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宜昌码头
作者:姑苏飘零客   铁血抗日之转战万里卫河山最新章节     
    “因为这个人选回川去,他具有这些天然的优势:
    其一,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是热血青年们的楷模。
    其二,他是一个善于创造胜利英雄,他的事迹和魅力,可以吸引更多热血青年投身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其三,他具有选拔优秀人才的能力。
    其四,他可以亲自训练好他选拔的这一支队伍。”
    杨汉域没有直接回答,却对这个人选分析得头头是道。
    杨森听着杨汉域分析,点着头。
    “在场的各位,你们知道司令心中的人员,到底是谁了吧?”杨汉域问道。
    “陆团长!”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哈哈哈!”杨森大笑着。
    “你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除了陆团长,你们回去,川中的老百姓会说,一个败军之将,还有脸回来招人。我想啊,口水都会把你们淹死。”
    “陆团长,回川招募新兵的任务,看来就非你莫属了。”杨森的目光投向陆伟。
    在这种情况下,陆伟又怎能拒绝。
    “为了长期抗战,这次回川招募新兵,并训练一支新式部队,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陆伟心里想着。
    “司令,各位长官,卑职承蒙各位抬爱,那我就回川一次,完成新兵招募任务。”陆伟站起身来,用诚恳和洪亮的声音说。
    “好啊,陆团长,我们二十军期待你带着更多的川中儿郎来到,一起杀鬼子,扬我军威。”杨森大喜。
    第二天,陆伟便带着二十军开具的相关证明文件,和王大飞一起踏上了回川的路途。
    陆伟之所以选择带着王大飞一起回川招募新兵,因为陆伟看中王大飞的军校出身。此次回川,王大飞也可以带着更多的校友出来,可以培养成为基层军官的骨干力量。
    他们乘坐军部的汽车,一路直到宜昌。然后准备从宜昌坐船,经过长江三峡抵达重庆。
    陆伟在到宜昌的路上,日军在疯狂地轰炸沿途的城市。在路上,陆伟看见很多逃难的百姓。他们的背着包裹,带着孩子和老人,一路向西而去。
    陆伟见他们大多蓬头垢面,只是向西漫无目的地逃命。他的心情十分沉重:“日本鬼子的侵略,让广大老百姓失去了家园。而我们做为军人,却不能保护自己的百姓。
    陆伟和王大飞两人一路颠簸,终于到达了宜昌港口。
    他看见宜昌码头人潮汹涌,堆积的物资随处可见。
    宜昌,可谓是中国的敦刻尔克。从长江中下游转移的重要工厂和战略物资,大多会先集中到宜昌,然后从水路运进四川的万县、重庆等口岸。
    而从宜昌到四川万县、重庆的这一段水路运输,要经过水流湍急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特别是瞿塘峡,水流如箭。下行的船只几乎是在惊涛骇浪中飞奔。但江水中隐藏着很多巨大的石头,称为滟滪堆。
    如果船不小心撞上去,就会船毁人亡。所以流传着这样的话:“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
    而船只上行,在激流中非常缓慢,特别是载着机器等众设备的船只,更需要纤夫用纤绳拉着才能上行。
    在当年的航运不发达的运输条件下,特别是在日机经常轰炸的情况下,要运走这么多的物资和人员,是非常困难的。
    而当年负责长江运输的,主要是“四川船王”卢作孚的民生公司的船队。
    民生公司常年跑长江航道,对三峡的情况十分熟悉。因此,民生公司便承担起了从宜昌到重庆的运输重任。
    面对着巨量的物资和人流,民生公司和港口成立了运输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物资和人员的运输。
    陆伟见这些人员中,有学生,有教师,有政府官员,还有商人。他们各显神通,设法弄到船票。
    陆伟和王大飞拿着证明文件,找到了港口的运输管理委员会。
    在那里,因为等候坐船的人太多,他们被安排两天后启程。
    此时,中日两军正在武汉的外围厮杀。
    中国最高统帅部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集中了上百万军队,分为第五、第九两个战区,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
    而日军方面,为了进行武汉作战,日军大本营在华中地区集中14个师团的兵力。直接参加武汉作战的是第2军和第11军共9个师团的兵力,约25万余人,以及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团等,共有各型舰艇约120艘,各型飞机约300架。
    日军分成多路进攻,他们分别沿着长江两岸和大别山进攻,妄图迅速攻占武汉。
    而中国则层层拦截,为转移人员和物资争取时间。
    这场战争,做为弱者一方的中国,只能依靠地域和空间,不断地消耗日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
    而战争,最重要的也是物资。随着江南、华南、中原、华北的丢失,特别是精华之地的江南和华南,抗战将更为艰苦卓绝。
    将更多的物资和教师、学生转移到大后方,也是保护中华的命脉之所在。
    在等待乘船的日子里,陆伟不时到港口边区看看。
    他看着一个个工人扛起沉重的包裹,青筋暴露,在缓慢地行走着。他知道,他们身上扛的,不止是包裹,而是抗战胜利的保证。
    “日机来了,日机来了!”
    有人发出了警报。
    而那些搬运的工人,依然忙碌着。
    日机开始疯狂地投弹,而防守港口的大炮和高射机枪也开始射击。
    一些物资被炸弹投中,爆炸起火。
    港口立即组织人员救火。
    陆伟见状,也拉着王大飞加入了救火的队伍。
    飞机终于飞走了,而港口变得更加忙碌。
    两天后的傍晚时分,陆伟和王大飞接到港口派来的人的通知,可以登船了。
    他俩立即带着简单的行李,跟着来人向码头走去。
    江边停泊着一只江轮,那些获得船票的人,都通过窄窄的跳板登上了船。
    陆伟和王大飞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
    在暮色苍茫里,江轮离开了宜昌,向长江上游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