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七十年代的极品一家17
作者:只吃三碗   众人给我塑金身【快穿】最新章节     
    安景之对此毫无意见,就算范春梅不提,他也会想办法把安燕华叫到县里。
    他能感觉到安燕华的变化,变得不像从前那么浮躁,让她见识更多的世面,享受更多的东西,不要拘泥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再加上自己的前途在前面吊着,安燕华绝对不会小小年纪就着急把自己嫁了。
    他也尝试过让安燕华靠知识改变命运,但最后他放弃了。
    安燕华确实不是读书那块料,对读书完全不开窍,好在会识字能算数。
    既然对于物质热衷,那就让她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这样的生活,有他这个弟弟帮忙,风口上还能过不好吗。
    至于现在,安心攒经验吧。
    安国荣继续做他的生意,随着环境越来越好,三叔跑车经常能带来好多消息。
    他对于这门买卖的期待越来越多,自从开始做买卖以后,他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人生目标,这才是他安国荣应该做的事。
    他跟三哥安国华两人联手,或者把几个城市之间的物资卖来卖去,也渐渐的有了不少的积蓄。
    安景之白天就在初中读书,晚上就跟着范春梅一起卖冰糕,在电影院门口卖花生,卖瓜子。
    安燕华体会到了赚钱的乐趣,每天摆摊数她最积极。
    一开始还想趁着摆摊的空闲时间去电影院看电影,现在基本上不想去电影院,只想守着她的摊位赚钱。
    七七年越来越近,安景之顺利跳级到高三。
    安景之的神童之名在省里都有名声。
    随着上面越来越重视教育,经常举行联考,第一的名字,雷打不动。
    安奶奶他们也越来越庆幸当初让安景之读书这个决定,甚至有些后悔当初怎么没早点把人送去。
    最后归结于安国荣这个当爸的不负责任,孩子说不去就不让他读了。
    范春梅的娘家也因为有了这个出息的外孙被人高看。
    范老爷子每次说起这个外孙,嘴巴都笑得合不拢。
    范春梅的娘更是有事没事就来亲家拉拉关系,经常提着东西去县里看看她那出息的外孙。
    对于这些真心疼爱他的人,安景之也给予尊敬,联考大考他经常获得第一名,每次都会被邀请上去发言。
    发言的内容里把这些帮助过自己的亲人老师们通通感谢了一遍。
    自从安景之去初中之后,文老师也被调去了县里初中,继续教他,安景之考上了高中之后,她也被评为了初中的高级教师。
    校长也因为及时发掘人才被上面嘉奖。
    七七年,红头文件的内容传遍了大江南北,无数学子欢呼雀跃。
    安景之的高中还是在县里,省里有学校出了巨额奖学金,邀请他过去,甚至还答应帮忙安排家里人的工作问题,他都拒绝了。
    安国荣的工作重心就在县里,再加上县里离老家也近,可以随时回去,如果去省里路途太远,
    更何况他去哪里读书都一样。
    没必要跑那么远的地方去。
    如此恋家的态度,让家里人又感动又生气。
    那么好的条件,人家学校还答应给铁饭碗,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都被拒绝,安奶奶听说后气的两天都吃不下饭。
    最后被安景之甜言蜜语哄了一番后,才终于释怀。
    孙子说的没错,她孙子这么有本事,现在都有这么多高中抢,队里肯定愿意把工农兵大学名额给孙子。
    读了大学就是国家干部,以后还能不帮扶着家人? 家里还能缺得了好机会?
