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太史子义邀是仪
刘封看见老爹难得的震惊到失态,心里却在想,另外个位面,糜竺做主把妹妹许给你的时候,那可是直接砸了一个亿,还都是现金财货物资。
自己只有八千万不说,里面还有一半是期权,比父亲您还是差远了。
刘备脸色非常精彩,接连变化,最后总算是忍住了想问一问刘封,下个侧室是哪家,会给什么陪嫁。
“封儿,你年岁还小,这些财货就暂由父亲替你照看吧。”
刘备老脸有些微红,但一想到自己府库空的能跑老鼠,立刻就坚定了吃大户的决心。
所幸刘封也早有准备:“父亲所思甚妥,只是孩儿还年幼,暂时无法完婚。因此嫁妆也会继续留在糜家。”
刘备的老脸顿时通红,恶狠狠的盯着刘封,几有动手之像。
刘封赶忙告饶道:“父亲,我听甑老说,糜家对您能够征辟糜子方,简擢他为琅琊太守是十分感激,糜家因此想为州府做更大的贡献。听说糜子方已经在来郯城的路上,随行而来的还有大量物资财货,应该就是想要报效州府的。”
刘备一听,脸上露出了犹豫之色,最后还是艰难摇头,拒绝道:“这不合适,如此一来,汝父岂不成了卖官鬻爵的昏聩方伯了。”
其实眼下卖官鬻爵早已经遍布各地,毕竟各家军阀手头也都不宽裕,急需要获得当地的豪强支持。
另外一点就是,刘封也不想这支部队过多的打上徐盛的个人印记。
刘备军很快就分拨完了人马,徐盛也心得意满的领到了自己的人马。
不过即便如此,也比昔日的丹阳军强上不少了。
他希望徐盛只是这支部队的一任主官,而不是把这支部队变成他徐盛的个人部曲。
刘封赶紧帮忙出主意:“父亲所虑甚是,不过此事却可变通。让糜子方直接将物资借贷给州府,免除利息,如此一来,众人也只会夸赞糜子方心系乡梓,而不虞有他。至于日后如何偿还,也不急于一时啊。”
“回来了记得多去你祖母和母亲处,这几日她们可想你的狠了。”
刘封要忙的事情实在太多,眼看着已经四月底了,马上就要进五月了。
用这样的兵来练枪阵,自然事半功倍,因为他们会坚定的信任自己手里的长枪。
更别说糜家在这次北伐琅琊的过程中,的确立有重大的军功。
到了驻地之后,刘封发现徐盛和潘璋已经在检验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了。
这就是经济实力的差距,臧霸靠着开阳区区五个县,其中即丘城还被曹操给屠过,就养了万人规模的泰山军,除了搜刮厉害外,就是伙食上的极限压榨了。
遥想起在泰山军那会儿,他们可是粟米带壳蒸煮的,就这样都吃不饱饭,这些泰山军士卒自然也就渐渐的安下心来了。
这一来是加深和徐盛、潘璋之间的情感,这个时代得人效忠,最好的办法还是既能给人梦想,又能得人情谊,还能给人利益。
在那之后,刘封便离开郯城,前往朐县,直到现在才返回郯城。
刘封点点头,然后就打算开溜:“父亲,若是没其他事了,那孩儿就先告退了。”
刘封离开刘备处后,自然先去了徐盛所部驻扎的地方。
刘备挥了挥手,叮嘱了一句,便放刘封离开了。
在徐州军里,一个星期总能吃到一次鸡子,虽然一人只有一个,但好歹那也是鸡子啊。
其实汉代已经有植物油的提炼方法,只是还比较粗糙,工艺技术很落后,出油比例小,浪费极大。
其实找糜家合作最为合适,只是刘封担心如果所有的东西都放在糜家这里,会让糜家膨胀的太厉害,以至于尾大不掉。
之前没找鲁肃,是因为广陵还不在刘备的手里,眼下就要收复广陵了,也是时候和鲁肃聊聊这些了。
深思熟虑之后,刘封决定这一次找鲁肃合作。
确实,历史上是证明过了糜竺的忠诚,可这也没必要去制造诱惑考验别人。
主要还是这边的伙食要比泰山军原先强多了。
但总体来说,糜芳这样的行为,在这乱世已经正常不过了,并不算是买官了。
在之前扩编时,刘封就特地指明了索要昌豨冲击枪阵的那两个司马部的残余兵力,这些人见识过枪阵的威力,必然会成为枪阵的坚定簇拥。
也正是这個原因,刘封才答应了徐盛和潘璋跟随前往朐县的请求。
这支部队虽然是以徐盛为校尉,潘璋为别部司马,可实际上真正的主人却是刘封。
按照小三互法的规定,糜芳这个东海郡人,是不能出任琅琊太守的,因为他们都是徐州人。
同样,刘封还给陈家准备了合作事项,那就是造纸术。
不过小三互法的完全没落,并不全是弊端,小三互实在是太过严苛了,以至于给选官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
泰山军的军纪要比丹阳军好上许多,只可惜的是,昌豨部的军纪却又是泰山军中最差的。
只是刘备脸子还薄,还在意这些。
