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风气之始
作者:长夜未明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最新章节     
    李世民:????
    他感觉自己受到了惊吓:“这是跟自己女儿有多大的仇啊!”
    他看了看自己或温柔美丽或玉雪可爱的女儿们,根本无法想象那个画面。
    什么的父母,才会折断女儿的脚?什么样的父母,才会生生打断女儿的脚趾?又是什么样的女儿,要用如此残忍地办法塑造出一双小脚。
    刘彻瞠目结舌:“疯了,都疯了!”
    就是后世人再喜欢小脚,也别做这种残忍地事情啊!这是为人父母能做出来的事情么?
    他与卫子夫生有三个女儿,虽然不是个个都爱如掌珠,但也不会这么折磨。
    脚大一点有什么,大汉的公主,还怕人嫌弃么?
    嬴政听完,脸色铁青,有位公主愤怒道:“这不就是虐待么?!什么缠足,什么小脚,这哪里是亲生父母能做出来的事情!”
    扶苏是个厚道人,他都看傻了,世上怎会有如此荒唐的父母。
    儿女的身体是父母所赐,因此身体发肤不可轻易损毁,但缠足却是实实在在地伤害着父母所赐予女性的身体啊!
    武皇后眉头皱得简直能夹死苍蝇:“折断脚掌至此,女子如何走路、骑马?”
    大唐的女子们多才多艺,有擅长骑马的,也有擅长跳舞的,要是把脚生生折断,有很多事都做不了了。
    【缠足陋习的形成时间,有很多种说法,最广泛的说法是缠足从五代及北宋开始,南宋开始兴盛,到了明清处于鼎盛。而之所以会出现缠足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两点:社会审美与上层意志,从古代封建社会的审美来看,女子自然是以阴柔为美,不止要有温顺的性情,纤细的身材,美丽的容貌,还要有纤小的脚。不过在宋代之前,虽然人们也喜欢小脚,但还没有发展到后来那般狂热的地步,毕竟美人有一种美丽的脸,就已经足够吸引眼球了。】
    【可到了后来,这种审美观念越发变态,因此衍生出了缠足习俗,这个习俗越来越残忍,文人墨客大肆称赞小脚女子,小脚也成为了一种极端的、必不可少的审美观念。在明代,大同和宣府有很多美人,这是因为当地盛产小脚美女,因此这两地的名声愈发响亮,天下美女出扬州这句话,也是因为扬州女子的脚都很小,完美契合了当下的审美。有人说女子爱美,因此不计一切代价也要缠足,可其中有多少女子是不愿的呢?那些四五岁便开始缠足的女子,难道也是因为爱美么?】
    朱祁钰说道:“都说大同、宣府多美人,可听完天幕所言,我竟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他对小脚没什么嗜好,只要脸好看,说话好听即可,现在听完缠足的过程,更加不可能喜欢小脚了。
    万历皇帝突然想起了什么:“太子的生母是谁来着……哦对,王恭妃,她似乎就是小脚。”
    不过,他并不会因为小脚就对王恭妃另眼相待,他恨不得世上根本就没有王恭妃和太子这对母子。
    李世民不认可这个说法:“女子气度端庄,谈吐文雅即可,就算没有美貌也没什么,何况小脚?”
    他的女儿也不是个个如花似玉,他向来要求他们做贤淑的公主,从未要求她们去缠什么小脚。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封建社会对于缠足的推崇,无数女子被这种观念所驯化、被逼迫,主动或被迫缠足,长久之下这种畸形的审美愈发深入人心,以至于难以拔除。而封建社会的上层阶级,比任何人都更加推崇缠足,宋朝人罗大经的笔记《鹤林玉露》中曾经记载了一件轶事,靖康之耻后,一个女子自称是宋徽宗的第二十一女,柔福帝姬赵多富,柔福帝姬已经被带去金国,而她说自己是逃出来的,有人质疑她的脚大,不像公主。】
    【这个女子便说自己是因为长途跋涉,脚才会变大,而她之所以受到这样的质疑,也是因为宋朝公主们都会缠足,有学者经过考证,认为宋朝上层阶级是最早开始缠足的。真假帝姬的故事,说起来还有些戏剧性,赵构将其封为福国长公主,送她改嫁,嫁妆极为丰厚,可后来宋金两国签订绍兴和议,赵构的生母韦太后得以返回朝廷,还指认真正的柔福帝姬早已死在了金国五国城,金人都笑话赵构,说他得了一个假货。】
    刘彻愕然:“公主为何要缠足?”
    女子缠足,无非是因为达官贵人喜好小脚,为了讨好上层人士,委屈自己也是常事。
    既然已经是公主,又为何要缠足?
    李世民如临大敌:“公主也要缠足?不行,我大唐的公主绝不能缠足!”
    赵匡胤大怒:“我赵家的女儿为什么要缠足,又不是嫁不出去了!”
    时下缠足并未成为普遍习俗,虽然有一些酸腐文人有这方面的癖好,但也并不是全部。
    他对缠足没兴趣,何况又听完一整个过程,愈发厌恶:“赵佶那个孽障,治国不行,倒是热衷于这些旁门左道。”
    还有柔福帝姬这件事,真是让大宋丢脸,那毕竟是公主,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改叫帝姬,但总归代表着大宋的脸面,居然还能出现假冒帝姬这种戏码!
    【经过审问,这个柔福帝姬确实是假扮的,这位假帝姬原本是一个尼姑,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位宫女,这位宫女说她长得与帝姬相似,还将很多宫廷内的事情讲给她听,而尼姑也因此顺利假扮了柔福帝姬,骗过了包括赵构在内的一众人士,代替死去的帝姬享受荣华富贵,若不是韦太后回来,还没人能够识破她。】
    【但也有一种说法比较有意思,有些野史记载,假帝姬并非是假帝姬,她就是真正的柔福帝姬,只不过韦太后为了掩盖自己在金国的遭遇,故意说她是假帝姬,以此保全自己的名誉,甚至还有野史说韦太后在金国生了一个儿子。不过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很低,无论是宋朝史书还是金国史书,对柔福帝姬的死亡日期的记载都与韦太后说得一样,而柔福帝姬也不可能从金国一路逃回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