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 新的文官制度
作者:小白狐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最新章节     
    经过了五日的时间,姚广孝、高颎、李靖三人便来到了御书房内。
    “陛下,如今全新的改革法制都已经进行完善了,可以直接实施了!”高颎说道。
    “不过这全新的文武官制该怎么样安排,还需要陛下来安排才行,臣等都没有办法安排!”李靖紧跟着说道。
    王晨刚要点头,姚广孝就站出来了。
    “陛下,臣觉得那些年龄比较大的官员可以让他们回去安享晚年了,该将位置让给后面的人。
    另外臣年龄也大了,如今都已经六十多岁了,所以臣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当不得如此重职!”姚广孝说道。
    高颎一愣,你这和尚是背刺啊,你六十多,我又何尝不是快六十了啊,你都退下去了,那自己岂能继续待下去呢。
    “臣觉得臣也有些力不从心了!”高颎说道。
    李靖倒是不管他们怎么说,自己是武官而且正值壮年,可不会跟他们掺和。
    “行了行了,此事朕会安排的,你们将这些年来各地官员的考核成绩都送到御书房来。
    接下来就不上朝了,直到朕将这些事情安排之后,会通知你们上朝的。
    你们现在可以给下面的人传达一些消息了,免得到时候出现了什么意外。”王晨说道。
    “是,陛下!”姚广孝、高颎、李靖三人应道。
    在他们离开之后,王晨批了一会奏折,然后等到官员考核成绩送来之后,王晨便开始按照系统上面名单进行安排了。
    文武官制是按照明朝的制度来制定的,而现在的州郡县的制度也被改成了行省制。
    爵位则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
    在七日之后的上朝时,王晨就宣布了全新的官员任命,有不少人都被王晨安排去安享晚年了,剩下的或升官,或降职,但凡有不满意的,都要和锦衣卫打交道。
    中书省官员:
    正一品左丞相:荀彧
    正一品右丞相:张居正
    从一品平章政事:贾诩
    正二品左丞:房玄龄
    正二品右丞:徐庶
    从二品参知政事:荀攸
    正三品参议(中书省参议府):宋璟
    从三品参军:曾国藩
    从三品断事官:崔浩
    除此之外还有正六品员外郎一人、正七品都事一人、正七品检校一人、正七品断事一人、正七品经历一人。
    从七品照磨一人、从七品管勾一人、正八品知事一人、从七品中书舍人十人。
    以及中书省左司和右司的正五品郎中两人、中书省考功所的正七品考功郎一人。
    七部官员: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
    正二品吏部尚书:高颎
    正三品吏部左侍郎:陈平
    正三品吏部右侍郎:谢安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等):
    正二品户部尚书:杜如晦
    正三品户部左侍郎:徐光启
    正三品户部右侍郎:萧何
    礼部(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
    正二品礼部尚书:王安石
    正三品礼部左侍郎:长孙无忌
    正三品礼部右侍郎:范仲淹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
    正二品兵部尚书:王守仁
    正三品兵部左侍郎:杨坚
    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司马懿
    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正二品刑部尚书:狄仁杰
    正三品刑部左侍郎:李斯
    正三品刑部右侍郎:陈群
    工部(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正二品工部尚书:王猛
    正三品工部左侍郎:刘晔
    正三品工部右侍郎:李善长
    学部(主要负责各地学院及洛阳书院的考试试卷及院长、老师任命等):
    正二品学部尚书:郭嘉
    正三品学部左侍郎:诸葛亮
    正三品学部右侍郎:庞统
    六寺官员: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
    正三品大理寺卿:包拯
    正四品大理寺左少卿:刘垚
    正四品大理寺右少卿:满宠
    太常寺(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
    正三品太常寺卿:蒋琬
    正四品太常寺少卿:曹昂
    光禄寺(掌祭祀、朝会、宴乡酒澧膳馐之事等):
    从三品光禄寺卿:钟繇
    正五品光禄寺少卿:孙权
    太仆寺(掌车马、杂物等):
    从三品太仆寺卿:和珅
    正四品太仆寺少卿:柴荣
    鸿胪寺(主掌外宾、超会仪节之事等):
    正四品鸿胪寺卿:姚崇
    从五品鸿胪寺左少卿:李泌
    从五品鸿胪寺右少卿:诸葛瑾
    宗正寺(掌管宗族名册、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师成员的嫡庶、封号、婚嫁、丧葬谥号等):
    正三品宗正寺寺卿:王旦
    从三品宗正寺少卿:王朴
    苑马寺(掌养马):
    从三品苑马寺卿:张昭
    正四品苑马寺少卿:耶律楚材
    都察院(监察、弹劾百官以及建议权):
    正二品左都御史:刘伯温
    正二品右都御史:魏征
    正三品左副都御史:程昱
    正三品右副都御使:田丰
    正四品左佥都御史:沮授
    正四品右佥都御史:戏志才
    通政司(掌内外章奏、臣民密封申诉):
    正三品通政使:法正
    正四品左通政:张良
    正四品右通政:李鸿章
    钦天监(观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正五品监正:袁天罡
    正六品监副:李淳风、张鲁
    太医院:
    正五品太医院院使:华佗
    正六品太医院院判:张仲景、孙思邈
    正八品太医院御医:李时珍、虞翻、王彦伯等
    正三品洛阳太守:赵普
    行省制:将天下各州郡改为了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山东、山西、河北等
    然后设巡抚一职取代了刺史的职位,职责和刺史一样负责一州的政务,属于文职,只不过负责的地盘则是扩大了。
    然后又设置了总督一职取代了都督,不过一般总督都是至少负责两省之地的军队。
    士燮、孟节、菲德拉斯、张纮、刘巴、袁涣、董昭、张松、顾雍、蒋济、李严、辛毗、阎象、许靖、陈震、毛玠、孙邵、陈宫、伊籍等大臣被安排去做各省的巡抚去了。
    苏轼、向朗、司马光、萧越、邓芝、廖立、李白、阎圃、王朗、董和、荀堪、阎忠、薛综、程秉、杨修、杜甫、蒯良、崔琰、尹默、严畯、秦松、吕范、糜竺、刘廙、蒯越等人则是调到朝中担任那些四品至八九品的官员。
    锦衣卫的指挥使依旧是李儒,然后锦衣卫的主要成员陆炳、王越 、史阿、罗潇、周仓、戴宗、廖化、裴元绍、龚都、刘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