三互法虽然余威犹在,但那也只是大三互了,小三互早已经名存实亡。
刘备听了,深觉有理:“就如此操办吧,也不好凉了糜子方报效之心。”
经过这大半个月的整训,新来的泰山军渐渐的开始融入原有体系。
鲁家在广陵也是豪富之家,有着自己的商队和工匠,是非常合适的合作对象。
除此以外,还经常能吃上咸菜,那咸丝丝的味道,直让胃口好上几分。
不过这年头,大部分的郡兵都这待遇,好多人想为一碗饭而当兵都没机会。
刘封倒是知道一些简单的榨油工艺,而且是现阶段能够复制的。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生出的化学反应,会让这份忠诚牢不可摧。
对于这个项目,陈登父子以及整个陈家,一定会相当满意。
这些白色的优质纸张可不仅仅是白色的黄金,更会是对陈家名声的一次极大提升,让陈家和刘家一起随着纸张的传播而名扬天下。
接下来一个下午,刘封都泡在军营里,还是老三样,同甘共苦拉近关系。
只是现在的士卒觉悟太低,别说和后世的那支比了,就是连西汉军队的觉悟都完全比不了。
至少西汉军队可是有着保家卫国意识的,毕竟他们的最大宿敌可是异族。
只能说任重道远,刘封觉得只要努力了,始终是会有结果的。
第二天,刘封原本是想去襄贲拜会鲁肃。
因为军队整编的关系,绝大部分野战部队都集中在郯城,并没有分驻各地。
鲁肃身兼屯田校尉,自然不能长久离开岗位。
在庆功过后,他就返回了襄贲,已经工作了大半个月了。
可计划没有变化快。
没想到一早刘备就把刘封叫了过去,告诉他太史慈已经过了即丘,明日即可到达郯城。
而且这一次太史慈并非一个人前来,而是带了整整三百多名青州豪侠,其中大部分人都能弓善射。
除此以外,太史慈还带来了七八匹骏马,价值昂贵,可以算是倾囊相投了。
因为带来的人马不少,太史慈可比周泰、蒋钦懂规矩多了,沿途提早派人持州使的文书通报,没有引起丝毫的混乱和危情。
太史慈看着远处已经清晰可见的郯城城墙,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
他身边站着一个文士,此人身材瘦长,很是谦和,让人一见易生好感。
太史慈忽然转过头,朝着身边这文士问道:“子羽兄,你真要继续南下,前往刘扬州处吗?”
此人正是先前为刘封所举荐,刘备所征辟的青州士人是仪。
是仪乃是北海郡营陵县人,曾名为氏仪,后经孔融劝谏而改为是仪。
其实主流观点是认为孔融嘲讽是仪,而是仪因为畏惧孔融而改名。
可刘封却有不同看法。
他觉得这很可能是一个让人遗憾的误会,使得孔融和是仪这对知己成了千古笑柄。
孔融在汉末,素为道德楷模,孔融让梨,兄弟争死,都让孔融的美名传播天下。
这样的一个人,会突然去取笑嘲讽是仪的姓氏,这就非常奇怪。
更让人感到不解的是,是仪居然会当即改名。
要知道是仪这个人可以刚正不阿留名史书的,历史上在孙权豢养的疯狗酷吏典校郎吕壹疯狂咬人的时候,许多名臣重将都瑟瑟发抖,不敢抗衡。
唯有是仪,在吕壹再一次诬陷他人的时候,站出来说出了真相。
当时孙权大怒,几次三番的逼问是仪,可想而知这份压力有多大。
哪怕孙大帝再怎么落魄了,也绝对不是区区孔北海所能比拟的。
可是仪却始终坚定不移,甚至不惜用全家性命担保,使得孙权感叹道:“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况且是仪刚正不阿的性格并不仅仅是仅有这么一次。
在著名的二宫之争中,是仪作为鲁王的太傅,却忠诚于国家,上书三四次,直接说明孙权偏心鲁王的严重后果,请求孙权尊重太子。
这样一个人,居然会畏惧孔融一句玩笑话,甚至不惜背祖忘宗的改名,这实在是很奇怪。
不过结合到两个字的含义,刘封就有了自己的判断。
东汉是一个谶纬横行,玄命大行其道的时代。
而氏字不但民字少一,是为民无上也,而且氏字还有崩的含义在内。
当时全国能用崩字的还有谁?
自然是当今皇帝。
而是字则截然不同,是一个妥妥的美字,不但有刚直不阿的含义在里面,字形更是极好。
程昱梦见双手捧日,而被曹操认为是自己的心腹,赐改名为昱。
那是字同样也是日在头顶,以头扶日,所谓“日在头上”是有【事君之相】,那这是字妥妥的也是美字。
孔融让氏仪改名为是仪,这不就和曹操让程立改名为程昱如出一辙吗?
也正是这个原因,刚直不阿的是仪才会如此顺从的改换姓氏,因为他明白这是孔融的一番好意,而且孔融也是正确的。
只不过是仪虽然得到孔融的欣赏,却并不受孔融重用,这其实在孔融这里也不是第一回了。
是仪旁边的太史慈,不也是现成的例子吗?
