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别拿青春倒插秧,爱情哪有干饭香
作者:贫穷的三七呀!   八零军婚:炮灰江大厨的发疯日常最新章节     
    吴主任见她拿着信封后,表情依旧是沉稳大气,心中那口郁气才放出来。
    她和老王商量过了,如果江嫦真如同谢元青说的那般处境,他们就把人接到县城,先安置好,等谢元青来接就行。
    看到江嫦干净漂亮的模样,又瞧着屋子里清清爽爽,各类东西齐全,觉得她似乎过得很好,也不多生事端。
    等到一行人被村委书记恭敬地送走,村里看热闹的一帮人才回过神。
    秦老婆子眼神带着一点敬畏,一点讨好盯着江嫦:
    “妞子,你如今可真是老牛打滚---大翻身喽!”
    其他人也都带着最友善的笑意,各种恭维。
    “瞧瞧,这两大袋是富强粉喂。”有识货的开口。
    这下大家伙就打开了开关。
    一帮人眼馋地看着堂屋里的东西。
    一大桶猪油,一袋子富强粉,一袋子小米,还有饼干盒子,麦乳精,牛奶粉,罐头之类的。
    最抢眼的就是两条大猪腿,瞧着就让人眼馋。
    吴主任安排的东西都是过日子需要的,乡下有钱不方便,有东西才是最实在的。
    闻明更是要好好表现,东西虽然比不上县里的,但也是大大小小一堆。
    尤其是一捆子大红牡丹的布匹,和两袋子棉花,让老娘们眼睛冒光。
    秦老婆子看着江嫦脸上带着疲倦,挥手对一帮人道:
    “都散去了吧,你们不去肖家吃席,也不去要喜糖了,江爽那丫头不说买了五六斤喜糖嘛!”
    听到这个,这群人立马收起意犹未尽的表情,江大肠的东西再多他们不能抢,但肖战国家的喜糖和酒席可以打包啊。
    等到闹哄哄的人走了,江嫦才松了一口气。
    这一大早的,折腾够呛。
    “妮子~”去而复返的老寡妇嘿嘿笑着开口。
    江嫦看她,“大娘,您不去抢喜糖?”
    老寡妇一脸晦气,“大婚见血,去了干嘛,找倒霉的。”
    江嫦想着她忽悠人去的时候的表情,嘴角实在没压住。
    “妮子,往日大娘嘴上没把门的,要是得罪你了,你可别和大娘计较啊。”
    江嫦看她小心翼翼的表情,大度道:“放心,我一般不记仇的。”
    老寡妇听完她这话,在心里吐槽,“你每次都赢,有仇当场报,不是发疯就是发癫,当然不记仇了!”
    你不光不记仇,而且还不记愁!
    老寡妇心里吐槽,但面色笑嘻嘻,凑到江嫦耳边道:
    “你今天看江家人闹腾得这么厉害,其实他们心里巴不得呢。”
    江嫦听完来了一点精神头,“大娘,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
    老寡妇一屁股坐在吴主任刚才的位置,端起她没有喝的水一饮而尽,咂么咂么嘴才道:
    “早先,肖战国没有表态的那段时间,江家人不知从哪里寻了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军官,听说是个副连长,除了年纪大一些外,其他条件都好的得要命。她们就想把江爽推去给人当后妈。据说彩礼也不少呢。”
    老寡妇再次感叹自己命苦,没有孙女。
    江嫦听完惊呆了,她张嘴就道:
    “为什么把她介绍给儿女双全的老男人啊,哪个倒霉的男人要经历这样的苦难?要被她嚯嚯!他做错了什么?”
    秦老婆子听她嘀嘀咕咕的,听也听不懂,也不想懂,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江嫦客厅的东西。
    “丫头,你最近想吃鸡不?”
    江嫦歪头打量她,“您家还有余鸡?”
    秦老婆子得意,“从去年放开政策后,数我家养的鸡最多,最肥。”
    说完她江嫦犹豫,连忙道:“这次不要钱。”
    江嫦似笑非笑盯着她,老寡妇硬着头皮道:
    “你这棉花和布,换点给我,我想过年的时候,给俺家皮蛋儿做件新袄子。”
    “那大娘准备用几只鸡换?”
    老寡妇用手比个“1”。
    江嫦气笑了,捶了捶老腰道:
    “大娘,你可真是生人宰一半,熟人大满贯啊。”
    棉花和布,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还得布票,农村家庭,一年到头攒不了一件衣服的票。
    老寡妇气鼓鼓地扭着老腰走了。
    江嫦关上院门,随意把东西先收入空间,才觉得疲惫。
    她歪在炕上,拿出谢元青的信,打开后,厚厚一叠钱就冒出来。
    江嫦数了一下,二十张大团结,怪不得信封鼓啷啷的。
    她感慨不已,谢元青真是她的财神爷,不过短短的时间,钱财东西,桩桩件件都安排得妥当,是个好奶妈。
    “别拿青春倒插秧,爱情哪有干饭香。”
    江嫦连忙压下心中因为钱财对一个男人产生的那一丢丢好感,低头看信。
    依旧是中规中矩的信件,开头依旧是:
    江嫦同志,你好。
    后面的简单的几句交代了他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江嫦歪倒在炕上,借着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看着薄薄的信纸,有些发呆。
    谢元青去了边疆,而她成了军属。
    江嫦从冷库里拿出有些冰冷的结婚证,她有些惆怅的翻开大奖状,这婚不好离了啊。
    她原本的计划就是等自己在这个村里站稳脚跟,若是谢元青还记得她,那她就等他找来的时候,和他离婚。
    若是谢元青完全忽略了她,她也乐得自在。
    后来谢元青又是寄东西,又是写信,还安排县里的人过来给自己撑腰,这些她都记在心里。
    等到合适的时候,自然都会回报给他,最好还能结束那场荒唐的闹剧。
    刚想到这里,这几天习惯性的恶心感又出现了。
    远在边关的谢元青,进行着第二次边境巡逻。
    他们要翻过雪山,顶着狂风,过陡坡、踏深雪,周围是白茫茫的一片,唯有他手中举着的旗子那么鲜艳。
    他身后的王学柱几个,看着这位来镀金的指导员,也不得不佩服万分。
    他们长年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也从没适应过,但这位,和之前来的那些人都不同,和他们同吃同住,从没叫过苦。
    “谢指导员,你媳妇儿是做什么的?”
    等走到避风的地方,大家坐在雪上,休息时候,王学柱问。
    谢元青想了想道:“她是个放牛的姑娘。”
    “啥?放牛!”
    ————————————
    谢元青:我媳妇儿的牛放得可好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