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省地震局来访
作者:红糖豆包   重生官场:退婚后我青云直上最新章节     
    “陆局,您真是咱们江城县的福星啊!”
    老科员赵大海一进门,就满脸堆笑,语气中满是敬佩。他的态度转变之大,让会议室里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微妙的氛围变化。
    陆江河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温和地回应。
    “赵科,别这么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现在咱们的任务更重了,大家要一起加油。”
    “是是是,陆局说得对。”其他人连忙附和,纷纷围坐在会议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干劲。
    “陆局,自从您来了之后,咱们地震局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连咱们在省里的名声也响当当的。”李慧娟,那个两世对他都最是冷漠的女科员,此刻也忍不住开口,言语间满是真诚。
    “以前总以为,在这小县城里,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赵大海感叹道,“但现在,我觉得咱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陆江河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他搓了搓脸,打起精神说道。
    “我很高兴看到大家的转变,接下来,我们不仅要保持现有的成绩,更要创新,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们要把江城县地震局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标杆。”
    “对,咱们得让省里,甚至全国都知道,小地方也能有大作为!”李慧娟的眼中闪烁着光,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辉煌的未来。
    众人正说之间,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会议的节奏。
    王月琴,此刻已经被陆江河正式调到身边做了办公室秘书,气喘吁吁地闯了进来。
    “陆局,陆局,刚刚接到紧急电话,说是省地震局局的考察团已经快到了!”王月琴的话语中夹杂着几分焦急与期待。
    陆江河,闻言立刻挺直了腰杆,整理了一番衣衫,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他轻轻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各位,打起精神来,记住,我们代表的是江城,是我们的家,无论面对谁,都要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话语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令在场的每个人都精神为之一振。
    陆江河随即站起身,领着几位骨干人员,大步流星地迈向门口。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接待,更是一次展示江城县地质局实力与风貌的机会。
    车队在午后微热的空气中缓缓驶向县城边界,不久,几辆挂着省地质局标志的车辆映入眼帘。
    随着车门开合,走下一群身着正装,神色各异的官员,为首的是一位中年男子,眼神锐利,不怒自威,他便是省地震局的书记周博海。
    这迎接的场面似乎并未给周博海带来预期中的满足感,相反,沈珉坤省委书记亲自点名陆江河的事,让他心底五味杂陈。
    一路上,周博海的眼神不时在简朴的街道和老旧的办公楼间游移,嘴角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你就是陆江河同志啊,听说你在这里做得很好啊?”
    周博海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挑衅,他的目光在陆江河身上来回扫视,似乎在寻找破绽。
    陆江河保持着得体的笑容,态度谦逊却自信。
    “确实有那么些微不足道的成绩,要不然您也不会大驾光临过来学习嘛!不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同事的努力,也包括组织一直以来的支持与指导。”
    周博海闻言,脸色微微一变,显然没料到陆江河会如此不卑不亢。
    他故作随意地环顾四周,看了看老旧的办公楼,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轻蔑。
    “这环境,能做出一些成绩,实属不易。”
    陆江河心里虽有不满,脸上却不显山露水,他微微一笑,语气温和而坚定。
    “领导,真正的金子,不会因为藏在泥沙中就失去光芒。我们江城县地质局,虽条件有限,但心怀探索大地的热情与决心,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周博海一时之间愣住了,万万没料到陆江河会给出如此绵里藏针的答复。
    周围的随行人员也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让原本寻常的一刻变得氛围微妙,仿佛空气里都弥漫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紧张感。
    “各位长途跋涉,必是辛劳,不如先进办公楼内避一避这毒辣的日头,我们再细细详谈。”
    陆江河敏锐地察觉到了空气中那丝异样,主动出声,以一种近乎自然的从容,化解了这份紧张感,同时客气地邀请众人移步至办公楼内。
    周博海见状,顺势而为,轻轻颔首,领着一行人跟随着陆江河的步伐,跨入办公楼的大门。这一举动,既保留了颜面,又显得颇为大度。
    陆江河引领众人一路参观,穿过略显狭窄的走廊,来到了地震局的心脏地带——监测科。
    这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仪器,虽然外表不甚起眼,却是监测地质变化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
    周博海踱步其间,眉头渐渐拧紧。
    “这样的设备,能准确预测地质灾害?只怕是误报连连,让民众虚惊一场吧。”
    话音刚落,监测科的杨光挺身而出,脸上带着专业的自信。
    “周局,您可别小看了这些看似古旧的设备。它们虽不起眼,但在我们的精心维护下,准确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已经多次检测到小规模的地壳运动。”
    汪洋,周博海团队中的技术精英,闻言不屑地轻笑,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夹杂中文说道。
    “oh, e on! 这些过时的技术在国外早已被淘汰,你们还当宝贝一样供着?”
    “真正先进的监测系统应当如我母校华盛顿州立大学正在研发的那样,依靠计算机大数据分析,提前预测,精度直逼百分之一百。”
    面对汪洋的咄咄逼人,杨光显得有些局促,辩驳的话语卡在喉间,脸涨得通红。
    见状,陆江河上前一步,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这位同志,科技的确日新月异,但我们不能忽视实际应用的复杂性。”
    “理论上构想的无瑕境界,一旦落到现实土壤,常常得依着具体情况灵活应变。技术的飞跃虽令人瞩目,却不代表过往的一切就得黯然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