听见太史慈的问话,是仪却是云淡风轻的调侃道:“子义此行,乃是如鸟上青天,当大展雄才,扬名海内。仪却只是中人之才,为政处事也唯忠勤二字,即便留下,也无甚用处。”
太史慈却是正色答道:“子羽兄何出此言,只要是兄愿意留下,慈定当向明公全力举荐是兄。”
太史慈这话是出自真心,他和是仪是在孔融那认识的,本来也只是泛泛之交。
只是他这次南下的途中竟然又遇上了对方,于是便结伴而行。
两人在路上闲来无事,便谈天说地。
太史家可不是普通的豪强,人家祖上也有过千石大官的,是真正的官宦之家。
太史慈自然也熟读经书,研习兵法。
和是仪的一番交流之后,太史慈察觉到了对方的不凡,就极力想要邀请是仪留在徐州。
东汉实在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朝代,而乡土情则是不可不尝的特色之一。
太史慈自觉自己一个青州人,来到徐州之后,必定会受到徐州同僚们的抵触和排挤。
哪怕是仪是个没才干的,只要品行过得去,太史慈都打算举荐对方,或者干脆自己私下招募。
可太史慈惊喜的发现,是仪居然很有才干,性情清恪贞素,让人感佩不已。
于是,太史慈更想要举荐是仪,若是能让是仪也入刘徐州麾下,那自己也就不会那么独木难支了。
是仪却始终推辞不受,想要继续南下,打算去江东刘繇处看看。
太史慈明白,是仪应该是和先前的自己一个想法,投奔刘备不如投被刘繇,毕竟他们和刘繇才是乡党。
眼见劝不动是仪,太史慈只能暗自在心里下定决心,等见到了刘备之后,一定力荐是仪。
只希望刘备能像传闻中那样乐贤下士,心胸宽阔。
就在太史慈想着如何留下是仪的时候,远处突然出现了一队骑兵,护卫着两位贵人迎面而来。
太史慈赶紧勒停了队伍,呆在原地静观其变,却不想那队骑卒竟笔直冲着他们而来。
“子义!子义!”
隔着老远,当先那名面阔耳大,双手极长的大汉就喊了起来,他身后跟着数个彪形大汉,无一不是猛将勇士。
这些大汉,正是关张赵三人,再加一个简雍。
这些人都是当初在平原国与太史慈有过一面之缘的,都让刘备带了出来,生怕太史慈与自己生分了。
“竟是刘使君亲至!”
太史慈有些不敢置信,朝着身边的是仪道:“我曾与刘徐州河北见过,当时唯有刘徐州应了孔北海的求援,带着三千精兵直下都昌,他身后跟随的,必定是关羽、张飞和赵云几位豪杰。”
是仪淡然的神情中,闪过一丝苦楚。
别看他一直婉拒着太史慈的邀请,那是他实在不看好刘备对自己的印象。
是仪是属于那种厚积薄发型人才,刚正不阿,清廉简朴,没有奇谋,却是踏踏实实的稳重厚朴。
所以是仪根本不奢望刘备的眼睛里能看得到他。
与其留在郯城指望太史慈,那还不如直接南下去刘繇那。
太史慈和刘繇都是乡党,可至少刘繇自己是个州牧啊,若是肯使用自己也不用太史慈举荐了。
于是,是仪冲着太史慈笑着点了点头:“子义,刘徐州出城相迎,实乃是重情厚恩,汝可不能在此等待,当速速远处相迎。”
是仪的话正合太史慈之意,冲着前者点了点头后,太史慈果断一夹马腹,飞驰而出,迎着刘备而去。
史记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弓马娴熟。
可只有当你真正看见太史慈时,才会明白这是一位如何雄武昂扬的伟丈夫,即便和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抢镜达人站在一起,也绝不落半点下风。
刘备和太史慈在队伍前面相会,一起跳下马来。
刘备上前几步,直接就握住了太史慈的手掌,唏嘘道:“子义,我等都昌一别,至今已有三年了吧。”
“明公好记性,确有三年了。”
太史慈还有些拘束,毕竟他可还记得,自己当时可是直截了当的婉拒了刘备隐晦的招揽。
当时的刘备不过是个连一个平原县都管不到的平原国国相,兵马也不过三千,还是问田楷借的,这如何能让他同意。
哪怕对刘备再有好感,相处的十分投契。
可他太史慈却是有家有业的,而且还是家族希望,不能随便抛掷的。
因此,太史慈很理所当然的选择返回东莱,继续等待时机。
只是太史慈自己也想不到,世事变化竟然会如此之大,如此之快。
这才不过三年,实打实计算的话,仅仅只有两年,刘备竟已成了徐州州牧,再一次向自己伸出了橄榄枝。
这一次,对方是以徐州州牧的身份,正式发出的征辟。
太史慈在母亲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刘备,可心里还是很虚的。
可当他现在看见刘备竟然出城相迎,这心里的块垒瞬间就崩塌了。
“慈何德何能,竟劳动明公出城相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