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朝廷再次招安梁山
作者:王文达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最新章节     
    而在此之前几天,韩忠彦和六个老臣,还有吏部尚书郑居中,一直在朝廷活动,并且再次找到杨光华,都是强烈建议朝廷招安梁山。根据杨光华了解的情况,梁山上宋江渴望招安,并且意愿非常强烈,只不过他们第一要面子,他们希望朝廷要真心实意的招安他们,并且要给他们充分的礼遇;第二呢,招安的时候,朝廷必须承诺对他们招安以后的出路,有一个他们能够接受的安排。其实,就是给他们安排什么官职什么待遇的问题。由此可见,内外两股力量,都指向招安,那么现在就看徽宗是什么倾向了。
    蔡京来到之后,进门就往杨光华的跟前走。徽宗看到蔡京进来,就轻轻的咳嗽了一声。蔡京还没来及跟杨光华打招呼,一听皇上咳嗽,打了一个激灵,显然他没有想到皇上会在办公大厅。上班时间皇上能在办公大厅里,这的确大大的出乎蔡京的意料。已经有很长时间,在朝堂上、办公大厅里等上班的地方,见不到皇上的身影了。因此,蔡京先是一愣,接着便收住脚步,转身又向徽宗走去。毕竟是年纪大了,走路有点蹒跚不稳,也许是紧张或者从政事堂走过来,有点儿疲累的原因吧,总之,身体有点晃悠的感觉。离着龙案还有五六步,蔡京行过礼,还没等站稳,徽宗就问:“蔡爱卿啊,朕安排招安,你和高俅坚持要打,这回你们的脚踢到铁板上了吧?不好受吧?打脸了吧?啊?朕给你们多次说过,朕忙,顾不过来,朝廷的事,最高的决策有杨光华拍板决定。可你们呢?就不用说杨光华的话,就连朕的话你们都不听了。朕让你们安排招安,你们连打了四仗,朝廷折损十几万人,还赔了那么多的物资,费了那么多钱财,可你们又要搞什么围困,朕思来想去,就觉得你们这个安排有问题。光华,你们安排了几次招安了?”
    杨光华知道,第二次招安,没有让徽宗知道,是自己代皇上下的圣旨。因为杨光华知道,徽宗现在的心思不在这些事上,他要求的就是尽快的把梁山这帮人收服了,有一个平安稳定的环境。所以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重要的是达到最终目的。正是这方面原因,杨光华安排第二次招安,才没有告诉徽宗。但这又确实符合徽宗的想法。因此就回答说,“啊,第一次是皇上您亲自安排的,有殿前太尉陈宗善奉诏前往梁山招安。第二次呢,是高太尉在前线打了两仗之后不能取胜,老太师韩中彦要求见您。臣考虑您忙,没有时间见他,就婉拒了他。他见不到您,就给臣说了梁山宋江要韩存保捎的话。宋江期望朝廷招安,愿望很是迫切,说的也实在。陈考虑各方面因素,就代表您同意了这个请求,给高太尉带去了您的圣旨。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招安又没有成功,并且又打了一仗。眼下,朝廷还有一些大臣,包括几位退休的老臣,呼吁朝廷招安梁山,以避免再燃战火,致使生灵涂碳、百姓遭殃。”
    徽宗听罢杨光华的一番话,瞪大了双眼盯着蔡京说,“朕得到了可靠的情报,第一次招安、第二次招安都是有人从中作梗,要么故意的捣乱,不能真正按照朕的意思去办;要么就是篡改圣旨,激怒梁山那帮人。蔡京啊,你是老臣,老宰相,这事的轻重缓急,你应该掂量的出吧?朕是什么意思,你应应该明白吧?高俅虽然是太尉,掌管全国的军队和军事,可是他没有这个胆子,他也没有这个头脑。因此,朕叫你来,就是要问问你,具体的事项不都是你在处理吗?你是宰相啊?朕有过明确的旨意啊,重大的事项由你统筹,但是特别重大的事项必须有杨光华最后拍板,你是怎么做的?这两次招安失败与你有没有关系?”
    蔡京颤颤巍巍的,就要跪下磕头。杨光华一看,从旁边把手搭在蔡京的肩上,防止他突然栽倒。徽宗说:“你不用这样,不用跪,朕不需要你这样,朕要的是你全心全意的落实和执行朕的旨意。你已经高寿了,该退休了吧?”
    虽然蔡京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最怕别人说让他退休,他也不想退。你想啊,打了这四仗,死了那么多大小军官,要补缺,特别是那些节度使、都监、团练,一个要给他多少钱呐!这笔收入可不小!他能舍得退?可皇上真要让他退,他只能乖乖地退。因此,皇上这话,把他吓得双唇哆嗦起来,两眼竟然滴出了浑浊的泪珠,颤颤巍巍的说,:“皇、皇上,老、老臣糊、糊涂,老臣有、有罪,老臣向皇上谢罪。是有老、老臣的责任,老臣不、不推脱,老臣就是想,清除这些、祸国殃民的贼寇,所以老臣不赞成招安。老......”
