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郑海看向他,朱棣以为,郑海想拜他为师。
朱棣连忙道:“本王向来不喜教授他人,除了本王之外,你想拜谁为师都可以!”
郑海心中一喜,正如他所愿。
“多谢王爷!”他向朱棣抱拳,郑重道:“我想拜道衍大师为师!”
道衍,是姚广孝的法号,他俗家姓姚,幼名为天僖。
后来,“靖难”成功后,朱棣想让道衍和尚还俗,令道衍恢复本姓姚,赐名广孝。
道衍是朱棣有名的谋士,是明朝有名的“黑衣宰相”。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杀了宰相胡惟庸之后。自此,终结了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道衍和尚能有“黑衣宰相”之名,可见他的功劳与影响非常大。
道衍还是极少数能进入明成祖祖太庙中供奉的人物之一。
他是明朝进入明成祖与明仁宗太庙唯一的一位文臣与和尚。
郑海暗道:郑和是我义兄,如果道衍还是我的师父,那这就是真正的双保险。朱棣又是老板,这以后,我想不发达都难!
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道衍和尚微微瞪大了眼睛,愣了一下。
他原本只是坐着看热闹,没想到,郑海要拜师的对象竟会是他。
瞥了朱棣一眼,道衍发现朱棣也在看他,而且,朱棣的脸上是坏坏的笑容,尽是得意之色。
他咧嘴一笑,轻轻摇头。
一双深邃的三角眼看向郑海,道衍双手合十,平静道:“郑施主,贫僧不能收你为徒。”
面对道衍的拒绝,郑海没有直接回应,而是一直盯着燕王朱棣看,就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我就这么一个请求!
朱棣看了看郑海,又看了看道衍。
这一老一少都是一个臭脾气。
不过,朱棣还是更偏向于郑海。
毕竟,先前有过承诺,再者,他也想算计一回道衍这老和尚。
“这事真不好办,”朱棣假装为难,“一个要拜师,一个却不想收徒弟,这可怎么办?”
扭头看向身旁的徐王妃,朱棣冲着徐王妃偷偷眨眼。
他一本正经地询问道:“爱妃,你看这事该怎么办?本王都承诺郑海了,这该如何是好?”
徐王妃会意地笑了笑,看向道衍大师道:“这事倒不是没有办法。”
“爱妃,有何办法?不妨说出来听听!”朱棣一本正经。
“这马和已经是大师的关门弟子,那便不好再收其他弟子了。
“不过嘛,马和是郑海的义兄。马和的师父,按道理也应该是郑海的师父。
“既然道衍大师名义上已经是郑海的师父,那就无需再收郑海为关门弟子,不如就算个记名弟子吧!”
说罢,徐王妃笑着看向道衍和尚,轻声询问道:“不知大师,以为如何?”
“呵呵呵。王妃不愧是女诸生,才智非常人能比!”道衍和尚摸着胡须,笑道,“贫僧,便听从王妃的话,收下这名记名弟子。”
朱棣哈哈大笑道:“爱妃,你果然是本王的福将!”
“呵呵,王爷,这是道衍大师给您面子。”徐王妃抿嘴微笑。
难得见到道衍落败,朱棣连忙提醒道:“郑海,你还不快拜见你的师父!”
郑海心情大好,这双保险已经上好了,感觉未来一片光明。
他没有行过拜师大礼,正想着要不要行大礼。
道衍却一脸严肃道:“这拜师行礼,就免了。”
郑海犹豫着要不要行大礼,却又听到道衍说道:
“贫僧收你为记名弟子,只教你纵横伐谋之道。我教授马和之时,你旁听便是!”
“谢师父!”郑海依旧向道衍深深地鞠躬,心中暗暗开心。
马和站在一旁向郑海抱拳,小声道:“郑师弟。”
郑海高兴地还礼。
小狄云觉得有些云里雾里。
他小声问道:“海哥,这银子,就这样没了?”
听了小狄云的话,众人哄堂大笑。
见众人如此,小狄云都不好意思了。
一阵欢笑之后,朱棣忽然又问:“郑海,你说说,你为何不拜卢振他们为师,却要拜这道衍和尚为师?”
小徐妙锦也附和道:“就是,你为何要拜和尚为师,却不拜他们为师?”