    话是这么说,但她心里还是有些遗憾 ,不过时间一久,她也渐渐的忘了那回事。
    高考开放的事情登报后不仅是学子们欢呼雀跃,安家也喜气洋洋。
    就连安国华和大姐安京梅都特意请了假回家。
    楚永萍回家时也带了一份报纸回来,手里还拎着一块猪板油。
    “看来咱们安家确实要靠颈椎光耀门楣了,他刚跳级到高三转年这高考就重新开放了!”安国华激动道。
    结了婚之后,他生了一儿一女,但关注的重心还是在安景之身上。
    楚永萍也非常激动,作为家里人,她太明白安景之的能耐了。
    随着安景之逐年跳级年年都能登上报纸,楚永萍的母亲对安国荣一家的态度也转变了。
    “景之这段时间都要在县里备考,没事不要去打扰他。”安爷爷说道。
    “春梅会不会忙不过来,她们不是晚上还要摆摊吗?”家里一向不怎么说话的林桂枝主动开了,“要不然我去照顾景之。”
    安奶奶诧异的看了她一眼,欣慰道:“老二媳妇说的没错,要不要让老二媳妇儿去照顾景之?”
    “妈,”安京梅道:“老四他们租的房子不大,二嫂过去恐怕住不过来。”
    “而且这些年都是四弟妹在照顾景之,应该没啥事。”
    林桂枝点了点头后道:“大姑姐说的也没错,但这高考跟平时不同,听说要考几天,学习压力大,营养跟不上可不行。”
    “娘,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在家里把菜做好给送去,不在那里住。”
    安奶奶犹豫了一下,安爷爷道:“还是不要天天去,这样吧,家里的老母鸡还有五只,你一个星期杀一只炖了送过去。”
    林桂枝高兴的哎了一声。
    景之这孩子也是家里的一份子,他出息了,就是全家光荣。
    安景之读书的这些年,家里没少有人登门拜访,都是平常他们见都见不到的领导。
    安景之读书的重要性,这些年随着越来越高级的领导登门后所有人都有了深刻的体会。
    安景之读书是家里一等一的大事。
    …………………………
    “快趁热喝了,这是你二伯娘大早上提过来的,我一直给你放在火上温着,读书累了吧,快喝了补补脑。”
    “你奶奶那么抠的人都舍得为了你把家里养了好几年的老母鸡都杀了,赶紧喝,不能浪费。”
    安景之一回家就被范春梅拉着喝鸡汤。
    一大锅鸡汤,安景之才喝了一小半。
    剩下的被范春梅高高兴兴的分到全家人的碗里。
    原本她是不打算分的,其他东西平分就算了,这是给安景之补脑子的东西,高考在即,马虎不得。
    在安景之的坚持之下,范春梅没有坚持住。
    “还是奶奶养的老母鸡好吃。”安燕华满足道。
    范春梅终于喝到馋了一上午的鸡汤了,林桂枝送来的时候,她就偷偷喝了一小口而已。
    “二嫂的手艺真好。”
    抹了抹嘴,安国荣道:“儿子啊,爸真没想到你这么懒的人,早早的就给爸养老了。”
    自己的儿女什么德性安国荣一清二楚,因为他自己就是这种人。
    原本他都想好了,孩子小,他就先靠他娘,孩子长大,估计也不太靠得住,看他自己就知道了。
    养老钱还得自己提前攒着,反正他不靠孩子养老,孩子也别想靠他娶媳妇,大家都自力更生。
    没想到他儿子居然让他风光了这么些年。
    ……
    考试那天全家齐聚,就连安奶奶安爷爷都出动了。
    第一次高考所有人都非常重视,但是像安家这么隆重的还是比较少见。
    安景之看到大姑二叔三叔五叔堂哥堂姐,就连外公外婆都来了……
    倒也不用这么重视吧。
    没想到他还是太低估了自己。
    他是从家里去考场,到了考场才看到其他的同学,送考的老师和校长看到他之后更是特意走过来,对他勉励了几句。
    怕他紧张发挥不好,还多次安慰他,就算考不好也没关系,他年纪小可以继续考。
    又对安家人客气了几句,开始入场了。
    安景之让他们回去,外面太阳这么大,安奶奶和安爷爷年纪都大了,还有五婶的孩子也才两岁。
    大家只让他别操心,赶紧进去,不用担心外面。
    把人送进去后,全家人准备的非常充分,安国荣拿出他早就借来的巨型遮阳伞树立在一棵大树的旁边。
    大家摆凳子的摆凳子,摆桌子的摆桌子,就这么坐在外面,一边聊天一边等待。
    谁要是熬不住了,可以先去安国荣他们租的屋里睡觉。
    遮阳伞很大,安景之的老师也被邀请到里面躲太阳,其他人看到这里还有空位都走了进来,安家也没赶人。
    安奶奶还热情的给等待学生家长倒水,大家连连感谢,得知他们是安景之的家人后不停称赞。
