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给童木四人算工钱
作者:孤独将至   重生八零:带着崽崽赶海!最新章节     
    陈北大走要过来一听,半大小子呢,用老气横秋语气道:
    “欸,一开始都这样的,跟着咱们渔民多出几次海就认全呼了。
    等你们都能叫的上名儿,也就出师了呢,到时候叫我瑶姨给你们开工钱。
    我瑶姨说了,我这次可是有工钱拿的,能有这个数。”
    众目睽睽之下,这小子比了两个巴掌。
    童翔拍了一下陈北大的胳膊:
    “得了得了,怎么哪都有你呢,去那边去,三个小子疯跑呢,你看着点。”
    童林四人哭笑不得,纷纷说这小子说话老鬼。
    “老鬼”是他们本地方言,意思就是,小孩子学大人的语气说话。
    童瑶走近,本来想叫他们拿被褥和竹席下来的,听到陈北大说的事,直接对童林四人道:
    “你们也跟着学了一个来月了,现在出来,就按照跟船的船工算工钱。
    按照出海的天数算,一天3块钱。
    目前那条25米的船没回来,等回来了再上那条船吧,到时候再重新算工钱。”
    童瑶这个决定是和杨清桦、杨父他们商量过的。
    计划赶不上变化。
    之前童瑶的打算是让阿娇阿艳夫妻俩跟上船的。
    25米的渔船需要10-12个人。
    三分行船,七分风险。
    船员充足,才是出海最大的保障。
    如今有童木四个堂表亲,又有自家爹娘,加上一个杨大伯。
    童瑶是这么觉得的,出海捕鱼不是开公司,两者兴致不一样吧。
    一条船上的人都是亲属关系,大矛盾就减少了,她是优先考虑亲人跟船的。
    前提也是,这些亲人三观正,没有弯弯绕绕的心思。
    要是有,她压根不会选。
    这都是后话,船也没回来。
    这会吧,也不能一直把四人当免费劳动力啊。
    鉴于目前童瑶夫妻俩这条船没法待那么多人,只能分配下去。
    工资自然是童瑶夫妻俩这边发。
    这也是一个短板。
    这年代没有什么普通船员培训班。
    童木他们相当于转行,从基础开始学。
    渔民则不同,家里世世代代出海,从小就跟下海摸鱼,大点了就跟家里长辈出海。
    童木四人毕竟是童瑶的娘家堂表亲,童瑶选择拉拔他们,那就得负责的。
    王牛和二伯他们把自身经验不藏私的教出来,已经够意思了。
    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有师傅。
    就算去跟老师傅学掌勺,也得学个几年,乃至十多年,过了老师傅那关,才能让徒弟上手。
    在渔民这里,也是这么个道理。
    这就不可能让他们掏工钱。
    当然,童木四人都知道感恩。
    从家里带了不少腊肉干这些过来孝敬师傅。
    他们住在童瑶家也没白吃白住,家里人早就拉了粮食、瓜果蔬菜过来了。
    童木四人确实是用心学出海。
    认渔船设备、看海图指南针、怎么开船,他们都带着小本子和圆珠笔记下来,夜里一起讨论。
    除去学出海知识,他们都勤快得不得了,有什么活都抢着干。
    大海的鱼类多如牛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认清的,这个慢慢来就行。
    童木和邓长江是去王牛那条船帮忙。
    童林是在童瑶这条船,李大健是去二伯那条船。
    四人一听能领工钱,黝黑的俊脸上迸发出惊喜又感激的笑容。
    童家人五官长得周正,浓眉大眼的。
    邓长江和李大健遗传到老娘的基因,明显一点就是那双大眼睛。
    家族遗传真的有些神奇,后辈们有可能长得隐隐相像,也有可能各长各的。
    这都说不准。
    可能是以前条件不好,营养跟不上,都长得矮了些。
    童瑶和童翔除外,这两姐弟从小就会自己找吃。
    童瑶说完这件事,听他们说了几句感激的话,就让人去船上拿东西下来。
    阿艳拿着糕点过来:
    “阿瑶,垫吧几口吧,忙一天了。”
    童瑶笑着拿过糕点,指了指儿子那边:
    “走吧,咱们过去那边,我也带了不少,大家都分一分,一会我们再炒菜。”
    一块出海,有吃的大家伙都分着吃,不去计较这些。
    阿娇正在给三个孩子分鸡蛋糕,见两人走过来,摊了摊手:
    “你们来晚了,这三小子一人分两个,这会没咯。”
    童瑶将自家的饼干拿出来:
    “诺,吃吧。”
    阿娇笑眯眯的接过:“嗯,还是你会买,这饼干香喷喷的,你是去市里买的吧,县城供销社都没有啊。”
    童瑶摇头:
    “咱们这边没有,是顾老爷子从京城那边寄过来的。”
    “嚯,怪不得那么好吃,这种饼干看着就是大城市卖的。”
    “真的假的,阿瑶,给我来一块吃吃看。”
    三人吃着饼干聊了一会。
    杨溪俊跑过来一看,将吃到一半的鸡蛋糕塞给娘,要吃饼干。
    童瑶给他一块,小家伙也不去玩了,窝在娘怀里,抬头问:
    “阿南哥,不肥来,要阿南哥。”
    童瑶失笑:“三不五时打电话呢,还那么想,等下个月你阿南哥就回来了啊。”
    “现在不肥?”
    “嗯啊,你阿南哥也想回啊,这不是家里有事吗。”
    “为嘛。”
    “我哪里知道去。”
    “妈咪寄到。”
    “妈咪布吉岛哇。”
    和小孩说话就这样,不知不觉就带入他们的语调。
    童瑶和儿子说了几句,就让他去玩,和阿艳阿娇去帮忙。
    这会她们这边乡下种植叶菜种类不算多。
    大多都是大白菜、芥菜、韭菜这些。
    三月份成熟的蔬菜也少,今天带的是生菜,和自己发的黄豆芽,春笋这些。
    生菜种子还是童瑶去县城买的种子,让杨母种上的。
    生菜种子这会没大面积普及,贵得很,老百姓不舍得买来种。
    有少部分人种,在菜市场卖得可贵了。
    鱼虾蟹不缺,生猪肉各家都带了些。
    怎么保存呢。
    就跟这年代走街串巷卖冰棍的人一样,做了个木箱子,用棉被包裹好四周,再加入冰块,将肉放进去,做到制冷的效果。
    木箱放进鱼舱,更制冷了。
    整个渔船的底部都是鱼舱,有一个分割出来的空间,叫做冰仓,里面装满了碎冰。
    放鱼的地方,底部也铺满了碎冰,鱼货放一层,就铺一层冰。
    碎冰放一起,时间久了肯定会结块,渔民会用自制的冰铲再次打碎,洒在海鱼上就成。
    渔船越大,鱼越大,人都能下去。
    鱼舱里的空间是比较封闭的,冰在里边融化得慢,这倒不用担心。
    大型渔船还会有专门的冰库,四周都用特殊的材质建造,冰保存得更久。
    将来的远洋渔船更有自制冰的设备,先进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