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打脸孙老头
作者:我是哈密瓜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最新章节     
    赵静茹又羞又气,瞪着李昭,一双堪比毛晓彤的宝石黑眼睛上蓄满了水雾。
    她这样的人,哪里经得住李昭这样的调侃与进攻?心里窃喜的同时又带着一丝丝的惊慌。
    承认不太好,不承认也不好,以至于她这位京师才女彻底的乱了方寸,小鹿乱撞个不停。
    遇到了心爱的人儿,大抵便是瞧见他(她)一眼,心跳都会加速,呼吸都会加快。
    虽然只是看着,可就是看不厌。
    李昭也觉得自己这样似乎不太好,于是伸出了手,轻轻的刮了一下赵静茹的鼻尖,赵静茹一下子就绷紧了身躯。
    “你累吗?”
    赵静茹浑身触电,还沉浸在刚才李昭刮她鼻子的那一下中,神情有点恍惚。
    “我说,你这一路来累不累?”李昭语气温柔,眼睛像是有了亮度。
    “不累!”赵静茹被李昭看的有些不好意思,轻轻的摇了摇头。
    李昭挪了挪屁股,吓得赵静茹浑身再度绷紧,结果发现李昭只是靠的距离自己更近了一些,心里又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两人就这样注视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听着山林间鸟儿的欢唱,听着远处偶尔的潺潺流水声,听着远处田地老百姓吆喝干活的声音……
    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流逝了,直到鬼医孙无量在帐篷中舒服的醒来,李昭和赵静茹静坐的时光就被打断了。
    孙无量像是保护小鸡的老母鸡,护犊子一样的将赵静茹护在身后,目光警惕的不行。
    “启程!”李昭笑了笑,对着赵静茹点了点头,先送他们上船。
    船上还有一位宣旨的天使。
    韩儒林见到李昭后,连忙见礼,因为这次是带着圣旨而来,即便是沿途靠了岸,他也没有下来的意思。
    一是他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位幽王殿下,二是他要守护着圣旨,在圣旨没有宣读前,他是不会让圣旨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李昭对这些规矩理解,表示尊敬。
    当所有人员全部上船后,船只终于启动,顺流而下。
    鬼医吃饱喝足后,精神头也上来了,站在船甲板上,精神抖擞的看着李昭道:“你们交州好像也不咋滴啊?”
    面对这位鬼医的贴脸开大,他选择无视:“前辈何出此言?”
    孙老头听到李昭这么说,顿时就来劲了:“你说你们交州很好,可除了这条运河外,老头子我并没有看到其余的地方有多好啊。”
    “老百姓关心的无外乎就是衣食住行,先不说其他的,就说行,你们这运河挖这么宽,也没看到多少船只通行啊,老头子我可是看过真正的船只通行的模样,那叫一个热闹。”
    李昭眼神古怪,随即对着身边的李崇点点头,李崇立即下去。
    “一个地方如果依靠发达的水运,那么最好的证明就是船只,你们这里不是和其余地方都有生意往来吗?怎地不见船只呢?”
    孙老头继续怼,发现李昭不说话,更得意了。
    下一秒,李崇挥舞着旗帜,远处岸边的人员见状也开始挥舞旗帜。
    孙老头眉头一紧,他才发现,周围到处都是幽王的人。
    旗帜信号传递的速度极快。
    就在这样的沉默中行进了许久后,孙老头刚要开口,就猛的看向远处。
    “孙爷爷,你看,好多船。”
    原本宽阔的河道上不知道何时,多了无数船只。
    它们有大有小,但都很有秩序,像是一条水中的长龙,悠然出现,悠然靠近。
    赵静云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规模的船队,每个船队都有自己的旗帜。
    当船只彼此交汇时,船只上的领头人就会站出来,热情的对着李昭打招呼:“幽王殿下,下午好。”
    “好!”李昭热情的挥舞着手臂。
    一艘接着一艘的船只从旁边的河道离开,就在孙老头以为这便是结束时,没想到后方有更大更多的船只到来。
    “孙爷爷,好多船哦。”
    “这好像都是货船哦。”
    “交州有这么多贸易船吗?那交州中心岂不是挤爆了?”
    赵静云兴奋的像是一个好奇宝宝,她每说一句,孙老头的脸色就难看一分。
    赵静茹的表情显得格外精彩,带着一丝丝的甜蜜,看向李昭的侧脸:“你是不是为了接我,让他们暂时都不行船了?”
    赵静云和孙老头同时扭头看向李昭,难怪这条大运河连一只船都看不到,敢情是因为这个?
    “是啊,但也不全是!”
    “我的本意是今日不通船,但前辈觉得这河道上就应该船只多,所以我还是让他们继续走着!”
    孙无量黑着脸,瞪着李昭,他怀疑这小子是故意打自己的脸,当即哼了一声,还跺了一下甲板,有被李昭阴阳到。
    好歹也是业界第一,孙无量自然不可能就这样被李昭一个后辈干趴下。
    他调整了节奏,继续道:“行,就算你们这边的商贸发达,可发达的终究只是你们少数人,普通人都还是在饿肚子,这里的船只就算很多,那也只是代表你们的‘行’还不错,可你们的衣……”
    船只顺流而下,速度极快,很快就和旁边的船只错开了。
    当孙老头开始继续挑刺时,已经进入了新的郡城区域。
    这里多的就是工厂,或者说,每个郡城周围的主干道附近,都有大量的集市,也有大量的工厂,毕竟涉及到了工人们的衣食住行。
    制衣厂在李昭的带动下,每个地方都有,且都不少。
    孙老头才说到一半就哑然熄火,在明晃晃的阳光下,晾衣杆多到根本数不过来,统一的衣服在春风中荡漾……
    沿岸的厂房其实修建的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在工程项目聚集地,往往都会有相应的设施配备齐全,在沿岸区域,当官者都会优先给予当地老百姓优惠。
    养蚕缫丝是少不了的,这关乎着大家的穿衣问题。
    李昭倡导就地解决,形成当地特色,就像此地,地势比较偏僻,因此,土地是最大的资源,种植桑树便是当地官府大力扶持的项目。
    在当地水利工程运作期间,便可以着手为以后的养蚕缫丝做准备,一旦形成这里的地域特色,往后工厂便可建立起来。
    不管是将成品的衣服给施工队的人用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使用,都是十分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