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造船
作者:文人鬼   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节     
    龙江,位于京师南京的西北。
    燕军围困京师时,朱棣曾在此驻军。
    龙江船厂西接长江,东临秦淮河,地理位置极佳,适合造船。
    龙江船厂始建于洪武年间,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官营造船厂。
    早在南朝时,这里便是最负盛名的造船之地。
    南宋时期,南京(建康)的造船业就十分发达。
    如今的龙江船厂,在南宋时期被称为“龙湾都船厂”。
    郑海与郑和骑着马,来到龙江船厂的大门前。
    工部都水司的官员站在大门口,已恭候多时。
    “辅国公,里面请。”
    一名工部都水司的官员迎上来,给郑海引路。
    “请前面带路。”郑海也不客气跟着都水司的官员,走进造船厂。
    说是造船厂,但郑海见到的却全是衙门的建筑。
    阔气的大门,高耸的围墙,巍峨的房屋,还有漫长的台阶。
    走了十来分钟,郑海依旧没有看到一艘船,全是各种建筑物。
    这府衙给郑海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像皇宫一般,各种房屋错落有致。
    “怎么看不见一艘船呢?”郑海忍不住问了一句。
    都水司的官员笑着道:“辅国公,这里是都水司的衙门与各作坊工匠的居住地。大人想看在建的船只,那要到作塘去。”
    “作塘?”郑海一愣,很是不解。
    跟着郑海前来的施进卿低声道:“大人,作塘就是船坞。”
    工部都水司的官员有些惊讶地看向施进卿:“你是行家?作塘是本地的说法,你说的没错,就是船坞。”
    施进卿微微一笑,并不回答。
    郑海正色道:“施先生是我请来的行家,免得你们欺负本国公不懂船,忽悠本国公。”
    都水司的官员陪着笑道:“辅国公说笑了,您是陛下派来的,我等怎么敢欺骗国公。”
    郑海与郑和是来督查船厂造船的,他们两人都不懂造船。
    因此,郑海特意叫上施进卿父女俩。
    施进卿父女拥有一支远洋商队,负责山海盟的双屿港基地。
    他们了解海船,还参与了山海盟战船的建造与改造。
    郑海带着他们一同进入龙江造船厂,有两个目的:
    一是让他们帮忙督查,毕竟是行家,船厂的官员蒙骗不了他们;
    二是让他们学习皇家的官船建造技术与工艺,算是偷师,为以后己方造船积累技术。
    来到正厅门口,都水司的官员询问道:“辅国公,是想看船坞,还是先看图纸与工艺资料?”
    “那先看图纸与工艺资料吧。”
    郑海、郑和与施进卿父女一起跟着都水司的官员,进入文书房。
    房间里,各种船只的图纸与建造资料已经摆在桌上。
    都水司的官员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检查。
    郑海对于图纸与资料不感兴趣,把这项任务交给施进卿父女以及随从。
    他拉住郑和一同走出文书房,叫上都水司的官员,去查看各式作坊。
    大明的造船技术是继承和发展了唐宋造船技术。
    虽然比不上现代的造船厂,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领先世界了。
    这里的造船工作分工明确,几乎与现代造船有些类似。
    虽然不是流水线生产,但与模块化生产有些类似。
    按照船只建造的工序与部件,分别设有篷厂、篷作坊、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铁作坊、索作坊、缆作坊等,还有专门存放材料的看料铺舍。
    船厂的官员分工很明确,除了像郑海这样的督造官员,还有工部的郎中、员外郎、主事、提举等。
    就连工人也按照不同的工种分类,有船木匠、橹匠、索匠、铁匠等等。
    靠近作坊时,郑海远远就能听到各种敲打与锯木头的声音。
    走进一间宽敞的作坊,映入眼帘的是一根又粗又长的乌黑色木头。
    这个乌黑木头实在太醒目了。
    它长达七八米,几乎与作坊的长度相当。
    叮叮叮!
    几名光着膀子的壮汉满身是汗,正抡着大铁锤与凿子在乌木上打眼。
    郑海指着乌木问道:“这乌木是做什么用的?”
    “禀大人,这是舵杆。”
    郑海冲工人点点头。
    舵杆顾名思义就是控制船只方向舵的连接与控制的杆子。
    舵杆的一头连接船只的方向舵,另一头连接船身,安装舵叶。
    从舵杆的长度可以大概估算船的长度。
    郑海记得,前世他参观南京宝船厂遗址时,就见过长达十一米的舵杆。
    曾有专家估计,这种长度的舵杆可能是造大号宝船用的。
    据史料记载,一号宝船的长度达到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即长约150米,宽约60米。
    一号宝船的尺寸,比郑海曾经服役的054a护卫舰还要长一些。
    光舵杆就有七八米长,这艘船也不小了。
    木工拿着铁锤敲着铁凿子,发出叮叮叮的声音。
    这声音,听着像金属撞击的声音。
    “听这声音,这木头是不是很硬?”郑海又问了一句。
    几名木工停了下来,陪同的官员回答道:“禀大人,这种木头确实很硬。”
    “小海,这不是铁木吗?小的时候,我们见过的。”
    郑和提出自己的看法。
    陪同的官员很钦佩地看向郑和,夸赞道:“您眼力不错,这种木头叫铁力木,质地坚硬,是做舵杆的好材料。”
    “三宝,你这么说,我还真有些印象,确实有点像我们那的铁木。”
    “不知二位大人,是哪里人?你们怎么会认识这种木头的?”陪同的官员不知是好奇,还是想凑近乎,连问了两个问题。
    郑海瞥了一眼陪同的官员:“你猜?”
    那名官员一脸尴尬。
    郑和解围道:“我们是云南人。”
    “哦,难怪呢!”官员陪着笑脸道,“这铁力木南方才有,这是南洋的。”
    郑海与郑和参观完各式作坊,又前往造船厂的船坞。
    船坞分为干船坞和湿船坞,这一点与现代船坞类似。
    干船坞与湿船坞的唯一区别是里面是否有水。
    通常建造船只是在干船坞进行,船只建造完成后,打开船坞一头的水闸,放水进干船坞,使造好的船只浮起来,然后船只就能顺利驶出。
    ……
    皇宫,文渊殿。
    淇国公说道:“陛下,高阳王屡立战功,请陛下立他为太子。”
    “陛下,不可!陛下应立皇长子。”内阁首辅解缙大声反对。
    盯着解缙看了一会儿,朱棣问道:“你为何反对朕立高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