    “你们就是安景之的家长啊。”一个穿着中山装,带着几分书卷气的中年人道:“难怪能养出这样会读书的孩子,父母以身作则,宽厚善良,家风肯定很好。。”
    安国荣虽然没听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还是乐呵呵的跟人聊天。
    做生意的这几年,他的口才越来越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三言两语就把人家的身份都打听清楚了。
    得知他们是安景之的家人,聚过来的家长越来越多,安景之的神童名声,只要是家里有孩子读书的,基本没人不知道。
    安奶奶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但她一点也不怵,孙子跳级上初中的时候,公社领导都来慰问,就连老五媳妇的娘家妈都只能在人家公社领导后面跟着看人家领导对他们客客气气。
    跳级上高中后不仅公社的,就连县里都有领导下来,还有记者过来给他们拍照。
    安奶奶自认自己是个见过大世面的老太太了,她连县里的领导都见过,还能害怕跟这些县里的人说话?
    氛围越来越热闹,还有学生家长主动买了东西过来给大家解暑。
    高考结束后安奶奶都有些意犹未尽。
    当初她闺女嫁到镇上还有供销社工作后,村里人谁不羡慕。
    但是村里人的吹捧,哪里比得上城里人说话好听?
    村里人说去说来也就剩那几句夸大家会养,夸景之白净,一看就不像乡下人。
    人家城里人不仅会夸,还会引经据典,夸的词儿可多了,都是安奶奶听不懂,但一听就知道是好词的话。
    人家还夸她家家风正,瞧瞧,他们村的人哪会夸什么家风正,只会说他们安家祖坟冒青烟了。
    所有人都在焦急等待考试成绩,但在成绩出来之前得先填报志愿。
    安景之毫不犹豫的报考了最好的大学。
    以他的成绩,完全不存在落榜的可能性。
    范春梅跟安国荣对儿子也盲目自信,他填什么他们都支持。
    至于安家其他人,自从安景之把志愿填上去之后,他们就一直提心吊胆。
    “景之咋成绩还没出来呀?”
    “我听说好多人都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咱们大队的知青就有两个。”
    “景之他奶,景之啥时候拿到录取通知书呀?不会没考上吧?”
    安奶奶听的心里也有些慌,“瞎说什么!我家景之可能考不上!”
    考完试后,安景之就在家里一直等着,马上就要去大学了,跟安奶奶他们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趁着这段时间相处。
    吃饭的时候,安奶奶欲言又止。
    今年也才十四的安景之笑道:“奶奶,你知道什么急呀?那些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都是大专中专,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得晚一点。”
    没让他们等太久,第三天。
    县里高中的老师一起来到了安家拜访,一同前来的还有县里的领导。
    老太太一脸懵,得知这群老师领导是来送的录取通知书时,她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这几天她心里着急的不行,而且还不能表现出来,省得外人看笑话。
    “啥?考上了?还是全国第一?!这不是状元吗?!”安奶奶失声大叫,眼一翻,直接向后倒。
    好在二伯眼疾手快接住了,要不然喜事变丧事。
    一通手忙脚乱,刚打算把她扶进房间休息安奶奶就醒了。
    大声音颤抖,紧紧的拽住县领导的胳膊衣服,“真的?咱家出状元了?”
    领导和蔼的笑道:“大娘,绝对是真的,通知书我们都一并带来了。”
    老太太一把接过通知书,小心翼翼的打开,看着上面的录取名字,突然情绪不能自已,浑身颤抖。
    安爷爷坐在凳子上动也动不了。
    全家人看着那张录取通知书,瞬间失声。
    真的考上了,全国最高学府,以全国第一的名次,考上了。
    他们这个小地方,出了全国状元。
    祖宗保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