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温水煮青蛙
作者:文人鬼   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节     
    “王爷,燕王此行前来,有什么目的?
    他是不是要王爷与他一同起兵?”
    宁王妃张氏走进宁王朱权的寝殿,张口便问,关于燕王的事。
    寝殿内,灯火通明,取暖烧的炉子中,火苗烧得正旺。
    方才门口打开,吹来一阵寒风,橘红色的火苗被吹得有些乱窜。
    宁王朱权手握一卷书,心思却不在书本上,听到宁王妃的话,这才回过头来。
    “四哥,倒没说要让我与他起兵,只是要我帮他上一道折子,为他解释和求情。”
    “那王爷,你真的答应他了?”
    宁王妃一脸担忧,盯着朱权那白皙的面庞。
    她的王爷是如此的年轻,如此英俊潇洒,可不要跟着燕王蹚浑水。
    她不希望宁王跟着燕王造反作乱,只希望一家人能在大宁平平安安地生活。
    “本王,自然不能答应四哥这么做。否则,皇帝一定认为,本王与四哥是一伙的。”
    朱权轻轻地摇头,看向自己的王妃:“爱妃,请放心,本王自有分寸。”
    “王爷,不管你做什么决定,臣妾都支持你。”宁王妃深情地看着宁王,“不过,王爷要三思而行,一定要为臣妾与咱们的孩子多想一想……”
    “嗯,爱妃你放心,本王心中有数。”
    宁王妃解下身上的狐皮披风,侍女接过披风,将披风挂了起来。
    宁王妃走到朱权身旁,轻轻拥抱着她的王爷,依偎在朱权的怀里。
    “王爷,燕王打算在府里住几日?”
    “他是本王的四哥,不管他想住几日,本王都由着他。只要他不提要本王与他一同起兵,本王就不赶他离开。”
    宁王妃点点头,紧紧搂着宁王。
    房间里的火炉在燃烧着,在寒冷的冬夜里,橘红色的火苗显得格外温暖。
    往火炉里又添加了几块柴火,窜起来的火苗被柴火挡住,火舌只能围绕着木柴的边缘,慢慢灼烧着。
    马和放下夹火柴的铁钳,拎起一个烧水的水壶,放在火炉上。
    完成了燕王朱棣交代的任务后,马和以侍从的身份进入宁王府,服侍燕王的起居。
    作为燕王的侍从,马和与郑海两人可以自由出入宁王府,这是宁王默许的。
    此时,郑海也在燕王朱棣的房间里,就站在朱棣的桌子跟前。
    “殿下,今日前来拜见宁王的朵颜三卫,我在那六人中发现了一个骑射高手。”
    郑海向朱棣禀告,他相信朱棣对朵颜三卫很感兴趣。
    朱棣停下手中的毛笔,搁下笔,抬头看向郑海,微微一笑。
    “朵颜三卫岂止一名高手,他们的铁骑可是塞上的虎狼之师。若本王得到他们的支持,那大事可成。”
    说完,朱棣明亮的眼睛却微微黯淡了一些。
    他叹了一口气,又道:“只是如今,听他们的语气,似乎并不看好本王。本王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只怕是难上加难。”
    郑海微微点头。
    朵颜三卫的三位族长拜见宁王时,他们说得话,郑海都听到了。
    朵颜三卫的族长对燕王的兴趣寥寥,只与宁王客套。
    如果他们真的有想法,就会主动与燕王接触。但从他们话语与神情来看,他们并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昔日燕王出塞与北元大战,在草原上是树立起了燕王的赫赫威名,但同时,也与草原上的各蒙古部落结下了不小的仇怨。
    “殿下,他们就是草原上的狼群,要想调动他们,只能拿肉诱惑。只要许给他们一定的好处,我相信,他们多少都会动心的。”
    郑海想了想,又继续说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他们一定会助殿下一臂之力。”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朱棣轻声重复着郑海的这句话。
    “嗯,郑海你说的没错,那本王就再写一封信。明日你带上我的信,去找他们商讨一番,本王许你与他们谈判。”
    说完,朱棣再次拿起毛笔,笔尖点了点快要干涸的砚台,在白纸上奋笔疾书。
    马和给砚台加了少许清水,在砚台上重新磨墨。
    清水很快就与乌黑的墨水融合,被马和搅拌均匀。
    “三宝,本王吩咐你的事情,办得如何?”
    朱棣一边写信,一边询问马和。
    这次,他没有直接叫马和的名字,而是跟郑海一样,叫了马和的小名。
    “禀王爷,小的已经将消息告诉陈亨的家人,吩咐他的家奴前往松亭关传递消息。”
    马和一边磨墨,一边回答:“此刻,消息应该已经传到松亭关。小的料想,陈亨将军正与刘真带领大军或许正在赶往大宁的路上。”
    “嗯,本王相信,陈亨知道该怎么做,我们静待消息便是。”
    朱棣将松亭关守军家眷的花名册交给陈亨,意思很明了,那就是让陈亨想办法将松亭关的守军都说服,带着他们向自己投降。
    先前,陈亨就曾向朱棣表达过归附的意思。之所以朱棣一直没有答应陈亨,是因为朱棣想一举拿下松亭关。
    北上就永平,再取松亭关,而后出兵大宁,以雷霆之势拿下大宁。这原本是朱棣的计划,但因为将领们中途反对,朱棣不得已改道刘家口。
    如今,结果反而更好。
    夺了刘家口,又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来大宁城。再回过头来,他可以以大宁城的家眷为筹码,争取拿下松亭关的全部守军。
    这样一来,反而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燕军的伤亡很小,大宁方面驻军的伤亡也很小。
    如果陈亨能够顺利地将松亭关的守军都劝降过来,那么,即便没他有获得朵颜三卫的支持,他军队的实力也大增。再对付李景隆,胜算会更大。
    朱棣的心情大好,不一会儿,就又写好了一封信。
    此时。
    收到燕王攻打大宁城的消息,驻守松亭关的刘真与陈亨一致同意,立即调兵赶回大宁。
    赶到半路,天黑了,刘真与陈亨带领大军只能在乱塔、黄崖扎营。
    陈亨将朱棣送来的消息告诉军中的将领:大宁城已经落入燕王之手,城中的家人都平安无事。
    陈亨将朱棣统计的花名册拿出来,递给营州中护卫指挥使徐理与右护卫指挥陈文。
    陈亨道:“如今,燕王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如果我们跟着刘真回去攻打大宁,那么我们的家人很可能会惨遭不测。”
    徐理与陈文看着花名册,一脸愁容。
    “此战,不管我们是赢还是输,我们的家人都会面临生命危险。
    如果打败了燕王,燕王可能会恼羞成怒,屠杀我们的家人;如果我们败了,各位你们觉得,我们还能守护自己的家人吗?”
    陈亨的话重重地敲击在诸位将领的心坎上,众人相顾无言。
    停顿了片刻,陈亨毅然决然地说道:“如今只要一条路,可以保全我们及家人的性命?”
    “什么办法?”徐理与陈文异口同声,都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那就是投靠燕王。”陈亨眼睛扫了眼诸将,又道:“我觉得,燕王顺应天命,连番打败朝廷大军,足见燕军实力。反正都是死,不如我们归顺燕王,兴许还能有个更好的前途。”
    徐理、陈文互相看了一眼,同时点头道:“将军此言正合我意。”
    夜里二更时分,陈亨带领自己的军队,突袭了刘真带领的另一路大军。
    在睡梦中,刘真匆忙起床,骑着马单独逃往广宁。
    陈亨带领松亭关守军,归附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