    刚说到这里,只听徽宗声音抬高了一大截,几乎是喝斥一般的说道,“够了!谢罪?你要早知谢罪,你就不会阻拦招安了。居然不按朕的意思行事,凡事只想按你的想法办,朝廷是你的吗?你不用谢罪,回家休息去吧。朝政的所有事项移交杨光华。回去吧。”
    蔡京知道,徽宗是真的生气了。便双腿一软,没等杨光华搀住,就跪了下去。这一跪,差点儿头重脚轻,一头栽到龙案前面。若真栽下去,恐怕额头就会碰到龙案,说不定就会弄个头破血流。跪下之后,想再撑起身体磕头,却又撑不起来了。杨光华便招呼小太监,一边一个过来搀住蔡京,又把他托了起来。蔡京近乎泣不成声的说:“皇,皇上,饶过老臣吧,老臣知错了,老臣这、这就回去,向皇上写、写悔过报告。”
    徽宗直盯着蔡京说,“哼,朕再饶你一次。从今天开始,你就在家悔过三天,这三天停发你的薪俸。悔过报告,一天一份,好好的反省,反省不好你就别干了。大宋朝就不缺官员,离了你蔡京,朕这朝廷照样转。下去!”
    蔡京被两个小太监搀扶着,直起了双腿,但是腰弓的很低,看都没看徽宗,只说:“谢、谢皇上,老、老臣告退。”
    杨光华看到蔡京涕泪双流,站过的地方,地上已经湿了一片。
    看着蔡京离去,徽宗的音调降了下来,说:“光华呀,朕再给你交代一下,虽然朕也给蔡京授了一个太师,可是朕讲的很明白呀,你在他之前、在他之上,并且朕也给你交代过,朝廷的重大事项,你不用请示朕即可拍板做主。但是你不能听他们的,你要按照朕的意思去办,朕明白你的想法跟朕是一致的,朕也明白,你考虑到蔡京和高俅,跟朕的特殊关系。可是谁能比得了你跟朕的这种特殊的感情和默契?二十多年的磨砺和考验,还不够牢固不够深刻吗?你应该清楚啊。所以趁今天这个机会,朕要再给你特别交代一下,往后,所有朝廷重大的事项,在朕不在场、或者在朕尚未明确交代的情况下,你就要果断的、坚定的按照朕的意思,拍板决定。谁不听,你就按照朝廷的规矩办事嘛。这一次啊,梁山这个事,看来再打下去是不行了。朕已经了解清楚了,高俅打了三仗,全都失败,给朝廷折损了十大节度使,连朕的殿前指挥使都给朕折损了,朝廷唯一的水军将领,也战死了,这几次朝廷搭上了多少人了?十多万!再打下去,朝廷丢脸不说,要有多大的损失啊?无法估量啊。因此呢,你再安排得力的人选前往梁山招安,条件可以优厚一些,只要达到目标就行。另外呢,朕也给你说清楚,蔡京啊,叫他在家休息三天,朕就是要敲打他一下。本来朕想贬了他,但考虑他这么大年纪了,也就算了。三天以后呢,让他照常上班。这招安的事啊,你安排完了,剩下的事还是交给他去处理,就看他什么态度和具体行动了,如果他仍然执迷不悟,阳奉阴违,搞小动作,朕再收拾他不迟。”
    听着徽宗这些话,杨光华心里倒是更加踏实了。不禁又问道,“皇上这招安的特使,皇上您有意向人选吗?”
    徽宗说:“朕不考虑这个,你去定,你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去办吧,朕可不希望这一次再招不成。这一次招安再不成,朕可要追究你的责任了。”
    杨光华说:“谢皇上,谢皇上对臣的信任和支持,臣一定把皇上的旨意落实好,不折不扣的执行好。”
    徽宗又说:“还有,拟一道圣旨,因高俅在朝廷重大事项上发生严重失误,着停止其太尉之职,即日起,去太乙宫待堪。国家军事军队管理等太尉府一应整体,均由童贯代为属理。”
    杨光华应着,开始拟旨。徽宗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的欣慰,说了一句:“好了,朕去忙了,你也忙吧。”就离开了办公大厅。
    送走了皇上,杨光华又坐下来,先把圣旨拟写好,签上“天下一人”四个徽宗手写体大字,然后才双手托腮,望着房顶思量,考虑安排何人代表朝廷前往梁山招安。经过多方考量,反复对比,最后他决定让另一位殿前太尉宿元景,担任朝廷招安特使前往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