各生意,就看谁能做的好了。”
    赵明明:“不用说也知道,就是得了红眼病!”
    年糕儿:“那肯定啊,咱们要是看到别人家赚钱,咱们也会眼红的,不能一直盯着别人家的铺子,咱得看咱们自己的铺子之后咋整!”
    过年前后,小老板铺子这边摆的零食摊生意可好了。
    年糕儿负责零食摊售卖,专门找过来的人络绎不绝。
    “唉唉唉,找着了找着了,她不就是电视上那个读英语的小孩儿吗?年糕儿,你是年糕儿吧?你咋在这儿守摊子啊?”
    年糕儿抬头看一眼,不认识,但是说的读英语啥的,八成是看过她的电视节目。
    年糕儿:“婶婶好,姐姐好,我是年糕儿,你们认识我啊?”
    母女俩:她不就是电视上的年糕儿吗?年糕儿:婶婶姐姐,你们认识我啊?
    客人热情洋溢地说:“认识认识,在电视上看过你,前一阵你写给电视台的信我们也看到了,你不是说你特别爱吃这里的果丹皮?我们特地过来看看这家果丹皮到底啥味呢,没想到你还帮人看摊呢?”
    年糕儿:“嗯,我太爱吃了,没事儿就过来帮忙看一会儿摊子。婶婶,姐姐,你们要买零嘴过年不?这里都是好吃的,跟这边的批发铺子是一家的,小摊价格都不贵的。”
    客人母女俩穿的都很时髦,“特地过来的,能不买吗?闺女,你看看想吃啥,咱们在年糕儿这多买点,过年的时候就不用买了!”
    因为年糕儿这个大名人的光环,客人母女非常豪迈的买了将近六块钱的零嘴儿。
    年糕儿收钱的时候可高兴,“就说写信有点儿用吧!”
    一上午冲着年糕儿来的客人还挺多,大多都是两口子带着小孩儿,有大小孩也有小小孩,过来的大人出手都很阔绰,甚至还有些是城里人,就特地过来买点儿吃的,当天再赶回城里。
    这下赵明明和常娥都被惊着了。
    常娥:“咋还有人这么闲呢?这零嘴儿哪都有卖的吧?零卖的也没便宜多少,还有特地到马屯来买零嘴的啊?”
    杨大妞:“这城里的有钱人都这么闲的吗?”
    有些是骑自行车过来的,还有些是开摩托车过来,最夸张还有开小汽车过来的,只是小汽车开不进集市里面,只能停在外头。
    总之,年糕儿的零食小摊过年期间的生意可可好了,熊小茂、年秀丽他们几个小摊加起来,都比不上她这小摊卖的多。
    年糕儿:“城里人真有钱,他们买一次零嘴儿花的钱,抵得上咱们乡下一个月的工钱呢!”
    这边忙忙碌碌,集市上其他新开的铺子也在仓皇的筹备后,开业了。
    还有两家放了两挂鞭,想讨个好彩头。
    人缘好的左邻右舍确实会象征性地买点儿吃的架架势,但新店开张,生意不会主动送上门的。
    年糕儿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退出来,倒背着小手回去了,隔的远几家问题不大,就是跟小老板批发铺隔了一家的那家铺子会沾光,有来批发的人看到那边也有家新的批发铺,都会下意识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