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他直接跳过孵化步骤了?
作者:榴莲泡腾片   重生拒绝舔青梅,捡到社恐小富婆最新章节     
    “真是公司啊,还以为租的办公室呢。”
    “哇,落地窗!”
    “等会,他直接跳过孵化步骤了?”
    “日,高贵的内测玩家!”
    好笑组合装鸵鸟不讲话,其他人便也懒得调侃,话题重新回到杨曙的公司。
    大二就开办公司,站在寻常学生的角度看,必然羡慕、佩服、想加入。
    可大家都是创业人,知道起步难、坚持难、发展难,可见杨曙能力不俗。
    “讲实话,真大啊这地儿。”
    公司前厅较为空旷,设备、家具摆设、装修风格利落得很,看上去新新的。
    旧办公地的话,各种物件早堆满角落。
    杨曙开口:
    “小公司,随便试试水。”
    谦虚。
    大家都心知肚明,没多说什么。
    某同行陷入低谷,你才大二就有自己的公司,手底下管着一批员工,这还试试水?
    正因清楚创业的艰难,大学生们才相当敬佩杨曙,同时也不忘调侃好笑二人组。
    演绎小丑不用红鼻头,灵魂复刻已达无人佳境,两人凑一块像活榨菜,嗷嗷下饭。
    在孵化基地时异常活跃,指着空办公间讲以后如何云云。
    现在来更亮堂的地儿,却一言不发装哑巴,谁破防谁知道。
    成浩语气落寞:
    “柳哥,这一步怎么模仿?”
    “不知道啊,要不……你把车卖了?”柳孝语气悲凉。
    “那你再想想吧。”
    好笑组合的羁绊出现微妙变化,一起做掉杨曙,并取而代之的念头迎来首次考验。
    钱景泰开口问:
    “公司人力组成怎么样?”
    “刚开始,只有两部门比较活跃,”杨曙回应着,“技术部在这边。”
    杨曙引路带众人参观程序员工作,六七台电脑围一块,男男女女kuku敲键盘,手边摆着水果捞,空调微风吹动发丝飘摇。
    办公环境莫名得令人舒适。
    “我表哥学计算机的,那工位……跟十年前的黑网吧似的,这真好啊。”
    程序○藏好外卖回来,当嘴替夸赞老板:
    “是很好,电脑全新,空调使用无限制,旁边还有宿舍公寓,很方便的。”
    大学生们嗷嗷羡慕,从未想过敲代码能如此舒服。
    或许员工被压榨的新闻看太多,竟认为在海牛打工也是一件美事。
    比起在校创业,挤出课余时间苦哈哈的开会,这边简直不要太爽!
    “姐姐,你工资有多少呀?”有学生问。
    程序○眉眼欣喜,不着痕迹地瞟一眼老板回答:
    “还好,具体不能透露,模糊来讲大概20k到40k的样子,忙的话需要加加班。”
    工资话题不太好拿捏,说高显得太虚,有吹牛装逼强要面子的嫌疑,说低吧,又觉着没档次,给老板掉面儿。
    一个月三千的程序员在大学生手底下干活……听起来怪寒酸的。
    不如给个区间让他们猜。
    “我靠!四万?”
    “我头有点麻,谁把皮卡丘放生了?”
    “光一个月交税,都比我赚得多吧?”
    大学生们涉世未深,对社会薪资的印象较片面,听闻学长拿到大学offer,进大厂实习月入一万二,觉得这应该是最基本吧?
    听大三土木老哥出省实习,单月七千,毕业入职万元起步,年薪二十万左右,心想自己将来也差不多吧?
    当视角回归现实周围,大家好像没有赚那么多,尤其现在网络发达,信息了解途径变多,似乎月入几千才是常态。
    想想也正常,工资六七千的学长学姐哪好意思‘炫耀’?
    四万……想都不敢想。
    钱景泰看向杨曙,怪不得电滑板项目停滞不前,也不图赚钱,原来外面有支柱产业?
    杨曙不爱装逼,笑呵呵道:
    “方便饭馆交税才成立公司,没啥高大上。”
    个人名义、企业名义的税率不同,后者相对少一些。
    省下的钱攒彩礼娶棉宝……说起来,我小富婆哪去啦?
    杨曙让程序○回屋工作,不准把外卖带进办公室,污染同事热诚的工作之心。
    随后带队参观公司的大小会议室、茶水间、库房,以及给其他部门预留的房间等等。
    “为什么不招人呀?”
    “一是现在公司能转起来,二是没合适人选,等店铺规模再扩大,就必须加招人手了。”
    “哦喔。”
    大学生们纷纷感慨出声,仿佛距离一下拉开。
    对比之下,校内创业像小孩做手工,完全是小打小闹。
    钱景泰眉间稍显疑惑:
    “共享部门的预留位置在哪,或者说,它什么时候独立出来?”
    程序员团队中有相关业务,老教授一直惦记这事,并很看重项目。
    虽然在本校收益不大,但意义大于利润,若推广至全城高校,无疑引领新风尚,塑造新形象,营造新风气……
    某方面的大好事。
    而且只要基数够大,蝇头小肉也能吃到撑。
    “昂?”
    杨曙轻咳两声:
    “教授,海牛是餐饮公司,业务有点……”
    “后面不还有‘文化’俩字?”钱景泰挑眉。
    “对啊,文化有限公司,听起来比较谦虚,”杨曙开玩笑说。
    老教授一本正经道:
    “海牛是品牌名,餐饮是类别,文化是副类别,别给自己设限,项目不求一碗水端平,起码别饿着一方。”
    “滑板毕竟是校内项目,受约束多。”
    “理解。”
    钱景泰颔首,江大有过一段严管期,外出需一式三份三签三章的假条,需班主任、学院书记、院长签字并盖章。
    部分流程的确麻烦。
    “你有没有想过,把饭店开进校园?”钱景泰问。
    “小吃街已经开上了。”
    “不,我是讲食堂二三楼,外包给其他商户的窗口,有没有想法?”
    “?”
    杨曙挑眉,似乎意识到什么……教授给机会?
    但钱景泰态度模糊,讲话相当微妙:
    “我也不懂,偶尔听别人说起过,食堂有空窗口即将竞标。
    “你也清楚食堂审查严格,普通餐饮商家几乎没机会,一来至少要有公司背景,或值得信赖的背书。
    “二来没硬关系,根本插不上话,更别提参与竞争。
    “所以,最好与学校沾点关系,弄一弄正向的、利好的附属项目,这就差不多。”
    杨曙嘴角抽搐……老头就差明示了啊?