卢振与卢兴两兄弟并不关心这个,只是不好意思立即离开。
他们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冷冷地看着郑海。
倒是旁边座位上坐着的张玉对郑海比较感兴趣,微笑着看着郑海,等待郑海的解释。
郑海解释道:“古人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我当兵打仗,目的是建功立业,梦想有一天能拜将封侯。
“假如一个人只懂武力,那么,终其一生,他可能都只是一名士兵。
“但如果懂谋略,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名领兵的将领。
“我不想只当一名普通的士兵......”
郑海的一番解释又赢得众人的赞誉。
只有卢氏兄弟一言不发,他们俩对郑海的话充耳不闻。
朱棣对郑海很是满意,除了奖励小狄云银子,还交代张玉与朱能两人教授郑海一些行伍知识。
朱棣还吩咐马和,允许郑海与小狄云住进王府的别院中。
郑海没有掉进卢氏兄弟挖的坑,反而成功进入燕王府,成了燕王府的一名侍卫。
由于是新近入府的侍卫,郑海并不需要像其他侍卫那样值班和巡逻,而是先学习和熟悉王府的相关制度与规定。
更关键的是,朱棣特意交代了徐王妃,让徐王妃安排郑海和小狄云在王府长史司中学习。
上午时分,郑海与小狄云跟着马和在长史司中学习文化知识;
下午,他跟着朱能与张玉,了解行军打仗的基本技能,熟悉兵器,练习骑射。
王府长史司是明朝设置的管理王府事务的官署机构。
王府长史司是明朝比较特殊的机关,是架设在藩王与皇帝之间的一个桥梁。它的最高长官是长史,官阶正五品,设左、右长史各一人。
王府长史是明朝的身份和地位比较特殊,既有地方府官的性质,又有国家官员的性质。
长史负责向皇帝汇报藩王的各种情况,藩王有过问长史。
说白了,王府长史就是皇帝监视藩王的线人。
最有名的明代长史,应该是靖难之役开始时被朱棣杀掉的燕王府长史——葛诚。
郑海跟着马和来到王府长史司负责礼仪的典仪所,学习相应的王府礼仪。
“三宝,这燕王府长史是不是姓葛?”
“小海,你问这个干嘛?据我所知,长史不姓葛。”马和一脸奇怪地看着郑海。
郑海哦了一声,笑笑道:“没什么,随便问问。”
马和带着郑海一一拜访了燕王府长史司的主要管理机构,比如:典仪所、审理所、良医所、纪善所等。
典仪所是掌控仪仗的机构,郑海是侍卫,但以后可能会进入王府仪卫所。
因此,马和先带郑海熟悉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礼仪。
审理所是政府中负责刑事诉讼的机构。
之前马和向徐王妃求助,请求审理所的审理副张四帮助郑海打官司。
马和带着郑海前来熟悉规章,顺便向张审理登门道谢。
良医所,听名字就知道是掌管医药方面的,相当于王府小医院,配置有良医正、副各一人。
作为郑海的义兄,马和事无巨细,处处为郑海着想。
想着郑海当侍卫,日后免不了会有些伤病,因此,他带郑海逛了一遍良医所。
出了良医所,郑和又带郑海与狄云前往纪善所。
纪善所是王府中讲授与训导礼法的机构,设置有纪善两人。
此外王府中还有侍读、教授等官职,负责教育和辅导藩王幼子。
明朝规定:“凡宗室年十岁以上,入宗学,教授与纪善为之师。”
马和带郑海和小狄云来到纪善所,是为了解决日后小狄云读书识字的问题。
“小乞丐,你们两个怎么现在才来?”
郑海与小狄云刚走进纪善所便被人叫住了,叫住他们的是小徐妙锦。
刚要回答,郑海看见一个胖嘟嘟的小胖子,从里面慢吞吞地走出来。
“姨娘,高煦(xu)和高燧(sui)跳窗跑了!”小胖子朝徐妙锦喊道。
这男孩大约十二三岁,个子比小徐妙锦还高。
愣了一会,郑海才反应过来,这胖子是朱高炽!
【注】:
朱高炽:(1378-1425年)朱棣的长子,明朝第四任皇帝,明仁宗,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朱高煦:(1380-1426年)朱棣次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朱高燧:(1383-1431年)朱棣第三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