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开业大吉
作者:孤独将至   重生八零:带着崽崽赶海!最新章节     
    童瑶是要去县城的,不过,是早上才去。
    拖拉机吵啊,杨溪俊…受得住是一回事。
    主要是童瑶不想儿子长久以往在噪音大的环境中睡眠。
    事实上,渔船出海也是如此。
    渔船也是柴油机嘛,机器一启动,冒着黑烟,机器运行轰隆隆的响。
    睡眠质量再好的人都得崩溃,更何况是小娃娃。
    所以,每次出发,都将儿子用背带背在前面,用双手紧紧捂住他的小耳朵。
    行船出海了,才用棉花给他堵住。
    不做渔民,真不知道渔民的辛苦。
    就是农民,也一样。
    家里的鱼胶,就算杨清桦不说,童瑶也要多留几个的。
    自己和阿桦得吃,两边长辈也要吃。
    价格高,卖一两个就行。
    要是不高,那就存着。
    童瑶躺床上和杨清桦迷迷糊糊念叨完,忽然一个起身,摇了摇犯困的男人,用不可置信的一起道:
    “老公欸,不对啊,我做姑娘那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嫁给你后,转业为渔民。
    苦上加苦,辛上家辛。
    按理说瘦了吧唧才对,怎么还胖了十斤呢。
    你摸摸我这手,摸摸我这胳膊,再摸摸我的小肚子,哦哟,肥肉,丢啊!!”
    杨清桦清醒了,耳边充斥着自己女人的憨声呢语,眸子不自觉泛起笑意。
    一个翻身把人压下,捏了捏手感颇好的肉肉,心里无限满足,哄道:
    “这是福气肉,别人想长都没有,你看我们家小胖墩,像你,全村谁不夸你们娘俩长得好,乖了…啵…”
    童瑶抹了一把嘴,将人推开,去抱儿子:
    “得了得了,睡吧,明儿得早起。”
    没两分钟,这女人就传来出息的小鼾声。
    杨清桦 : 只管撩火,不管灭火的女人,该死的!
    早上六点,童瑶梦中感到喘不过气,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正是肥嘟嘟的小屁股。
    下一秒,童瑶捂着鼻子挪开,没好气的拍了两下:
    “真是我的祖宗,一早上的用屁叫醒我,还好没对着我拉,不然……”
    接下来的话童瑶说不下去了,只因杨溪俊醒了。
    一醒来就拿脑袋供着娘的胳膊,还冲人可可爱爱的笑。
    哎哟,萌崽暴击,当娘的立马受不住。
    一个屁而已,香的!
    娘俩人刚穿好衣服,阿嫲就在外面敲门,童瑶应声。
    阿嫲进来掩门,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布袋,笑眯眯道:
    “昨晚你阿公的鱼卖了十一块五,加上之前你和阿桦给的,一共三百七十八块,你收着。
    阿嫲留了五块钱下来,今儿个龙抬头,你们都去外边忙,拜龙母的事我们在家操劳就成,对了,下午回来早点,俊俊得剃头了,阿翔他们夜的剃。”
    阿嫲风风火火安排了一通,童瑶差点反应不急。
    回过神,把钱塞过去:
    “阿嫲,我和阿桦还有钱,这钱你们两老拿着,不用给我们的,你要是觉得那啥,平日里要买啥你再出钱就成,反正每个月伙食费都是你掌管,咱家这方面都靠你呢。”
    童瑶好一通劝解,阿嫲才将钱收回去。
    “饿饿,阿太,宝宝饿。”
    小家伙穿好鞋,就拉着阿太要去吃早饭。
    童瑶将他的小盆子递过去:
    “先洗漱再吃早饭,要做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小宝贝,知道了没。”
    杨溪俊抱着小盆子,嗯嗯点头,艰难的走出房门。
    阿嫲赶紧跟在后面虚扶着。
    童父这会没出门,等童瑶一块去。
    夜里拖拉机得拉鱼干,坐不了那么多人,只有童伟和童华夫妻俩跟车去县城。
    童母今天留在家帮忙,明天和杨母一块请人去忙童翔宅基地的事。
    吃完早饭,童瑶收拾好东西,背着儿子,和老爹出门。
    坐上小客车。
    这年代没有固定站点,有人摇手,司机就停车让上。
    就这么开开停停,快九点才到县城。
    童瑶抱着蔫了吧唧的儿子下车,童父摇了摇头,不适应道:
    “还不如坐船呢,起码没那么闷,这一趟车坐得胃里翻山倒海。”
    童瑶往小家伙嘴里塞了一颗酸梅糖,给爹也塞了一颗,笑道:
    “这下你还说我买拖拉机是白买不,又能拉货又能坐人,宽敞。”
    “哎,那也有轰隆隆的响声啊,说话都得开大嗓门。”
    “童子鸡哇,我发现你现在抖起来了哈,要不你买个小货车呗,闺女也沾沾光。”
    小家伙舒服了,也学嘴道:“宝贝沾光光~”
    童父虚虚捏了捏外孙,吹大牛:
    “贫嘴,等着吧,爹发财了,直接给你买一辆大吉普,每天啥事也不要干,就坐车溜圈。”
    童瑶边走边笑,觉得自家老爹还真能吹。
    刚进了海鲜市场,发现这个点居然还有不少人呢,都是老大爷老大娘。
    还有少量的年轻媳妇,带着孩子过来买海鲜的。
    先去35平的小店铺,童瑶被吓了一跳。
    咋那么多人呢。
    门口贴着崭新的吉祥对联,横批“开业大吉”。
    大门右边放着一个大木牌,上面写着:
    “新店开业,杂鱼干,六毛一斤,买五斤送一斤!!”
    怕有老人家不认字,童伟站在旁边,红着脸吆喝。
    他一开始还不太好意思,三点半过来的,海鲜市场灯光昏暗。
    来往的人都是来进货的,挺多人。
    可是人家愣是不过来看几眼,统统去别处看了,毕竟不少老板都想进新鲜的海货。
    这可不行啊,童伟想到老妹的叮嘱,心一横,闭眼就喊。
    十分钟后,居然有不少老板被吸引过来。
    又翻、又闻,还试图讲价。
    童大刚是真老实,普通话不太会,磕磕巴巴的指着一个个放在麻袋上的木牌道:
    “就…就这个价波,我侄女讲滴,开业没法子,只能五斤送一斤,要点人气,都亏本了,再少我们要喝西北风了波。”
    “不贵滴,你看那两家,一样是寄个价,我们还送一斤,等后天就不送了。”
    来买鱼干的顾客艰难的听,抓住关键词。
    又仔细看了下手里的杂鱼干,货也不错,和别家差不多。
    有便宜不占是傻子,买!
    有这个想法的人,还有货郎,他们可是这年代卖货主力军。
    走街串巷不算什么,不靠海的偏远村落都走。
    挑着扁担的,推着架子车的,拨浪鼓、铜铃铛摇得咚咚响。
    关键是他们什么都卖,小到针头线脑、小孩的糖果、火柴蜡烛等等。
    大到从某些渠道倒腾过来的稀奇古怪的东西。
    总而言之,只要有得赚,这些精明肯干的货郎都会进货。
    这不,童瑶推出五斤送一斤的杂鱼干,就吸引了他们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