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危机
作者:孤独将至   重生八零:带着崽崽赶海!最新章节     
    童瑶听陈北大一口一个我瑶姨,双下巴都变尖下巴了。
    只因好爽,好骄傲,她要90度望天,接受所有人羡慕的目光。
    杨清桦微微侧头,见到自家傻媳妇这呆样,脸上的笑意染上几分宠溺。
    扶着她的胳膊站起身,去房间给儿子找衣服。
    阿公等陈北大说完,哎哟一声,去廊下找出大宝贝出来。
    就见他提着一个发黄的木桶,里面装着潮湿的细沙,细沙里面有一条条不停蠕动的长条生物。
    最小的有10厘米左右,最长的一条有差不多1米。
    就跟陆地上的蜈蚣似的,但它们确实不是。
    海边人叫海蜈蚣、海虫、海蛆、海蚂蟥,学名沙蚕。
    它们栖息在滩涂泥沙中,沙面有一个小小的洞,一旦周边有小小的动静,它们就会缩进洞里,钻得又深,所以这玩意极其难挖。
    是个好东西,好吃又有营养。
    最重要的是,它们是万能诱饵,钓海鱼用它可是事半功倍。
    “阿瑶,阿瑶,阿公这小桶的海蜈蚣都给你,是时候带我上船了吧,我这一年多身子养得好,没问题的,得出山露两手了,咱爷俩合力抛竿,何愁不发家!”
    童瑶被阿公的豪言壮语雷到了,一时无言。
    爷、爷俩??
    阿公见童瑶不搭话,思绪不知道飘到哪了,焦急道:
    “你们今天不搁家,不知道情况。
    这阵一直下雨,村民们没晒鱼干,把不少沙虫干拿过来咱家,可今天就少了,知道为啥不。”
    这下别说童瑶了,连杨父、童父几人都神色严肃起来,身子微微前倾。
    家里生意出现差池,不操心是不可能的。
    阿公拉了张板凳坐下,带着几分危机感又带着几分怒意:
    “邓铁柱不是一块被抓了吗,你们也没关心这事,村里人可不是,见天打听。
    前天就被判了5年,严打没过呢,他和吴美艳的事不算什么。
    还是他私自带人到海域上找财物……最要命的是,他们当着海警的面亮武器,先是和莽围村的人打,然后又和海警发生争斗。
    乱七八糟的事,判了八年。”
    童瑶几人绷紧身子,心一下就提了起来,心虚又后怕。
    这个财物,几家人都搞了啊,要是被发现……
    阿公经事多,见此,食指与中指并拢,屈起,背过来敲了敲桌子,镇定道:
    “听话要听重点,最后才是最要紧的,都打公家人了,不判他们判谁,咱们都嘴严,怕什么。”
    童瑶第一个放松身心,语气轻松道:
    “哈,那然后呢,阿公继续说。”
    阿公见几人放松下来,才继续:
    “全被判了,家里人不得上县城看吗,那个将大燕、吴美艳见过世面,听家里人说村里的事,就琢磨上了。
    蒋大燕让她哥也跟着收鱼干、沙虫干,拿去县城卖。
    吴美艳更那啥,仗着不用进去,就拉着矮妹、招娣两家,还有那谁,莽围村麻子一家合伙收,这两天都放话出来了,给的价比咱家还高。”
    童瑶张了张嘴,竟然不懂该气还是该平和。
    气又实在不懂气什么。
    难道就准自家干,不许别人家干?
    吴美艳吧,之前干的那些事,她拉姐妹上门小打大骂的次数,数不清了。
    自己又不是闲着没事干,天天想着报复她,累挺。
    蒋大燕就更不用说了,跟自家一点没仇。
    将阿呆丢给大伯父和大伯母,那只能算对不起阿呆。
    这么狠心的娘,宁愿坐牢,都不愿拉扯亲生儿子,那以后阿呆也不用管她。
    而大伯两口子得了大孙子,也不想和她掰扯。
    目前来说,只是做生意,没得罪自家,先静观其变才是。
    童瑶思及至此,有几点不懂:
    “阿公,她们上哪来的钱收购啊?村民们啥想法。”
    阿公动了动嘴,被孩童天真悦耳的咯咯笑声打断。
    杨母就抱着香喷喷小胖墩过来,将粘娘进精递给童瑶,接话道:
    “破船都有三千钉,蒋家几兄弟呢,去了县城一趟,胆子也大了起来,拿出家底收呗。
    至于那个吴美艳,呵呵,嘴皮子倒是能忽悠,拿捏住了莽围村那男人,那男人没参与啥事,关了几天就出来了,回村就拿刀上门,逼着爹娘哥弟凑钱。
    就连邓铁柱他媳妇,都…都跟着吴美艳干了。”
    童瑶几人:操!!
    杨父搓了搓脸,忍不住道:
    “这吴美艳,是个人才啊。”
    童瑶感叹:
    “邓铁柱他媳妇也是位鬼才。”
    杨溪俊捏着娘的大耳垂,嘎嘎学:
    “才呐~~系啊。”
    没一会,又背台词似的:“花财呐、恭喜花财呐、红包呐来~~”
    阿公短促地笑了一声,完了又愁道:
    “这事对咱家可有不小影响,其他村的人见他们给价高,沙虫干都拿过去了,接下来鱼干也要拿过去。
    本村,哎,本村别提了,有老王头两家这么一传,不少人都拿过去,只有几家和我们来往好的愿意拿过来。”
    这也是阿公为啥想出山,目前家里来钱最大的就是鱼干生意了。
    真靠出海,够呛。
    就像今天,要是没有童瑶钓的那条鱼,收入两三百,算是开年运气。
    渔民迷信,尤为相信开年运气,新手运气。
    等这些过去,就开始恢复正常鱼货收入。
    家里开销大啊,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杨父送来的大米早就吃完了,靠买的。
    而且还顿顿有肉有蛋,别说农村,就是职工家庭,也不能这么造。
    这危机感,不是空想出来的,它实实在在存在啊。
    童瑶想了想:
    “这样的话,月底小磊那边的货就难供上了,又得开门做生意 ,两边都难。”
    为什么谢磊给那么高价,大半原因是童瑶一家能收上四个村的鱼干。
    潜在的指标,双方心里清楚。
    一旦这个口子破了,那下一步,双方生意关系就会倾斜。
    童瑶不可能放弃开店铺这条路子的。
    像收鱼干,前两年根本没人干,今年开年整个大市场都不一样了,很多人敢想敢尝试。
    实体店生意也一样,快人一步,必须要快人一步。
    童瑶也琢磨出几丝不同来了。
    那句很火的名句:八零年代,只要站在风口浪尖上,猪都能发财!
    只针对极少数成功者,而这少数的成功者,不光要经历红利之口,还有风险之口。
    哪有那么多发财的猪,殊不知,有多少肥起来的猪,最终落入屠夫手里,只为他人补充能量。
    她心思不缜密,不懂布局。
    不懂什么时候该迎风而上,什么时候遇险而躲。
    她只能抓住眼前机会,遇人拿出自己的真诚,要是这份真诚不值得,她毫不客气收回来。
    童瑶又悟出几分道理,仅用两分钟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